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概述 2
一、犯罪心理学的概念 2
二、与犯罪心理学相关的概念辨析 2
三、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
四、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4
五、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4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6
一、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概述 7
二、犯罪心理学的哲学方法论 7
三、犯罪心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8
四、犯罪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9
五、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及其选择 11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步骤 13
一、选择研究课题 14
二、根据理论设定具体的研究假设 14
三、研究设计 14
四、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15
第四节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6
一、我国古代犯罪心理学思想发展历程 16
二、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7
三、西方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22
四、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29
第五节 本书的体系构思 31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34
第一节 犯罪与犯罪人 35
一、犯罪的概念 35
二、实质意义与形式意义上的犯罪 35
三、犯罪人 36
四、犯罪与犯罪人的关系 36
第二节 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 37
一、犯罪心理 37
二、犯罪行为 38
三、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整体性关系 38
第三节 研究犯罪人的多维视角 38
一、人的物质属性 38
二、人的生物属性 40
三、人的思想属性 40
四、人的社会属性 42
第四节 对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反思 44
一、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二元内涵 44
二、生物性不等于犯罪性 45
三、对犯罪人的认识必须强调多维视角 46
第三章 犯罪心理结构 47
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概述 48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 48
二、犯罪心理结构与个性心理结构 51
三、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意义 52
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53
一、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 53
二、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 54
三、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 54
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55
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 55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 56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56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 58
第四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与特性 60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 60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特性 61
第五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实证和测量 63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可测性 63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测量 64
第六节 有关犯罪心理结构的学术争论 66
一、争论的焦点 66
二、对争论的思考 67
第四章 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68
第一节 我国学者个体犯罪原因论 68
一、台湾地区学者的观点 68
二、大陆学者的观点 69
第二节 国外个体犯罪原因论 70
一、心理本能说的原因论 70
二、精神病理学的原因论 71
三、生物学的原因论 72
四、学习理论的原因论 76
五、多元原因论 78
第三节 犯罪综合动因论 79
一、犯罪综合动因论的定义 79
二、犯罪综合动因论的特点 79
三、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因素 82
四、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因素 87
第五章 犯罪心理机制 89
第一节 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 90
一、犯罪心理机制概述 90
二、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 90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 92
一、内、外化机制 93
二、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 94
三、量变、质变机制 96
四、防御机制 97
五、犯罪行为发生的模式 97
第三节 国外和台湾地区关于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主要理论 99
一、本质相异论 99
二、犯罪倾向论 100
三、欲求不满论 100
四、心理冲突论 101
五、动机作用论 101
六、防卫机制论 102
七、刺激反应论 102
八、犯罪亚文化论 102
第六章 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104
第一节 以犯罪动机为核心的发展、变化 105
一、犯罪动机的发展、变化 105
二、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阶段 107
第二节 影响犯罪动机和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因素 108
一、主体外因素 108
二、主体因素 110
第三节 犯罪心理的深度变化 111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强化 111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 113
第四节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心理的发展、变化 115
一、犯罪人在不同犯罪阶段中的心理 115
二、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过程中的心理 118
三、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的心理 123
第七章 盗窃、抢劫与诈骗犯罪心理 126
第一节 盗窃犯罪心理 126
一、盗窃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127
二、盗窃犯的心理特点 128
三、盗窃犯的行为特征 130
第二节 抢劫犯罪心理 131
一、抢劫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132
二、抢劫犯的心理特点 134
三、抢劫犯的行为特征 135
第三节 诈骗犯罪心理 135
一、当前我国诈骗犯罪的概况 135
二、诈骗和被骗心理 136
三、形形色色的诈骗方法 137
四、行骗者与被骗者之间的心理互动 138
五、识别诈骗的具体方法 140
第八章 贪污与受贿犯罪心理 142
第一节 职务犯罪概述 143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 143
二、职务犯罪的现状 143
第二节 贪污与受贿犯罪概论 143
一、贪污与受贿犯罪的概念辨析 143
二、研究贪污和受贿犯罪的必要性 144
三、我国贪污与受贿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144
四、贪污与受贿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148
第三节 贪污与受贿犯罪的成因 149
一、影响贪污与受贿犯罪的主体外因素 149
二、影响贪污与受贿犯罪的主体因素 150
第四节 贪污与受贿犯罪心理过程 151
一、贪污与受贿犯罪心理形成过程 151
二、贪污与受贿犯罪人不同犯罪过程的心理特点 152
第九章 性犯罪心理 155
第一节 性犯罪概述 156
一、性犯罪的概念与类型 156
二、性犯罪的一般特点 156
三、性犯罪的危害性 158
四、性犯罪心理的形成因素 158
第二节 强奸犯罪心理 160
一、强奸犯罪的一般特征 160
二、强奸犯罪的心理分析 160
三、强奸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161
四、强奸犯罪的行为特征 164
五、强奸犯罪中被害人问题的有关研究 164
第三节 关于卖淫女性的研究 167
一、卖淫活动的一般特点 167
二、女性卖淫的原因研究 168
三、卖淫女性的心理特征 169
第十章 信仰型犯罪心理 170
第一节 信仰型犯罪概述 171
一、信仰型犯罪的概念 171
二、信仰型犯罪的主要类型 171
三、信仰型犯罪的成因 172
第二节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心理 174
一、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概述 174
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174
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175
第三节 恐怖主义犯罪心理 176
一、恐怖主义犯罪概述 176
二、恐怖主义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177
三、恐怖主义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178
第四节 邪教犯罪心理 179
一、邪教犯罪概述 179
二、邪教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180
三、邪教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181
第五节 封建迷信犯罪心理 182
一、封建迷信犯罪概述 182
二、封建迷信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183
三、封建迷信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184
第十一章 情绪型犯罪心理 186
第一节 情绪型犯罪概论 187
一、情绪型犯罪的概念 187
二、情绪型犯罪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征 187
三、情绪型犯罪的严重性 188
四、情绪型犯罪的研究现状 189
第二节 影响犯罪的情绪、情感因素 191
一、激情状态 191
二、应激状态 191
三、自卑和挫折感 192
四、嫉妒的情感体验 193
五、希望与失望 193
六、爱与恨 194
七、消极心境 195
八、反社会情感 196
第三节 情绪型犯罪成因 197
一、生物因素 197
二、心理因素 197
三、社会因素 197
第十二章 不同行为方式犯罪心理 199
第一节 智能犯罪心理 199
一、智能犯罪的定义 199
二、智能犯罪的类型 200
三、智能犯罪的成因 201
四、智能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202
五、智能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205
第二节 暴力犯罪心理 207
一、暴力犯罪概述 207
二、暴力犯罪心理机制的主要理论 208
三、暴力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211
四、暴力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212
第十三章 未成年人犯罪与女性犯罪心理 213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 214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概述 214
二、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成因 219
三、犯罪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征 223
第二节 女性犯罪心理 228
一、女性犯罪心理的成因 229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 231
三、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 233
第十四章 不同犯罪经历犯罪心理 235
第一节 初犯的心理 235
一、初犯的概念 235
二、初次违法犯罪的原因 236
三、初犯的心理特点 237
四、初犯的行为特征 238
第二节 累犯和惯犯的心理 239
一、累犯和惯犯的概念 239
二、累犯重新犯罪的原因 240
三、累犯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241
四、惯犯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243
第三节 职业犯的心理 245
一、职业犯的概念 245
二、职业犯的心理特点 246
三、职业犯的行为特征 247
第十五章 群体犯罪心理 248
第一节 群体与犯罪群体 249
一、群体概述 249
二、犯罪群体 251
第二节 群体犯罪心理 253
一、群体犯罪心理的概念 253
二、群体犯罪心理的特点 254
三、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255
第三节 一般共同犯罪心理 256
一、一般共同犯罪的心理基础 257
二、一般共同犯罪的心理形成过程 257
三、一般共同犯罪的行为特征 258
第四节 团伙犯罪心理 258
一、团伙犯罪概述 259
二、团伙犯罪的产生原因 259
三、团伙犯罪的心理特征 260
四、团伙犯罪的行为特征 261
第五节 有组织犯罪心理 262
一、有组织犯罪概述 262
二、有组织犯罪的心理特征 263
三、有组织犯罪的行为特征 263
第六节 传销群体中的精神控制 264
一、传销兴起的社会背景 264
二、传销组织实现精神控制的方法 264
三、传销组织中精神控制的特点 265
第七节 集群行为(犯罪)中的心理互动 266
一、集群行为的定义与特征 266
二、集群行为的基本过程 266
三、集群行为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267
第十六章 过失犯罪心理 269
第一节 过失犯罪概述 269
一、犯罪过失与过失犯罪 270
二、犯罪过失的类型 270
三、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基础 272
四、研究过失犯罪心理的意义 273
第二节 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 274
一、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 274
二、过失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 275
三、过失犯罪心理与故意犯罪心理的区别 276
第三节 影响过失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277
一、影响过失犯罪的主体外因素 277
二、影响过失犯罪的主体因素 279
第十七章 变态犯罪心理 284
第一节 变态犯罪概述 285
一、变态心理 285
二、变态心理的形成原因 286
三、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 287
第二节 人格障碍与犯罪 291
一、人格障碍概述 291
二、人格障碍与犯罪 292
三、人格障碍者犯罪的法律责任能力 297
第三节 性变态与犯罪 297
一、性变态概述 297
二、性变态与犯罪 298
三、性变态犯罪人的法律责任能力 300
第四节 精神病与犯罪行为 301
一、精神病概述 301
二、精神病与违法犯罪 301
三、精神病人的法律责任能力 305
第十八章 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 306
第一节 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概述 306
一、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的概念 306
二、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的依据 307
三、国外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理论 308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测 314
一、犯罪心理预测技术 315
二、犯罪心理预测的适用范围 315
第三节 犯罪心理预防 319
一、一般心理预防的内容和方法 319
二、特殊心理预防的内容和方法 321
第十九章 犯罪心理学应用技术 324
第一节 多导测谎技术 324
一、多导测谎技术的概念 325
二、测谎的历史 325
三、理论基础 328
四、主要的测谎方法 329
五、多导测谎技术的准确性 331
第二节 犯罪人特征剖析技术 332
一、概述 332
二、犯罪人特征剖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332
三、国外主要的犯罪人特征剖析技术 334
四、犯罪人特征剖析技术的作用 340
第二十章 犯罪心理矫治 343
第一节 犯罪心理矫治概述 344
一、犯罪心理矫治的概念 344
二、犯罪心理矫治的分类 345
三、犯罪心理矫治与罪犯心理矫治 345
第二节 犯罪心理矫治的意义和目标 346
一、犯罪心理矫治的意义 346
二、犯罪心理矫治的目标 349
第三节 犯罪心理矫治的可行性和艰难性 350
一、矫正有效性的历史争论 350
二、犯罪心理矫治的可行性 351
三、犯罪心理矫治的艰难性 352
第四节 犯罪心理矫治的原则 353
一、尊重和平等的原则 353
二、保密原则 354
三、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的原则 354
四、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的原则 355
五、促进成长的原则 355
六、中立原则 355
七、咨询与治疗相结合原则 356
八、预防性原则 356
第五节 犯罪心理矫治的内容和方法 356
一、犯罪心理矫治的内容 356
二、监狱犯罪心理矫治的项目和方法 357
第六节 犯罪心理诊断 359
一、什么是犯罪心理诊断 359
二、犯罪心理诊断的内容 360
三、犯罪心理诊断的方法 360
第七节 心理健康教育 362
一、心理健康教育 362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62
三、加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363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364
第八节 犯罪心理咨询 365
一、犯罪心理咨询概述 365
二、犯罪心理咨询的内容与形式 366
三、犯罪心理咨询的方法 366
四、犯罪心理咨询与个别教育的区别 367
第九节 犯罪心理治疗 368
一、犯罪心理治疗概述 368
二、犯罪心理治疗的方法 369
参考文献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