《实用领导科学研究 领导思维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恩著
  • 出 版 社:北京:蓝天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09409101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篇,包括《领导思维》《领导能力》《领导方法艺术》。该书以党的十八报告为主题、以“体悟实践、服务实践”为基本遵循,采用理论、案例、评析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使整个书稿集理论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系统论述了领导科学。

第一章 领导方法艺术概述 1

第一节 领导方法艺术的概念及特点 2

一、领导方法概念及特点 2

二、领导艺术的概念及特点 5

三、两种对立的领导方法艺术 8

第二节 领导方法艺术与领导思维、领导能力的关系 9

一、领导方法艺术与领导思维的关系 10

二、领导方法艺术与领导能力的关系 11

三、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的关系 12

第三节 领导方法艺术的层次划分 14

一、方法论层次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14

二、基本层次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15

三、具体层次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15

第四节 领导方法艺术的主要原则 16

一、整体谋划 16

二、留有余地 17

三、权衡利弊 17

四、周密严谨 18

五、随机应变 18

六、新奇制胜 19

七、善抓中心 19

八、着眼实效 20

第五节 领导方法艺术的作用 20

一、领导方法艺术是完成领导工作任务的手段 20

二、领导方法艺术是保证领导工作质量的条件 21

三、领导方法艺术是取得领导工作效绩的关键 21

第二章 一般领导方法 22

第一节 领导与群众结合 22

一、正确地运用和把握“两个作用”的结合 22

二、正确地运用和把握“两种力量”的结合 23

三、正确地运用和把握“两个智慧”的结合 23

四、正确地运用和把握“两个积极性”的结合 24

第二节 调查研究 25

一、要认识意义 26

二、要端正态度 26

三、要选择方法 27

第三节 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29

一、吃透“两头”,形成正确的一般号召 30

二、个别指导,用点上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 31

三、搞好团结,推进工作的全面发展 32

第四节 抓重点带动一般 33

一、抓准重点,分清主次 33

二、抓住重点,带动一般 35

三、坚持重点,科学安排 37

第五节 抓两头带中间 39

一、解决什么是两头的认识问题 39

二、解决怎样抓两头的问题 40

三、解决怎样用两头带中间的问题 41

第三章 领导用权艺术 43

第一节 用权概述 44

一、用权的概念 44

二、权力的特征 44

三、用权的基本原则 46

第二节 运用权力应把握的问题 50

一、明确领导环境 50

二、确定领导目标 51

三、弄清领导权限 52

四、重视领导协调 53

五、实施领导控制 54

第三节 用权的方法和艺术 55

一、驭权有方,不事必躬亲 55

二、善于用权,不盲目拍板 58

三、维护领导权威,不受制于下属 60

四、合理授权,不出现失控 63

五、权责统一,不要权责分离 66

六、知道自己的权限,不要越权行事 67

七、先谋后断,不要轻易改变 68

第四章 领导用利的方法和艺术 70

第一节 用利概述 71

一、用利的概念 71

二、利益的特征 71

三、用利的基本原则 73

第二节 用利要防止的问题 76

一、防止平均主义 76

二、防止不把握度 76

三、防止背离公道 77

四、防止不敢负责 78

五、防止为己谋私 78

第三节 用利的方法和艺术 79

一、在用利中信守诺言 79

二、为民众谋取利益 81

三、运用优势为单位谋利益 83

四、注意调整利益关系 86

五、敢于用利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89

六、在单位合作中强调互利双赢 91

七、坚持公道用利 94

第五章 领导用势的方法和艺术 96

第一节 用势概述 97

一、势的概念 97

二、势的特征 97

三、领导活动中的用势 99

第二节 如何提高用势的方法和艺术水平 102

一、明确用势目的 102

二、掌握势的信息 103

三、分析势的走向 104

四、观察势的变化 104

五、研究势的影响 104

第三节 用势的方法和艺术 105

一、掌控局势 105

二、善于借势 107

三、善于造势 108

四、集中优势 110

五、顺应时势 112

六、审时度势 113

七、择人任势 115

八、扭转劣势 116

九、察情见势 118

十、蓄势待机 120

十一、利用威势 122

十二、以势相逼 124

十三、因势利导 127

十四、勇对逆势 129

十五、预先布势 130

十六、积极争势 133

十七、巧对迷势 134

十八、虚张声势 137

十九、选点谋势 139

第六章 领导用谋艺术 142

第一节 用谋概述 144

一、用谋的概念 144

二、谋略的特征 144

三、用谋的基本原则 146

第二节 如何提高用谋艺术水平 150

一、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150

二、提高信息使用能力 150

三、提高审时度势能力 151

四、提高预测未来能力 151

五、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151

第三节 用谋艺术 152

一、用谋借力 153

二、预谋取胜 154

三、深谋熟虑 156

四、奇谋制胜 158

五、谋略全局 160

六、谨言善谋 164

七、善用人谋 165

八、先谋后事 167

九、深谋远计 169

十、谋其不备 171

十一、谋敌所短 173

第七章 领导用度艺术 176

第一节 用度概述 177

一、度的概念 177

二、度的特征 177

三、度在领导工作中的意义 178

第二节 如何提高用度艺术水平 185

一、树立度的观念 185

二、进行度的分析判断 185

三、注意度的选择 186

四、把握度的处置 186

第三节 用度艺术 187

一、指导工作要进退有度 187

二、处理问题要冷热有度 191

三、奖赏惩罚要轻重有度 193

四、工作方法要刚柔有度 195

五、领导说话要深浅有度 197

六、管理方式要宽严有度 199

七、安排工作要张弛有度 201

八、管理事情要多少有度 203

九、把握事情要原则与灵活有度 206

第八章 领导用理艺术 210

第一节 用理概述 211

一、用理的概念 211

二、用理的特征 211

三、用理的基本原则 214

第二节 用理在领导工作中的作用 218

一、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218

二、近期作用与远期作用 218

三、正向作用与负向作用 218

第三节 用理艺术 219

一、借喻明理,引人深思 219

二、巧于用理,曲中求效 221

三、据理力争,坚持原则 223

四、借史明理,古为今用 227

五、合情合理,使人心服 229

六、晓之以理,循循诱导 230

七、视情用理,因人制宜 233

第九章 领导用情艺术 238

第一节 用情概述 239

一、用情的概念 239

二、感情的特征 239

三、用情的基本原则 241

第二节 领导者对下属应有的情感 244

一、同情感 244

二、关注感 244

三、职责感 244

四、真诚感 245

五、爱憎感 245

六、尊重感 245

第三节 用情艺术 246

一、高度重视体察民情民意 246

二、用真情招揽人才 248

三、以激情感染增强号召力 251

四、用激将法调动情绪 253

五、注意对下属的感情投资 256

六、用感情激励士气 260

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262

八、注意在领导之间建立感情 263

第十章 领导用时艺术 267

第一节 用时概述 267

一、用时的概念 267

二、时间的特征 268

三、用时的基本原则 269

第二节 用时对领导者的意义 271

一、职位越高,时间压力越大 271

二、工作越忙,时间运筹越重要 272

三、时间观念越强,驾驭的时机越多 273

四、用时艺术越高,工作效益越明显 273

五、支配时间越巧妙,就有越多的时间“边角料”可用 274

第三节 用时艺术 277

一、向会议要时间 277

二、向阅读文件材料要时间 280

三、向各种应酬要时间 282

四、向“巧用”要时间 284

五、向“合理摆脱”要时间 289

六、在特殊情况下要抢时间 292

第十一章 领导用语艺术 296

第一节 语言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 297

一、组织作用 297

二、协调作用 297

三、沟通作用 298

四、宣传作用 298

第二节 领导者如何提高用语艺术 299

一、加强思想修养 299

二、加强作风锻炼 299

三、加强思维训练 300

四、加强知识积累 300

五、加强语言修养 301

第三节 用语的基本原则 301

一、思想性 301

二、准确性 302

三、知识性 302

四、针对性 303

五、逻辑性 303

六、鼓动性 303

七、趣味性 304

八、通俗性 304

九、简洁性 305

十、情感性 305

第四节 用语禁忌 306

一、切忌套话连篇 306

二、切忌“口头禅”不断 307

三、切忌重复啰唆 307

四、切忌照本宣科 308

五、切忌呆板粗鲁 309

第五节 用语艺术 311

一、主持会议的语言艺术 311

二、谈话的语言艺术 315

三、讲话的语言艺术 319

四、即席讲话的语言艺术 324

五、工作报告的语言艺术 329

六、接受记者采访的语言艺术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