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塞尔玛·拉格洛夫 1
第一节 瑞典韦姆兰的理想主义作家 2
第二节 文学家成功的“链条关系” 11
第三节 童趣与睿智的小说世界 16
第四节 生态观照:倾听“大自然的心声” 35
第二章 格拉齐娅·黛莱达 45
第一节 意大利撒丁岛的写实主义作家 46
第二节 全部的美都孕育于赤裸之中 54
第三节 忏悔救赎:小说情节建构的独特模式 62
第四节 依山傍水写春秋 65
第三章 西格丽德·温塞特 73
第一节 挪威考古学门庭的历史小说家 74
第二节 量身定做:不穿“裤子改的大衣” 82
第三节 文学想象:作家与史学家有相等的权利 86
第四节 解构宏大:历史小说的生活化书写 93
第四章 赛珍珠 102
第一节 美国的“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 103
第二节 京口瓜洲:我是一个说书人 109
第三节 失语寻因:近观阿兰 123
第四节 《庭院里的女人》中的“东方主义” 128
第五章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138
第一节 智利圣地亚哥的抒情诗人 139
第二节 灵魂写作:艺术家的作为 146
第三节 生态书写中的审美追求 150
第四节 文学偶像:超越时空的心灵契合 159
第六章 奈丽·萨克斯 167
第一节 瑞典的犹太裔歌者 168
第二节 脉搏和呼吸创造了诗 175
第三节 历史记忆:诗与真 184
第四节 情愫凝重:悲壮与崇高 197
第七章 纳丁·戈迪默 208
第一节 南非斯林普斯的“史诗”作家 209
第二节 天然作家:言为心声的践行 217
第三节 《写作与存在》的真谛 222
第四节 种族矛盾的多重书写 234
第八章 托妮·莫里森 243
第一节 美国俄亥俄州的黑人作家 244
第二节 “绝对的政治性”的呐喊 253
第三节 《宠儿》叙事的模糊性 256
第四节 《宠儿》与《汤姆大伯的小屋》的互文性 264
第九章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 280
第一节 波兰克拉科夫的哲理诗人 281
第二节 我不知道:诗的求索 291
第三节 哲理入诗自有权利 295
第四节 诗与“问题” 313
第十章 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 324
第一节 奥地利施蒂利亚的女性主义作家 325
第二节 立足“局外” 333
第三节 存在主义哲学的深刻影响 336
第四节 批评旋涡中的“性”写作 348
第十一章 多丽丝·莱辛 355
第一节 英国文学的一棵“不老松” 356
第二节 作家不能出自没有书的房子 364
第三节 妇女写作传统的继承与拓展 370
第四节 女性主义写作:从青年到夕阳时节 384
第十二章 赫塔·米勒 398
第一节 德国文坛上书写“记忆”的作家 399
第二节 迷失:作者与读者的牵制 409
第三节 跳出规则 416
第四节 散文的“昏暗”风格 431
参考文献 440
附录一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女性形象论·序》&文美惠 449
附录二 《诺贝尔文学奖精品透视·序》&肖淑芬 451
附录三 《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大观·序》&乐黛云 453
附录四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名单 455
观“虎”——代后记&肖淑芬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