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 1
被迫进入近代 3
停滞的帝国 6
睁眼看世界 9
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13
重回宁静与安逸 16
五口通商的意义 20
入城与反人城 23
“民心可用”:高调、空谈与误国 27
拒绝交往:排外主义消极抵抗 30
第二次鸦片战争 35
小皇帝面临新难题 37
交往需要坦诚 41
换约冲突一触即发 45
和平换约变成武装冲突 49
重回和平轨道 53
又回战争边缘 56
错综复杂“多国杀” 59
和平渐行渐远 64
大沽失陷:僧格林沁挂出免战白旗 67
天津议和 71
通州谈判 74
八里桥大战:和平希望彻底破灭 78
洋务新政 85
辛酉政变 87
曾国藩的远见 88
“中体西用”的初步尝试 91
中国文明的“软实力” 98
中法战争 101
朝鲜危机 107
甲午之殇 111
一心要战的日本人 113
甲午陆战:望风而逃一溃千里 118
黄海决战的悲情与悲壮 123
甲午旅顺之殇 126
甲午陆战:弃守辽东 129
威海之战:甲午战争的转折 131
和比战难:甲午经验 135
李鸿章遇刺及其后果 138
李鸿章忍辱负重马关讲和 145
戊戌变法 151
胶州湾事件 153
抢占旅顺和大连 156
威海卫之殇 160
康圣人的巴西移民计划 163
西花厅问话 165
上清帝第六书 168
昙花一现的保国会 172
王照上书 175
官不聊生 179
光绪密诏 183
康圣人,你快离开北京吧 188
夜访袁世凯 192
义和团运动 195
大阿哥事件 197
义和拳起山东 202
被绑架的义和团 208
北京来了义和团 213
八国联军进北京 219
辛丑条约的签订 228
清末新政 235
八国联合改造中国 237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239
废除科举好难 246
训练新军 252
现代法律体系的确立 257
新政的真诚与成效 263
辛亥革命 267
改良输给了革命 269
武昌起义 277
汤化龙仗义而出:民国政治的起点 280
找个理由不革命:黎元洪们的第一选择 281
被迫革命的黎元洪 285
出手不凡的湖北军政府 289
隔岸观火的袁世凯 292
袁世凯出山为推动君主立宪 296
清廷不觉醒让革命燎原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