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影视论丛 1
迷失与拯救——塔尔科夫斯基《乡愁》的哲意读解 1
整体电影史观的兴起与评价 8
数字技术条件下电影审美特性的嬗变 15
震撼人心的叙述与叙述策略的震撼——对谢晋电影大众性的再关注 24
浅谈央视“西部频道”的传媒经济意义 32
洋场都市语境下的市民剧——读解《万家灯火》中的海派文化 40
贺岁电影票房调研 47
“中国高教影视教育研究会2004年年会暨影视艺术发展与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 51
电影美学何处去?——“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61
“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与前景”学术研讨会综述 74
反思与突围: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电影 81
第二部分 导演研究 87
影像与意象——李俊导演艺术研究 87
流动的影像:李俊的电影旅程 94
独特的意象:李俊的导演风格 114
象外之象:李俊导演创作个性探源 131
结语 144
第三部分 文艺评论 149
电影作为“小资”的症候 149
主持人,请闭嘴! 151
威尼斯偏爱中国电影吗? 153
艺德不能good—bye! 155
奥斯卡:一种风向标 157
现代电影谁当老大 160
影视表演该挤水了 163
明星离艺术家有多远 166
电影的舌头咋整? 169
忽悠点笑声不容易 172
作家触电小心“短路” 175
勾兑的历史剧没味道 177
小品演员与电影自助餐 180
没有“神舟”的中国科幻电影 182
电影书写的时尚传奇 184
影视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187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与苏联老大哥 189
经典影片《宾虚》赛车段落赏析 191
庄子化蝶 亦戏亦真——品味张国荣的表演境界 193
巩俐和她的两个拐杖 196
“小人”葛优 199
用脚打耳光的陈宝国 201
“芙蓉姐姐”与明星梦 203
第四部分 电影故事 205
缘起与遗案:百花奖早期往事录 205
封面记忆:“一边倒”的新中国进口片 210
国庆献礼片《回民支队》拍摄前后 216
电影《农奴》背后的西藏记忆 223
电影《闪闪的红星》拍摄始末 233
迟到16年的电影《归心似箭》 248
中国电影史上一桩罕见的“撞车公案” 252
第五部分 影视创作 259
电视系列片《神秘的彩陶》剧本(拍摄脚本) 259
我们的二中我们的青春(视频剪辑脚本) 298
电视连续剧《天下大戏》剧本分析 300
电视系列片《和谐与创造:中国人的故事》策划案 303
网络视频栏目《大开眼界——非常APEC》策划案 307
电视片《走近民间工艺大师》前期采访笔记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