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0.1 写作缘起 1
0.2 选题依据 2
0.2.1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
0.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0.3 篇章结构 7
0.4 研究方法 8
第1章 农村集体所有权内涵辨析 10
1.1 集体所有权追溯 10
1.2 集体所有权的不同定义 15
1.3 农村集体所有权的性质 18
1.3.1 农村集体所有权是私法上的权利 18
1.3.2 农村集体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学说及评析 20
1.4 农村集体所有权的特点 32
1.5 本章小结 35
第2章 制度变迁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立法演变 37
2.1 制度变迁理论简介 38
2.1.1 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38
2.1.2 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40
2.2 土地承包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立法演变 44
2.2.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萌芽 44
2.2.2 农村土地的“私有共用”模式——初级社 47
2.2.3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公有公用”模式——高级社 50
2.2.4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公有公用”模式——人民公社 53
2.2.5 人民公社成员权的消极性权利——退出权之争 61
2.3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公有私用”模式——农村土地承包 64
2.3.1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政策及立法演进 64
2.3.2 《物权法》立法过程中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存废之争 72
2.4 本章小结 76
第3章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当前问题及解决思路 81
3.1 当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立法上的问题 82
3.1.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相关主体立法上的问题 82
3.1.2 关于农民集体成员的资格问题 97
3.1.3 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与农民集体成员权的冲突 100
3.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公有私用”行使模式困境解析 102
3.2.1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能的物权属性及其细碎化导致的问题 102
3.2.2 以农户为基础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诸多法律纠纷的根源 109
3.2.3 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民事主体缺乏竞争力 111
3.2.4 农民集体虚化,成员间互助合作淡化 114
3.2.5 仅靠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解决农民富裕问题 115
3.2.6 “公有私用”模式带来的其他问题 117
3.3 理论界关于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困境的思路 120
3.3.1 对农村集体土地私有化思路的评析 120
3.3.2 对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思路的评析 124
3.4 本章小结 130
第4章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的创新模式 132
4.1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模式 132
4.1.1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模式简介 133
4.1.2 对农村集体所有权股份合作改革的可取之处 140
4.1.3 现行农村集体所有权股份合作改革的问题 144
4.1.4 现行农村集体所有权股份合作改革的几点启示 148
4.2 “公司+农户”模式 150
4.2.1 “公司+农户”模式简介 150
4.2.2 对“公司+农户”模式的评析 153
4.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 155
4.3.1 讨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需考虑的现实基础 156
4.3.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158
4.3.3 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局限性 162
4.3.4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价值取向 164
4.4 地合作社模式 165
4.4.1 土地合作社具体做法 166
4.4.2 土地合作社评析 167
4.5 农村集体土地“公有公用”的行使模式 169
4.5.1 农村集体所有权“公有公用”模式的两个样本 170
4.5.2 几点启示 173
4.6 本章小结 175
第5章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模式的重构 178
5.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目标及其正当性探析 178
5.1.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公有性 179
5.1.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价值取向 180
5.1.3 不丹国民幸福指数的启示 182
5.2 小岗模式的再认识 184
5.2.1 小岗村现状考察 184
5.2.2 几点启示 186
5.3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变迁的启示 190
5.3.1 在制度需求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诱致性制度变迁 190
5.3.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模式应有明确的变迁目标 192
5.4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模式的重构 194
5.4.1 两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的创新 194
5.4.2 创新模式之一:构建农村社区合作社法人制度 202
5.4.3 创新模式之二:建立多层次的、多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体系 210
5.4.4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模式两条创新道路的辅助制度 215
5.5 本章小结 220
结论 222
参考文献 223
后记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