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选题的意义 1
二 研究的现状 9
三 民族的界定 16
四 写作的思路与方法 23
五 本书的结构与要点 24
第一章 民族政治发展的理论渊源 2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政治发展研究的经典理论 28
一 马克思、恩格斯:蕴涵民族政治思想的经典论述 29
二 列宁、斯大林:有关民族自决的理论与实践 35
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视角 41
第二节 发展政治学:民族政治发展研究的学科借鉴 63
一 学科的演进:从政治发展问题到发展政治学 63
二 视角的枚举:现代化、结构功能主义与目的论的发展观 66
三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矛盾和问题 69
第三节 西方民族主义理论:民族政治发展研究的西方视角 74
一 民族主义的含义 75
二 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的分类、主张及流派 77
三 民族主义与民族政治发展 82
第四节 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民族政治发展研究的当代视野 83
一 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84
二 多元文化主义理论述要 86
三 多元文化主义的多国实践及其局限 91
第五节 族际政治理论:民族政治发展的族际关系解读 93
一 族际关系与族际政治的生成 94
二 族际政治互动:族际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 96
三 族际政治理论的当代价值 99
第二章 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涵 102
第一节 民族政治发展的概念界定 102
一 相关概念解读:“民族政治”和“政治发展” 103
二 民族政治发展的定义性表述 111
第二节 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 113
一 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容 113
二 民族政治发展的双重实质 124
第三节 民族政治发展的主要模式 130
一 原生形态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 132
二 衍生形态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 139
三 后发形态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 153
第三章 载体发展:民族政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162
第一节 民族国家政治体系的发展 163
一 民族国家及其基本形式 163
二 单一民族国家政治体系的发展 169
三 多民族国家政治体系的发展 172
第二节 民族地方政治体系的完善 176
一 民族地方政治体系的基本类型 177
二 民族地方立法体系的建构 181
三 民族地方政府能力的提升 191
第三节 非国家形态民族政治体系的兴起 198
一 何谓非国家形态民族政治体系 199
二 民族村社政治体系的运行 201
三 民族政治社团的政治参与 205
第四章 主体发展:民族共同体的发展与瞻望 214
第一节 个体与群体:民族政治主体的两个向度 215
一 民族个体:作为个体的民族成员 215
二 民族群体:作为群体的民族共同体 217
三 民族个体与民族群体的关系 219
第二节 民族个体发展:身份的协调与角色的协同 223
一 民族个体身份的二重性:政治性与文化性 224
二 民族个体公民身份与民族身份的协调 230
三 民族个体政治角色的层次性:领袖、精英和群众 235
四 不同角色民族个体的政治作用及其协同 241
第三节 民族群体发展:族群政治发展与族际政治整合 247
一 族群政治发展 247
二 族际政治整合 250
第五章 民族与国家政治关系的协调与发展 263
第一节 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 263
一 概念阐析: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 264
二 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267
三 关系协调与发展:来自“多元一体”理论的启示 271
第二节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277
一 概念阐析: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277
二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 281
三 关系协调与发展:“共存共生”视野下的思考 284
第三节 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 294
一 概念阐析: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 295
二 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的关系 300
三 关系协调与发展: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305
结语 308
一 本书研究的初步结论 308
二 本书各章内容与研究主旨间的逻辑关系 310
三 本书的讨论框架与研究前景 311
主要参考文献 314
关键词索引 336
后记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