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仫佬族居住区域的自然环境 2
一、居住区域 2
二、自然环境 2
三、四时气候 5
四、物 产 5
第二节 仫佬族的分布及人口发展 6
一、仫佬族的分布 6
二、仫佬族人口的发展 7
第三节 仫佬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回顾 8
第四节 关于《仫佬族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20
第五节 仫佬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1
第一章 仫佬族族称与源流 25
第一节 仫佬族族称 25
第二节 仫佬族源流 26
一、仫佬族先民渊源于柳江人 26
二、仫佬族渊源、源流及族称的形成和演变 28
第三节 仫佬族是土著民族 36
一、仫佬族是长期聚居罗城的土著人 36
二、学界认定仫佬族是土著民族 38
三、土著民族仫佬族的人类学特征 39
第四节 仫佬族与相关民族的关系 45
一、与汉、苗、瑶的关系 46
二、与同源民族的关系 51
第二章 先秦至宋元时期的仫佬族先民 55
第一节 先秦至宋元时期仫佬族先民的社会和经济状况 55
一、先秦时期 55
二、秦汉时期 57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60
四、隋唐时期 62
五、宋元时期 64
第二节 秦汉至宋元时期封建王朝对仫佬族先民地区的统治 66
第三节 唐宋时期俚僚人对封建王朝的反抗斗争 69
一、西原起义 69
二、陈进起义 70
三、抚水州人民起义 71
第四节 民族关系 73
第五节 社会文化 75
一、教育 75
二、文学 77
第三章 明王朝统治下的仫佬族 84
第一节 经济状况和社会形态 85
一、经济状况 85
二、社会形态 87
第二节 明王朝对仫佬族地区的统治 90
一、设置巡检司 90
二、推行堡兵制度 91
三、设置土司 93
第三节 仫佬族地区人民与统治者的斗争 94
第四节 民族关系 96
第五节 社会文化 99
一、教育 99
二、文学艺术 100
三、宗教信仰 106
第四章 清代仫佬族地区的社会面貌 109
第一节 清代仫佬族的经济状况与社会形态 110
一、经济状况 110
二、社会形态 121
第二节 清王朝对仫佬族地区的统治 123
一、实行绿营、堡兵制度 123
二、于成龙在罗城 126
三、清初的怀柔手段 129
第三节 仫佬族地区人民的反清斗争 131
第四节 民族关系 138
第五节 社会组织与生活习俗 141
一、社会组织 141
二、生活习俗 145
第六节 社会文化 167
一、教育 167
二、文学 171
三、民间体育 189
第七节 民间信仰 192
第八节 医药 193
第五章 民国时期仫佬族地区的政治社会变化 196
第一节 仫佬族的经济社会状况 196
一、以农为主、以商补农的传统经济形态 196
二、社会形态 201
第二节 国民党对仫佬族地区的统治 202
第三节 红军北上经过仫佬族地区 205
第四节 仫佬山乡人民抗击日寇的斗争 208
第五节 仫佬族人民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212
第六节 民族关系 217
第七节 社会组织与生活习俗 218
一、社会组织 218
二、生活习俗 224
第八节 文教体育卫生宗教 228
一、文化 228
二、教育 233
三、体育 238
四、宗教信仰 241
五、医药卫生 248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仫佬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253
第一节 仫佬族地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剿匪、清匪反霸斗争 254
一、仫佬族地区人民政权的建立 254
二、剿匪斗争 257
三、清匪反霸 267
四、减租退押 268
第二节 土地改革运动 272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276
一、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 277
二、转入初级农业合作社 278
三、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281
第四节 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84
第五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经济的影响 286
一、“大跃进”高潮 286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293
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对仫佬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 296
一、“文化大革命”运动给仫佬族地区带来的社会混乱 296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仫佬族地区的经济状况 298
第七节 改革开放促进仫佬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302
一、平反历次运动冤、假、错案 302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03
第八节 教育与文体事业的发展 305
一、教育 305
二、文化 311
三、体育 318
第九节 医药卫生 320
一、医疗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的培训 320
二、临床治疗 321
三、血吸虫病的防治 322
第十节 科学技术 324
第七章 社会主义新时期仫佬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326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仫佬族地区的成功实践 326
一、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成立 328
二、历届政府建设仫佬山乡的方略 329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给仫佬族地区带来巨大变化 336
第二节 工业、农业、商业等发展状况 345
一、工业的发展 346
二、农业的发展 354
三、商 业 363
四、加工业 364
第三节 交通、邮政、电信等发展状况 366
一、交通运输 366
二、邮政、电信业 368
第四节 自然、人文景观与旅游业的雏形 369
一、自然景观 370
二、人文景观 371
三、民族旅游资源开发 372
第五节 民间组织与生活习俗的变化 374
一、民间组织的变化 374
二、生活习俗的变化 375
第六节 民族关系 380
第七节 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383
一、文化 383
二、文学艺术创作 391
三、教育 410
第八节 医疗卫生的发展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419
一、医疗机构和设施进一步完善 419
二、仫佬族医药事业开拓发展 422
三、医学研究硕果累累 424
四、疾病预防与控制卓有成效 425
第九节 体育事业的发展 427
一、民族民间体育 427
二、体育协会 430
三、学校体育 430
四、竞技体育 430
五、全民健身活动 433
第十节 科学技术 434
一、科技成果及推广应用 435
二、仫佬族科技人才不断涌现 436
三、抵御自然灾害 440
第八章 仫佬族语言 442
第一节 仫佬语概况 442
第二节 语音 446
一、仫佬语常用的国际音标 446
二、声调 449
三、音节结构 449
第三节 词汇 450
一、构词方式 450
二、借词 451
第四节 句子 452
一、句子的分类 452
二、句子成分 453
三、词类和词的组合 454
第五节 仫佬语与汉语的关系 454
第六节 仫佬语与壮侗族语言的共同特征 456
一、语音方面 456
二、词汇方面 457
三、语法方面 457
第七节 仫佬语的地方差异 457
一、语音的变化 458
二、声调的变化 460
三、上条仫佬语和下条仫佬语的差异 461
附录一: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历届四家班子领导名录 463
附录二:仫佬族人物谱 496
附录三:仫佬族历史大事记 606
附录四:参考文献 648
后记 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