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第一篇 大事记 78
第二篇 地理 78
第一章 建置沿革 78
第二章 地域区划 80
第一节 区名由来和位置面积 80
第二节 行政区划 80
第三章 自然地理 91
第一节 自然气候 91
第二节 地形地貌 91
第三节 水文地质 92
第四节 道路、桥涵 93
第三篇 人口 98
序言 98
第一章 人口、民族 99
第一节 人口的自然变化 99
第二节 人口的机械变动 103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106
第四节 人口普查 111
一、第一次人口普查 111
二、第二次人口普查 119
三、第三次人口普查 127
第五节 人口素质与结构 128
一、人口性别、年龄构成 128
二、人口文化程度构成 133
三、家庭负担系数 136
四、人口生命指数 136
第二章 计划生育 138
第一节 概述 138
第二节 机构演变 143
第三节 生育政策 145
一、关于晚婚晚育的规定 145
二、关于生育二胎的规定 145
三、关于奖励独生子女的规定 146
四、关于节育的规定 146
五、关于无计划生育的规定 146
第四节 主要成绩 147
第四篇 工业 154
概述 154
第一章 建国前手工业发展状况 155
第一节 北宋及明、清时期的手工业 155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手工业 157
第二章 建国后的手工业和工业 159
第一节 经济恢复时期的手工业 1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手工业 16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工业 162
附记:主要企业简介 165
一、开封钢窗厂 165
二、开封造纸网厂 165
三、开封丝织厂 166
四、毛巾被单厂 167
五、开封日用化工厂 168
六、开封市造纸厂 168
七、开封市开关厂 169
八、开封制线厂 170
九、针织内衣厂 171
十、开封灯泡厂 171
十一、第二纺织器材厂 172
十二、开封制革工业联合公司 172
十三、开封市搬手厂 173
第四节 “文革”时期的工业 175
第五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工业 178
第三章 工业管理 1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沿革 197
第二节 企业管理 203
第三节 生产和经营 204
第四节 收益和分配 204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 205
第四章 区属工业简介 208
第一节 纺织行业 208
一、开封市线毯厂 208
二、民用线厂 209
三、开封市针织驼绒厂 209
四、开封市汴绸厂 210
五、开封市卫生材料厂 210
第二节 一轻行业 211
一、开封市龙亭区民族造纸厂 212
二、开封市中原印刷制盒厂 212
三、开封市电池配件厂 213
第三节 二轻行业 213
一、开封市有机玻璃制品厂 214
二、开封市塑料印刷包装厂 214
三、开封市玩具厂 215
四、开封市东方服装厂 215
五、开封市刀具厂 215
六、开封市金属制品厂 216
第四节 化工行业 216
一、开封市振兴化工厂 217
二、开封市油脂化工三厂 217
三、开封市第三橡胶厂 217
四、开封市龙亭化工厂 218
第五节 重工行业 218
一、开封市铝制品厂 219
二、开封市面条机厂 220
三、开封市精密铸造厂 220
四、开封市煤矿仪表厂 220
五、开封市第四机床厂 221
六、开封市自动控制仪表厂 222
七、开封市第二耐火材料厂 222
八、开封市福利电器厂 223
第六节 建筑行业 223
第五篇 商业 225
第一章 建国前的商业 225
第一节 北宋、明、清时期的商业 225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商业 226
第三节 经营方式 228
第四节 学徒与店员 229
第二章 建国后的商业 230
第一节 经济恢复时期的商业 2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商业 230
第三节 七十年代以后的商业 240
第六篇 城区建设 247
第一章 机构设置 247
第二章 城建管理 248
第一节 城市规划 249
第二节 建筑管理 249
第三节 道路改造 250
第四节 绿化管理 264
第三章 环境保护 266
第一节 污染调查 266
第二节 控制烟尘污染 268
第三节 环境法制宣传和教育 268
第七篇 财政、审计 272
第一章 财政 27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72
第二节 管理体制 273
第三节 财政收入 273
第四节 财政支出 274
第五节 财政效果 276
第二章 审计 27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78
第二节 职能与作用 278
第三节 审计监督 279
第八篇 工商与物价 281
第一章 工商管理 281
第一节 建国前的工商管理 281
第二节 建国后的工商行政管理 282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职责范围 290
第二章 物价 313
第一节 建国前的物价演变 313
第二节 建国前后的物价 320
第三节 机构设置及沿革 328
第四节 物价管理 329
第九篇 中共龙亭区党组织 332
第一章 建国前党的活动及其组织 332
第二章 建国后党的组织 337
第一节 区委建置沿革 337
第二节 区委机构演变 338
第三节 历次党代会简介 340
第四节 中共龙亭区委员会书记、副书记更迭表 343
第三章 纪律检查(监察)工作 36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68
第二节 检查(监察)工作 373
第三节 打击经济犯罪 375
第四章 统一战线工作 375
第一节 吸收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375
第二节 统战工作范围 376
第三节 落实统战政策 377
第十篇 人大政府、政协 379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379
第一节 置区前人民代表大会简介 379
第二节 龙亭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简介 381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389
一、历届人大常委会重要会议辑要 389
二、区人大常委会机构设置 391
三、历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一览表 391
第四节 人民代表提案 392
第五节 人民代表视察 392
第六节 法制建设和监督 393
第七节 民主产生人民代表 394
第二章 区人民政府 396
第一节 建置沿革 396
第二节 区政府内部机构设置演变 403
第三章 政治协商会议 40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05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简介 406
第三节 视察工作 408
第十一篇 政法 409
第一章 公安 409
第一节 建置 410
第二节 公安工作 414
一、户口管理 414
二、治安管理 419
三、民事纠纷、治安案件的查处与管理 420
四、刑侦工作 420
五、政保内保 421
第三节 历次严打斗争 423
第四节 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工作 424
第二章 人民检察 425
第一节 建置沿革 425
第二节 党组织 426
第三节 立功受奖和市级以上机关命名表彰的先进集体、个人名单 427
第四节 检察工作 428
附件部分 431
第三章 人民法院 436
第一节 解放前司法行政沿革 438
第二节 建国后机构设置演变 440
第三节 审判工作 442
第四章 司法 445
第一节 司法行政工作 445
第二节 综合治理 450
第十二篇 军事、人防 453
第一章 军事武装 453
第一节 解放战争 454
第二节 武装建置沿革 455
第三节 兵役制度及其演变 457
第四节 民兵组织 459
第二章 人民防空 462
第一节 解放前的城市防空 462
第二节 机构设置及沿革 463
第三节 人防工程建设 464
第四节 平战结合 466
第十三篇 群团 468
第一章 工会 468
第一节 解放前工人运动介绍 469
第二节 建国后的工运工作 470
第三节 机构设置及演变 471
第四节 工会的主要任务 472
第二章 共青团 476
第一节 解放前的青年运动 476
第二节 建国后团组织演变 479
第三节 团的基层组织及发展 482
第四节 宣传教育 484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485
第一节 建国后妇女运动介绍 486
第二节 妇联组织沿革 486
第三节 主要工作 488
第四节 历届妇女代表大会简介 490
第十四篇 教育 492
第一章 建国前的教育 492
第一节 清末时期的教育 492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教育 496
第二章 建国后的教育 5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演变 502
第二节 学校管理体制演变 507
第三节 中小学校 507
第四节 教学 514
第五节 思想教育和学籍管理 524
第六节 经费、设备 527
第七节 师资 529
第八节 勤工俭学 533
第九节 中、小学简介 534
第十节 体育卫生 539
第三章 党群组织 544
第一节 建国前党在小学中的活动 544
第二节 建国后小学中党组只沿革 545
第三节 少先队 546
第四节 教育工会 547
第四章 幼儿教育 548
第一节 清末时期的蒙养教育 549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幼稚教育 549
第三节 建国后的幼儿教育 550
第五章 成人教育 555
第一节 扫盲教育 556
第二节 业余教育 557
第三节 职工培训 558
第十五篇 科技 566
第一章 建国前的科技状况 566
第二章 建国后的曲折发展 566
第一节 科委体制与任务 567
第二节 科技普及与协作 571
第三节 科技成果 572
第十六篇 文化体育 575
第一章 文化艺术 575
第一节 建国前的文化艺术 576
第二节 建国后的文化艺术 576
第三节 群众文艺活动的开展 580
第四节 业余剧团、民间艺大介绍 586
第五节 图书、文史、博物馆简介 586
第六节 名胜古迹 587
第七节 寺庙、文物 591
第八节 革命文物遗址 594
第二章 体育 605
第一节 建置 605
第二节 群众性体育活动上 606
第三节 学校体育活动 607
第四节 群众性体育活动(下) 608
第十七篇 卫生、防疫 613
第一章 医疗卫生 613
第一节 概述 613
第二节 解放前的卫生事业 613
第三节 解放后的医疗卫生工作 618
第四节 市级医院简介 624
第二章 疫情防治 625
第一节 防疫工作 625
第二节 疫情防治 627
第三节 学校卫生 632
第四节 食品卫生 633
第五节 爱国卫生 634
第十八篇 民政、劳动 637
第一章 社会福利 637
第一节 优抚 637
第二节 社会救济 640
第三节 扶植少数民族 643
第二章 生产救灾 645
第一节 生产自救 645
第二节 灾害救济 647
第三节 福利生产 648
第三章 劳动就业 648
第一节 就业安置 648
第二节 职工管理 650
第三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653
第四节 区劳动服务公司 654
第四章 婚丧变革 658
第一节 婚姻恋爱 658
第二节 殡葬改革 659
第五章 机构沿革 660
第十九篇 人物 663
第一章 历史人物传记 663
第二章 近现代人物 669
第三章 名人传略 686
第四章 烈士英名录 695
第二十篇 街道简志 700
北道门办事处 700
第一章 建置 700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700
第二节 建置沿革 700
第三节 居民和居民委员会 703
第二章 中共党组织 704
第三章 经济 705
第一节 工业 705
第二节 商业 707
第四章 社会 708
第一节 优抚 708
第二节 社会救济 709
第三节 劳动就业 709
第四节 民事调解 710
第五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710
第六节 妇女工作 711
第七节 计划生育 711
第五章 城区建设管理 712
第一节 背街改造 712
第二节 卫生 713
第六章 杂记 714
午朝门办事处 716
概述 716
第一章 建置沿革 717
第二章 行政区划 720
第三章 经济 722
第一节 街道工业 722
第二节 商业 725
第三节 个体商业 727
第四章 政治 728
第一节 党的组织 728
第二节 共青团 731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731
第五章 街道组织 732
第一节 街道组织演变 732
第二节 居委会的组织及职能 733
第三节 街道综合治理 735
第六章 文化教育 737
第一节 文化普及 737
第二节 文化艺术 738
第三节 青少年教育 739
第七章 社会 740
第一节 人口与计划生育 740
第二节 民族宗教 74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741
第八章 民政工作 743
第一节 优抚救济 743
第二节 劳动就业 743
第三节 婚姻登记 744
大兴办事处 745
概述 745
第一章 建置沿革 746
第二章 行政区划 749
第三章 经济 751
第一节 工业 751
第二节 集体商业 756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 756
第四章 政治 757
第一节 党的组织 757
第二节 团的组织 759
第三节 妇女组织 760
第五章 街道组织 761
第一节 居民委员会 761
第二节 街道管理 761
第三节 大兴法庭与大兴司法所 763
第六章 文化教育 764
第一节 文化普及 764
第二节 群众文体活动 765
第七章 社会 766
第一节 计划生育 766
第二节 民族与宗教 767
第三节 新道德新风尚 769
第八章 民政工作 770
第一节 婚姻登记 770
第二节 优抚与社会救济 770
第三节 劳动安置 772
北书店办事处 773
概述 773
第一章 建置沿革 774
第一节 行政区划 775
第二章 经济 778
第一节 生产自救 778
第二节 街道工业 779
第三节 商业 780
第三章 中共北书店办事处党组织 781
第四章 街道组织 782
第一节 街道组织演变 782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的组织及职能 783
第三节 街道管理 783
第五章 社会 784
第一节 计划生育 784
第二节 优抚救济 785
第三节 劳动就业 786
第二十一篇 传说 788
寇准哭殿 788
结婚为什么要闹花烛夜 788
王安石造囍字 791
包公额头上的月牙 792
地下城的来历 793
卧牛城传奇 797
插杏花 801
第二十二篇 珍闻轶事 805
左丞相甘茂在大梁施谋解危 805
疑兵制胜 806
不求万全 807
伺变而举 808
私憾误国 809
匡胤智破骄敌 810
引罪归己 811
踏雪求策 812
铁面无私 812
用人所长 813
杨业一久享盛名的将星之殒落 814
弃金诱敌 815
磨面娃王禹? 816
“一日千里”的杨亿 817
一首顺倒读来意相反的诗 817
七岁进士晏殊 818
过目成诵的刘恕 819
高俅是谁推荐的 819
翟璜智谏魏文侯 820
刚正不阿的包拯 821
钱若水直言辩虚实 824
寇准劝真宗御驾亲征 825
唐介弹劾宰相犯龙颜 826
纳雅言仁宗施新政 827
谏福王史可法三上疏 828
第二十三篇 龙亭辖区(古代)幽默辑录 829
序 829
第一章 典籍和笔墨里的幽默 829
1、佳话(俗称美谈) 829
2、雅谑(即文明玩笑) 830
3、字戏 830
4、药名诗 830
5、语戏 831
6、敏对 831
欧阳修贴联刺宋祁 832
王安石出联难东坡 832
之乎而已 833
第二章 著名优伶的幽默趣事 833
焦德——死亦无惧的乐优 833
第二十四篇 杂记 835
一、杨六郎点将台重见天日 835
二、“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835
三、体育徽章起源于我国 837
四、王安石以诗拒贿 838
五、高尔夫球起源于古代中国 838
六、中国人最早发现、经营管理南海和南海诸岛 838
第二十五篇 方言、歇后语、谚语 839
第一章 方言 839
第二章 歇后语 841
第三章 谚语 848
生活类 848
学习篇 850
情操篇 850
物象的谚语 851
节气、月日、干支谚语 852
雷电的谚语 852
寒暖的谚语 853
雨露雪霜的谚语 853
天空景象的谚语 853
云雾的谚语 854
天气的谚语 854
经商谚语 855
第二十六篇 龙亭楹联文化 858
概说 858
第一章 名人对联故事选辑 859
一、李太白双管齐下 859
二、吕蒙正撰联抒愤 861
三、杨大年工对旧句 862
四、尧臣夫妇语联珠 863
五、暴戾昏君自画像 863
六、闯王义释陈永福 864
第二十七篇 龙亭灯谜文化 866
概说 866
特载篇 龙亭区的开封之最 871
开封的最早的八旗驻军 871
北宋时期规模最大的工匠暴动 871
开封最早的商人罢市 872
封建社会开封规模最大的学生爱国运动 872
最早的同盟会河南支部 873
现代河南第一批进步青年社团 873
现代开封第一次教师大罢教 874
开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 874
世界最早的船坞 875
十一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龙舟 875
世界最大的火药作坊 876
开封最早的肥皂厂 876
开封最大的印刷厂 877
清代河南最大的汴绸作坊 877
开封最早的烟丝作坊 878
全国最大的仿宋建筑街道 878
北宋最壮观的街道 879
新中国建立后河南第一家当铺 879
全国最早的殿试 879
全国最早的绘画专科学校 880
全国最早的军官学校 880
全国封建科举制度的终结地 881
河南最早的大学堂 881
河南第一所女子师范学堂 882
河南第一所法政学堂 883
河南第一所师范学校 883
河南最早的水利工程专门学校 884
河南第一所工艺美术学校 884
河南第一所人民警察学校 884
河南第一个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885
开封历史最久的书院 885
世界最早的天文钟 886
中国最早的人工云雾 886
我国第一台低温制冷机 887
全国最早的御书院 887
全国最早的图画院 887
全国最长的山水画卷 888
全国最早的文化娱乐专业场所 889
全国最早的影戏 889
全国最早的瓷刻 890
开封最早的相声 890
全国最著名的开封盘鼓 891
开封第一个石雕艺术理论研究会 891
首次宋都文化节 892
河南最早的高尔夫球场 892
世界首创的针炙铜人 893
全国第一部官修的药剂配方专书 893
开封遭受的最大的一次瘟疫 894
明代在汴编纂的最著名的本草 894
全国最早的消防队 894
开封市区人口历史上的最高峰 895
河南最大的仿清建筑街道 895
开封市第一个地下粮仓 895
开封第一个新型住宅区 896
开封第一个婚姻介绍所 896
附录 897
编纂始末 897
历届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