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辑 学术随笔·随想录 1
我和毛泽东 1
一个报告人不愿称为“报告”的报告——听朱镕基总理的经济形势报告 6
“四人帮”与鸡 11
为民请命,何罪之有 15
劝君莫做过于执 请把宗岱作楷模 19
“从害群之马”说开去 23
关于欧阳修“题字” 26
且说“对话” 28
想起了张謇 29
正视改革中的“错位”现象 31
对内也要开放 33
“南京风味”从何而来 34
为“活人墓”三叹 36
叶老逝世悼文因何多 3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40
谈“接轨” 42
名人不是“投票机” 44
写,还是不写 46
改革年代,杂文大有可为 49
小天地和大天地 52
作家,请勿进入误区 53
“文学刊物过热”也要压缩 56
行乞市长和“吃喝专员” 58
国人受骗何其多 61
由里库路特事件想起的 63
要求公布对“康华”检查的结论 65
“官倒爷”的名点得好 67
正视:农民负担过重 69
脱贫、脱愚和民主 71
视察·考察·监察 73
文化名人郑逸梅 75
权威、权力和特权 77
马谡新议 79
说“苦” 81
“虚无”和“练达” 83
“五四”老作家顾毓琇 84
不寻常的首届太谷学派研讨会 89
一步之差 92
鲁迅与香港 94
好专栏 多办些 97
注意:文艺的投入产出 98
入木三分骂亦精 100
谁适应谁? 102
“偶像”评选看隐忧 104
你是什么“力”? 105
关于“苍蝇”“老虎”的话题 107
“晓庄”与贵族学校 109
说“炒” 111
读者是“上帝” 113
请多关注移民文学 115
文人“下海”七型 117
稿费趣事 119
四个“三十万” 121
新加坡市场模式说 123
也谈张艺谋自我曝光 125
赠书 购书 卖书 127
包公破案的诀窍 130
假如我是警察 133
解开“人才团”之谜 135
教祖与“佛子” 137
说“习惯” 139
怎一个“禁”字了得 141
路遇华威先生 143
“证伪”和“自审” 145
我读小说 149
有心栽花和无意插柳 151
逛书海 入报林 153
人到晚年学叶老 155
关系 操守 征服 157
“新”要过三关 161
梁生宝与梁林宝 163
既要作“答”,更要学“问” 165
重“著”轻“论”要转变 167
善“下” 169
“求人”和“人求” 170
我们的骄傲 172
“世纪末”与“世纪之交” 174
使用兴奋剂是腐败现象 176
《麦迪逊的桥》在中国 178
谈文人“下海” 180
人到九六倍觉“新” 182
勇进与勇退 184
鸾书 186
并非笑话 188
城市“落伍”者与乡下现代人 190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异议 192
说“浮躁” 194
第一,第七,再第一 196
鼓励“异想天开” 198
面对“网络文化” 200
“江郎才尽”新解 202
“利益驱动”与“舆论导向” 204
为“语文”正名 206
不信“果报”信家教 208
“不准把贫富带进学校” 210
讲“良心” 212
爱国者盛成传奇 214
漫说知名度 224
作家到老年 227
香港学人,别有品格 229
文坛打假 233
梦想成真 234
莫道无缘进史册 236
策划与名栏 238
“美丽牌”和《水浒》 240
读书、写书和评书 242
话说“忏悔” 247
50年代的读书热 249
文艺要发展 谁当财神爷 251
《将帅名录》的启示 254
晚年的叶圣陶 256
无锡院士为何多? 266
抗战时期一首歌颂粟裕的歌曲 268
华文女作家的百年婚恋悲喜剧 270
交江湖朋友,做女人文章 273
腐败何以愈反愈烈 275
委任制好,还是选举制、考试制好? 278
作家经商大不易 280
话说批评家的问题 283
“老而未富”与“一票否决” 285
为陈独秀辨正的第一人和第一部著作 288
我的“书”观 294
范泉:大陆研究台湾文学第一人 298
输得好 307
刘晓庆出事之前 308
告别“应试文化” 313
作家身价有规律 317
我看哈尔滨 321
从达老自传看达老民族品格 322
“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陈独秀 329
因何“不起诉”刘晓庆? 335
给更多的人以出头、上进的机会 337
第二辑 文坛回忆·见闻录 343
浪头里的石头 343
从青石弄到甪直 349
忆诗人鲍明路 357
词家、学者周梦庄 362
忆陈老与江苏的文艺工作 366
哭再兴 371
记朴在渊君 373
王枫印象 375
痛失鲁光大姐 377
中韩文化交流的有心人 380
三见刘顺元 384
奇人·奇文·奇趣 389
张謇的薪火传人:王强华 391
嵚崎磊落一书生 396
是烛光,更是火炬! 402
“奇男子”汪克之 406
达浦生、武铁肩的“出山” 409
“小天才”作曲家刘鹏 414
张成:收藏当代作家手稿最多的人 416
为国际文学交流尽心尽力 418
“罕遇还存进与辽” 422
张学良与盛成 426
写在十二年前的“我的先生” 429
不褪色的“落花生” 433
盛成和程抱一 436
忆念吴奔老 441
江苏的默雷:吴海发 445
八年抗日战争中的曾敏之 448
足迹·心迹·事迹 457
我所认知的陆文夫 462
新世纪的新家族文学 468
接触余光中 472
正气浩然,清风骀然 478
九个人挑起了五万居民的医疗重担 483
阎纲在“五七”干校的拍案惊奇 485
在文学园地里勤恳耕耘了大半生 490
吴文化公园创始人高燮初 493
江水从门前过 498
我的启蒙老师 503
看父亲写字 510
想起了故乡的两位中医 512
不尽的思念 514
我在中学里怎样做“作文” 517
写好“周记” 519
写我见、我闻、我思、我知 521
抗日战歌引导我走向革命 524
“道路引导我们走向远方!” 528
二月花开少年时 537
忆华中建设大学 542
从战友到夫妻 548
在江苏省作协当秘书的日子里 552
我在沈巧根生产队搞“四清” 558
文学所十年回忆 563
三来常熟 566
为叶老写评传 569
从一本书到一屋书 572
我的周末 575
平生三憾事 577
三起两落,四得二失 583
“批判会”开成“摆好会” 590
“护花”小记 594
独游乐 596
昙花开了 598
长江第一芙蓉楼 600
众星捧出日月潭 603
以珍品取胜 605
千奇百怪“野柳”石 608
阳明山上鹫鹰飞 610
台湾随笔 612
今日沙家浜 624
便利读者的饭田桥书店 627
石庭园的禅趣 629
佛教艺术的集大成 631
世界罕有的姬路文学馆 633
高科技、现代化的富士电视台 635
竺山湖记 637
改革,保加利亚的主旋律 639
访保见闻点滴 645
访保散记 648
附录1:陈辽已出版的书目 655
2:陈辽于2011年发表的文章目录 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