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荟萃精英的《群英会》 1
2.马连良代表作《借东风》 1
3.京剧、藏剧“双下锅”的《文成公主》 2
4.洗尽铅华《风波亭》 2
5.父子情仇《一匹布》 3
6.两个女婿《平儿》 4
7.何谓“梨园” 4
8.传统净行唱工戏《探阴山》 4
9.梅兰芳与《春香闹学》 5
10.梅兰芳与《二堂舍子》 6
11.舞蹈繁重的《小放牛》 6
12.老生与小生合作戏《状元谱》 7
13.高维廉与《法门寺》 8
14.传统与现实结合的典范《奇袭白虎团》 8
15.老旦挂头牌唱大轴的《斩浪子》 9
16.悲剧色彩浓郁的《六月雪》 10
17.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四大须生” 10
18.梅兰芳、马金凤与《穆桂英挂帅》 11
19.张派传统戏《春秋配》 11
20.“群戏”《凤还巢》 12
21.花旦小戏《拾玉镯》 13
22.司马迁的悲哀 14
23.红生戏《战长沙》 14
24.余派名剧《捉放曹》 15
25.“四小名旦”之毛世来 15
26.激励抗日斗志的《史可法》 16
27.韵白与京白交互使用的“风搅雪” 16
28.移植于沪剧的《红灯记》 17
29.言语不多道理深 17
30.荀慧生改编的《棒打薄情郎》 18
31.京剧科班富连成 18
32.“五块白”之《反西凉》 19
33.“冷门硬功戏”《乱箭》 19
34.梅兰芳首次登台演出剧目《牛郎织女》 20
35.《逼上梁山》使旧剧开了新生面 21
36.《桃花扇》与《红拂传》 21
37.王连举告密 22
38.文姬归汉“别胡来” 22
39.马三立与马长礼 23
40.京剧走出国门之先河《天女散花》 23
41.梅兰芳蓄须明志 24
42.为李勇奇谋一谜面 24
43.不识冬夏与春秋 25
44.“三不放过”的杨子荣 25
45.幽默的秋胡 26
46.《打黄盖》中周瑜的“翎子功” 26
47.行当齐全、文武并重的《割发代首》 27
48.雄踞净行之首的裘盛戎 27
49.程派经典名剧《春闺梦》 28
50.唱腔极为优美的《柳迎春》 29
51.新编京剧《婵娟误》 30
52.脍炙人口的“一马离了西凉界” 30
53.秀发飘柔毛延寿 31
54.王晶华与《佘太君抗婚》 31
55.青衣和花衫的分枝刺杀旦 32
56.京剧的“胖祆” 33
57.杜近芳如是说 33
58.怎么又黄了 34
59.周瑜对诸葛亮的评价 34
60.裘盛戎提携万一英 35
61.很“人性化”的《摘缨会》 35
62.“美老旦”袁惠琴与《对花枪》 36
63.官的代名词乌纱帽 37
64.京剧舞剧《雁荡山》 37
65.《四郎探母》是《八郎探母》的对台戏 38
66.顾大局、讲团结的《将相和》 38
67.《马上缘》失传,《樊江关》顶替 39
68.最早推出“穷神”的《雪拥蓝关》 40
69.珍视亲情的《白良关》 40
70.喜剧色彩浓郁的《三春结婚》 41
71.走俏舞台的《竹林计》 41
72.十净九唱《双包案》 42
73.《打龙袍》之谜 42
74.乔国老吊金龟 43
75.有时哭比笑好 43
76.《生死板》谜趣盎然 44
77.梅兰芳编演《生死恨》 44
78.《铡美案》次日开庭 45
79.与《秦香莲》情节迥异的《女审》 46
80.强调善恶有报的《天雷报》 46
81.根据越剧改编的《沉香扇》 47
82.梅派精品《断桥》 47
83.红生传统戏《单刀会》 48
84.很难出彩的《三星归位》 48
85.廉洁为吏《清官册》 49
86.上演频率最高的剧目《四郎探母》 49
87.源自南昌起义的京剧《八一风暴》 50
88.很难用英雄与淫妇来概括的《坐楼杀惜》 51
89.伶俐风趣或狡黠阴险的文丑 51
90.让日本观众掩面而泣的《御碑亭》 52
91.须髯乍生胡小毛 53
92.“小袁世海”杨赤 53
93.天津京剧院院长王平 54
94.中年以上男性角色——老生 54
95.“八大拿”之《河间府》 55
96.花脸的四大流派及特点 55
97.京剧的武生 56
98.张飞的脸谱 56
99.慈禧爱看《火烧连营》 57
100.言派名剧《骂王朗》 58
101.大武戏《怀都关》 58
102.谭派春节开锣戏《定军山》 59
103.名师出高徒 59
104.“四功”俱全的《黄一刀》 60
105.界于大小戏之间的《强项令》 60
106.演活了人物的《刮骨疗毒》 61
107.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锁麟囊》 62
108.弄假成真的《龙凤呈祥》 62
109.似小品文、散文诗的小戏《文章会》 63
110.有人文精神的艺术精品《李清照》 63
111.刘赶三让光绪落座看戏 64
112.长工导演的一场喜剧《三不愿意》 64
113.“张派”代表作《望江亭》 65
114.京剧《巴林怒火》 66
115.洪雪飞饰阿庆嫂 67
116.唱腔清润高亢、荡气回肠的沈金波 67
117.以唱工见长的《一夜白须》 68
118.刘备敬贤《三顾茅庐》 68
119.丧失人性的悲剧《孔雀东南飞》 69
120.以花旦为主的小戏《春草闯堂》 69
121.辕门射出和平之箭 70
122.上京“镇院之宝”《贞观盛世》 71
123.优秀剧目《打渔杀家》 71
124.京剧的龙套 72
125.成就高、技艺全的程继先 72
126.“响九霄”田际云 73
127.擅演丑婆子和彩旦的贾多才 73
128.戏曲研究家、编剧家陈墨香 74
129.激昂高亢、浑厚洒脱的李和曾 74
130.“十全大净”金少山 75
131.文化品位极高的言派 75
132.堪称经典的优秀剧目《别窑》 76
133.两代人的《霸王别姬》情缘 76
134.司鼓大师白登云 77
135.勾紫三块瓦脸的常遇春 78
136.一出活的《打登州》 78
137.“江南第一旦”黄桂秋 79
138.《赠绨袍》,令人钦佩的大度和人情味 80
139.“活颜良”赵松樵 80
140.钟馗嫁妹与吴汉杀妻 81
141.大型史诗化京剧《赤壁》 81
142.杨派老生剧目《三家店》 82
143.京剧没有“路派”,不太公平 83
144.刘关张人生的亮点——《虎牢关》 83
145.充满智慧和策略的《战濮阳》 84
146.平民告倒权贵的《铡美案》 84
147.艺术大师的应变能力 85
148.中国戏曲永恒的经典《华容道》 86
149.有两种演法的《千里送京娘》 86
150.“救场如救火” 87
151.宋代就流行的佛戏《目连救母》 87
152.京剧传统剧目《荷珠配》 88
153.京剧有个“玩笑旦” 88
154.马连良的熟戏《淮河营》 89
155.强强合作优势互补的《走西口》 89
156.“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甘露寺》 90
157.梨园世家董文华 90
158.高庆奎代表剧目《浔阳楼》 91
159.“客串”、“清客串”和“小客串” 92
160.关汉卿笔下的柔弱女子《燕燕》 92
161.俞大陆殉职《野猪林》 93
162.调侃世人之贪心不足的《百寿图》 93
163.薛平贵遭到奚落的《武家坡》 94
164.唱念做打舞繁重的《天门阵》 95
165.四大徽班进京 96
166.戏剧大家程长庚 96
167.新编全本大戏《杨门女将》 97
168.净角艺术家尚长荣 98
169.黄天霸,一个非常难演的角色 98
170.让观众无不惊叹的“开口跳” 99
171.第一出立得住的“红楼戏”《葬花》 100
172.已绝迹舞台的《盗金牌》 100
173.全国十大名票屠传声 101
174.表现人性美丑的家庭伦理戏《八珍汤》 101
175.青年小生演员江其虎 102
176.荀派的优秀剧目《香罗帕》 103
177.京剧锣鼓经“扫头” 103
178.铜锤花脸传统戏《刺王僚》 104
179.淡出京剧舞台的“跳加官” 104
180.吃力不讨好的《空城计》 105
181.高玉倩演李奶奶 106
182.从“冷戏”到经典之作的《宇宙锋》 106
183.李瑞环精心改编《楚宫恨》 107
184.中国首屈一指的武旦刘琪 108
185.美色引发动荡的《海潮珠》 108
186.赵云耍大刀 109
187.最早出现男扮女装的《日月图》 110
188.余派真传王少楼 110
189.杨子荣打虎上山 111
190.都有一本血泪账 111
191.偏重开打和技巧的猴戏 112
192.歌舞并重的“应节戏”《上元夫人》 112
193.用于宫廷场面的京剧曲牌“朝天子” 113
194.全民健身康万生 113
195.熔梅、程、张声腔艺术于一炉的李维康 114
196.中国戏曲导演的擎旗人阿甲 114
197.富有阳刚之气的麒派艺术 115
198.世人皆欲《斩李广》 116
199.梨园经典《十道本》 116
200.京剧的小生 117
201.传统骨子纯唱工戏《孝感天》 118
202.受王瑶卿教益最多的刘秀荣 118
203.李玉茹与《青丝恨》 119
204.个性引发冲突,郭暧怒打金枝 120
205.浪漫传奇的《百岁挂帅》 120
206.尚派最佳传人孙明珠 121
207.大开大阖,娇脆圆亮的尚派 121
208.追求自由爱情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122
209.汪笑侬擅演《喜封侯》 122
210.从《上天台》到《打金砖》 123
211.刘关张《三雄结义》 124
212.老生传统戏《云台观》 124
213.杨派老生程正泰 125
214.杨小楼、谭鑫培甚为叫座的《阳平关》 125
215.既想听又想看的《朱痕记》 126
216.巾帼竞演《白门楼》 126
217.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 127
218.侯喜瑞替演送戏份 127
219.敢问阿庆嫂宝号 128
220.春来茶馆内当家 129
221.以“票友”走红的金仲仁 129
222.菊坛园丁王梦云 130
223.叶派武丑代表作《打瓜园》 130
224.传统骨子老戏《三娘教子》 131
225.擅用“鬼音”的王九龄 132
226.嗓音甜润、功底厚实的许翰英 132
227.武生骄子尚和玉 133
228.谭鑫培演猪八戒 134
229.以花衫、花旦驰名的筱翠花 135
230.“正乐三杰”芙蓉草 135
231.丑角、彩旦小喜剧《下河南》 136
232.麒派老生高百岁 136
233.程派精华《荒山泪》 137
234.让昆曲重现生机的白云生 137
235.曾风靡全国的《闯王旗》 138
236.京城名票的粉墨情缘 138
237.以演猴戏著称的张翼鹏 139
238.杨小楼以笑掩丑 140
239.过目不忘张一然 140
240.侯喜瑞借题发挥 141
241.骨子老戏《循环报》 141
242.“净行三杰”郝寿臣 142
243.以念白为表演特点的《拦江截斗》 142
244.念白最吃功夫的王派 143
245.表演繁重,载歌载舞的小戏《小上坟》 144
246.今已不常见的冷戏《描容上路》 145
247.京剧的入室弟子 145
248.重念白、重做功的《少华山》 146
249.日伪禁演的京剧《全节归汉》 146
250.当今最受欢迎的青衣张火丁 147
251.凄美爱情戏《祭江》 147
252.马连良与郝寿臣代表作《青梅煮酒论英雄》 148
253.盖叫天的独有戏《乾坤圈》 148
254.清一贪三的《四进士》 149
255.南派长靠武生戏《绝虎岭》 150
256.载歌载舞喜萧何 150
257.四大须生均擅演的《击鼓骂曹》 151
258.毛泽东爱听高庆奎的《逍遥津》 151
259.起伏跌宕的“反二黄” 152
260.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官渡之战》 152
261.老生各流派都曾演出的《南天门》 153
262.表现悲愤激越感情的“高拨子” 154
263.架子花应工的《取洛阳》 154
264.演出难度极大的《思凡》 155
265.曾被打成毒草的《李慧娘》 155
266.可列入世界悲剧之林的《团圆之后》 156
267.从骨子里像江姐的张火丁 157
268.1928年创编的《鸿门宴》 158
269.荀派名剧《铁弓缘》 158
270.妙趣横生的爱情悲喜剧《勘玉钏》 159
271.陈德霖与《芦花河》 160
272.久演不衰的《凤凰二乔》 161
273.生命力旺盛的海瑞戏 161
274.老生、老旦做工重头戏《焚绵山》 162
275.不落调门的《双带箭》 163
276.三击掌是一种承诺 163
277.重上舞台的《独木关》 164
278.声腔优美、表演繁重的《赶三关》 165
279.功艺兼优的叶盛章 165
280.由老生、武生兼演的《刺巴杰》 166
281.天王的老儿子是哪吒 167
282.根据川剧改编的《柳荫记》 167
283.不以演戏为生的票友 168
284.九阵风代表作《无底洞》 169
285.有喜剧色彩的《棋盘山》 169
286.舞台上已很少见的《困曹府》 170
287.《龙虎斗》中有绝活 171
288.颇见功力的《五侯宴》 171
289.昔日京剧奥地利 172
290.由河北梆子移植的京剧《盘山》 172
291.宋派名剧《改容战父》 173
292.使英雄形象暗淡的《张仙图》 174
293.文武全才、唱念俱佳的徐碧云 174
294.上海京剧院青年丑角白涛 175
295.《状元媒》让戏迷大呼过瘾 175
296.用背靴甩靴技巧展现寇准机警老练 176
297.杨排风打孟良 177
298.海峡两岸都很有人气的王海波 177
299.出家容易回家难的杨五郎 178
300.将杨四郎置于死地的佘太君 178
301.他们和爹爹都一样 179
302.尚小云的收山之作《双阳公主》 179
303.一代美猴王郑法祥 180
304.李万春、少春都以《两将军》而红 180
305.京剧界的长寿老人新艳秋 181
306.裘盛戎唱红大江南北的《普天乐》 182
307.朱素云擅演《岳家庄》 182
308.对行当分歧较多的《天水关》 183
309.南派武生泰斗盖叫天 183
310.长靠大武生戏《挑滑车》 184
311.《青霜剑》中精心设计的程派唱腔 185
312.激发抗敌斗志的《黄天荡》 186
313.盖叫天得意之作《车轮大战》 186
314.夏月润编剧首演《走麦城》 187
315.深得“梅派”三昧的史敏 188
316.金色大厅里的满堂彩 188
317.德珺如弃爵为伶 189
318.另类武戏《伐子都》 190
319.杜十娘的悲剧 190
320.被誉为“活武松”的裴艳玲 191
321.曾作哑剧在国外演出的《猎虎记》 192
322.盖叫天、李少春擅演的《快活林》 192
323.汪笑侬编演《骂阎罗》 193
324.关肃霜塑造的黛诺形象 193
325.京剧现代戏《白毛女》 194
326.马少波与《正气歌》 195
327.阎惜姣活捉张文远 195
328.盖叫天锤炼《十字坡》六十年 196
329.毛泽东定名《沙家浜》 196
330.至今犹焕异彩的《一箭仇》 197
331.祝英台抗婚,杨八姐挡马 198
332.萧长华演过程咬金 198
333.水浒戏中最受欢迎的角色李逵 199
334.叠波屠龙满江红 199
335.唱腔韵味十足的《朱砂痣》 200
336.《三求计》与《三疑计》 200
337.全能演员芙蓉草 201
338.武丑名剧《女中魁》 202
339.什么是六场通透 203
340.京剧《真假美猴王》 203
341.高派名剧《孙安动本》 204
342.朱琴心与《得意缘》 205
343.秉烛夜读张春秋 205
344.仆替主死的《一捧雪》 206
345.《刺汤》艺术成就颇高 207
346.程砚秋和杨宝森的绝响《武家坡》 207
347.喜剧色彩浓郁的《诗文会》 208
348.高亢激越、晴朗秀润的高派 209
349.青衣人人会唱的《女起解》 209
350.版本很多的《玉堂春》 210
351.充满人情味的《奇双会》 210
352.人仙之恋《白蛇传》 211
353.京剧特技“打出手” 212
354.红楼二尤怨意重 212
355.近似于歌剧的《大保国》 213
356.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214
357.在一起议论你沙妈妈 215
358.周信芳编演《明末遗恨》 215
359.突出少年壮志的《雏凤凌空》 216
360.俞振飞先生与《太白醉写》 217
361.武丑张春华 217
362.新编京剧《选美记》 218
363.唱腔颇有成就的《蝶恋花》 218
364.曾被列为禁戏的《铁公鸡》 219
365.扮演儿童的角色娃娃生 220
366.培养学生的好教材《喜荣归》 220
367.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观看《节振国》 221
368.多次到国外演出的《三岔口》 221
369.新编现代戏《平原作战》 222
370.现代戏突出贡献剧目《华子良》 222
371.《焦裕禄》着重于揭示主人公内心世界 223
372.京剧《八仙过海》 224
373.绿肥红瘦叶盛长 224
374.《王有道休妻》颠覆《御碑亭》 225
375.受禅台汉献让位 226
376.梅派名剧《春灯谜》 226
377.李金泉与《岳母刺字》 227
378.裘盛戎塑造的工人形象 228
379.杨小楼、李少春代表作《大闹天宫》 228
380.《红灯照》出新“刀架子” 229
381.“菊坛刘罗锅”陈少云 230
382.三代领导人与袁世海 230
383.言派第三代传人言兴朋 231
384.奚派优秀传人张建国 232
385.“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马派稍胜一筹 232
386.梅兰芳把此剧唱得如火如荼 233
387.袁世海视《九江口》为生平绝作 233
388.荀派六大悲剧之一《霍小玉》 234
389.展现岁月风雨的《海港》 235
390.孟广禄彰显大家之气 235
391.中型短打武戏《高亮赶水》 236
392.“武旦第一人”九阵风 237
393.尚小云甚爱《乾坤福寿镜》 237
394.京剧中的“丑婆子” 238
395.周信芳把《徐策跑城》打造成艺术精品 238
396.梅兰芳、俞振飞与《游园惊梦》 239
397.田际云编演《斗牛宫》 240
398.包拯执法也要守法 240
399.朱世慧演徐九经 241
400.乾隆创演的《花子拾金》 242
401.黄玉麟擅演晴雯 242
402.抗日战争时期竞演《投笔从戎》 243
403.花脸重头戏《锁五龙》 243
404.央视戏曲频道主持人白燕升 244
405.“应节戏”《嫦娥奔月》 245
406.以唱工取胜的李宏图 245
407.张春华演时迁有所创新 246
408.花旦和花脸 246
409.千锤百炼的《周仁献嫂》 247
410.“文武老生”提法有争论 247
411.带点迂腐酸气的方巾丑 248
412.立有铜像的方荣翔 249
413.传承久远的老戏《昭君出塞》 249
414.各剧种尽其本事搬上舞台的《第一奇女》 250
415.荀慧生六大悲剧之《钗头凤》 251
416.高派老生传统戏《七星灯》 251
417.受到毛泽东重视的《三打祝家庄》 252
418.南北两派不同演法的《九更天》 252
419.台湾京剧的奠基者顾正秋 253
420.京剧的快三眼 254
421.京剧的老旦 254
422.北京京剧院的看家戏《画龙点睛》 255
423.展示李少春艺术才能的《响马传》 255
424.“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256
425.唱工繁重,板式多变的《赤桑镇》 257
426.毛泽东说“这个戏不错” 258
427.长相、演唱、表演都酷似刘长瑜的管波 259
428.徐碧云擅演的《独占花魁》 259
429.“四大须生”之首马连良 260
430.于魁智渐成新时代生行领军人物 261
431.传统唱工戏《走马荐诸葛》 261
432.抢救《猎虎记》 262
433.德才兼备的谭富英 263
434.孙正阳饰演娄阿鼠 263
435.京剧系列讲座 264
436.《刘基辞朝》揭示了伴君如伴虎 265
437.老生传统戏《马鞍山》 265
438.张云溪演《四杰村》一炮走红 266
439.中国第一女花脸齐啸云 266
440.李玉和留给女儿的遗产 267
441.多才多艺的章遏云 267
442.极吃功夫的《战太平》 268
443.程派得意弟子王吟秋 269
444.《取金陵》九阵风代表作 269
445.梨园奶奶吴素秋 270
446.赵氏孤儿二进宫 270
447.做工戏《胭脂宝褶》 271
448.能生能旦、文武兼备的张蓉华 272
449.“跟包”——名角身边最亲近的人 272
450.程派擅演《焚王宫》 273
451.京剧史上首位女教授张正芳 273
452.20世纪70年代青年的偶像宋玉庆 274
453.为艺术献身的李世济 275
454.人一走茶就凉 275
455.唱做并重,反映生活的《清明雨》 276
456.“大青衣”杨至芳 276
457.长靠与短打 277
458.赵燕侠《燕舞梨园》 278
459.嬉笑怒骂小红娘 278
460.多经典唱段的《珠帘寨》 279
461.多剧种演出的热门戏《香罗带》 279
462.红娘是美满婚姻的代言人 280
463.重武功、重说白的武旦 281
464.“南麒北马关外唐”的唐韵笙 281
465.专演关羽和赵匡胤的红生 282
466.寇春华演《连升三级》 283
467.刀马旦、花旦剧目《十三妹》 283
468.京剧的“应节戏” 284
469.汪派杨派拿手戏《伍子胥》 284
470.什么是“碰头彩” 285
471.赵派代表剧目《盘夫索夫》 286
472.吉利喜庆的开锣戏 287
473.“日蒋汪”三股阴暗势力 287
474.赔了夫人又折兵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