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之道 国医大师陆广莘学术思想经验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海玉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30460924
  • 页数:2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汇集了陆广莘先生学术思想之集成,除了介绍陆老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扎实的国学根基和学术修养外,还对陆老经典临床病案及按语加以论述等。书中还包括陆老传记部分,系统整理了陆广莘先生学术见解、观点及思想形成的渊源,研究和分析了陆广莘先生学术思想发展的轨迹。详细介绍了陆广莘先生“师出名门、汇通中西”,“勤求博采、熔铸中外”,“临证思辨、明其枢要”,从而对于中医学“历多达妙,用以得体”;中医研究方面,他“自强不息、卓然自立”,对于西医学“心知其意,不为所囿”,进而“和而不同,超越包容”。他临证时,“辨证求本,求其属”、“扶‘正祛邪’,疏通气血津液”,强调“莫不为利,莫不为害”,“以病者之身为宗师”。他热爱中医药事业,肩负使命,建言献策,呼吁从疾病医学教条中解放出来,提倡加强中医主体性发展,尖锐地指出医学不能拜倒在科学的脚下……。。最后附有“陆广莘先生治学历程年表”可供参考。 本书为迄今为止对陆广莘先生学术思想整理得最为完整和系统的著作。

上篇 陆广莘先生访谈 3

访谈1:关于医学的目的 3

访谈2:关于医学模式 15

访谈3:关于中医学的特色 27

访谈4:关于健康医学 39

访谈5:关于“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 54

中篇 陆广莘先生医论 69

第一章 天地之大德曰生——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69

一、“生”的涵义 69

二、中国哲学是“生”的哲学 70

(一)有机生成论世界观 70

(二)尊生贵命的价值观 72

三、“生”的哲学对中医学术的影响 75

(一)以人为本,强调实践优位 75

(二)研究着重整体性和自发性 79

(三)建立解释功能关系的理论模型 82

第二章 天人合德,生态共演——中医学的目的 85

一、何谓“医学的目的” 85

二、生命是什么——中医学的生命论 87

(一)生命的特征 88

(二)健康与疾病 95

三、中医学是健康生态医学 100

(一)中医学是健康医学 101

(二)中医学是生态医学 103

四、现代医学目的反思 106

(一)当代世界性医疗危机的启示 106

(二)原因剖析:针对疾病的消极医学 108

(三)对“针对疾病的医学”的反思并非从今日始 114

五、医学的未来发展取向 118

(一)化学层次的医学观上升为生命层次的医学观 118

(二)生物医学模式上升为人类医学模式 118

(三)疾病医学上升为健康医学 119

(四)对抗医学上升为生态医学 119

第三章 参赞天地之化育——中医学的方法 121

一、医学方法与医学目的 121

二、中医学诊疗方法论的历史发展(中医学实践的历程) 123

(一)因发知受的基本经验积累 124

(二)辨病论治的溯因分析和对抗疗法 126

(三)辨证论治的整体调节和创生方法 129

三、中医诊疗方法论——辨证论治 133

(一)“证”是什么? 133

(二)辨证诊断要发现什么? 135

(三)辨证的步骤 137

(四)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扶“正祛邪” 139

第四章 养生保健治病必求于本——中医学的对象 144

一、中医学标本论 144

(一)中医学标本的涵义 145

(二)中医学的标本关系 145

二、“养生知本”与“治病求本” 147

(一)生之本,本于阴阳 147

(二)养生莫若知本 148

(三)治病必求于本 150

三、辨证求本与辨病求本 153

(一)辨证求本 154

(二)辨病求本 155

四、中医学的对象 156

(一)对象与理论 156

(二)中医学的不同层面的对象 160

(三)关于医学研究对象的本质 165

第五章 厚德载物——中医学的发展 169

一、中医学百年发展历程回顾 169

(一)百年医理之问 169

(二)对中医诊疗思想的扭曲认识(证与治病必求于本) 172

(三)原因分析 177

二、中医学术的本质功能 184

三、中医学的方向 186

下篇 陆广莘先生传记 193

一、崇尚岐黄,以医见业 193

二、历多达妙,用以得体 194

(一)师出名门,汇通中西 195

(二)勤求博采,熔铸中外 198

(三)临证思辨,明其枢要 201

三、探究中西,本立道生 204

(一)自强不息,卓然自立 204

(二)心知其意,不为所囿 207

(三)和而不同,超越包容 209

四、参悟精微,务本论道 211

(一)中医学之“本” 212

(二)从实际出发 213

(三)辨证与辨病 215

(四)生生之为道 217

五、尊生贵命,参赞化育 218

(一)辨证求本,求其属 219

(二)扶“正祛邪”,疏通气血津液 220

(三)莫不为利,莫不为害 222

(四)以病者之身为宗师 224

六、肩负使命,建言献策 226

(一)呼吁从疾病医学教条中解放出来 226

(二)提倡加强中医主体性发展 228

(三)医学不能拜倒在科学的脚下 229

七、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230

参考文献 234

附录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