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法上的作为义务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艳英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10121208
  • 页数:276 页
图书介绍:就比较法考察和我国司法实践需求而言,作为义务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义务如何确立以及存在的合理性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义务理论的发展,对侵权责任中的过错以及违法性、因果关系的判定产生重大的冲击,而现行法对作为义务规定的缺失,导致了司法适用上的混乱,将作为义务引入到我国侵权法领域中,既能推动侵权责任法内部体系的完善亦能利于司法实践需求。书稿对作为义务以及立法机制进行了专门研究,探讨作为义务存在的合理性以及作为义务的立法构筑模式及路径。围绕此主题,采用过程分析法、比较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制度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作为义务的确立、历史沿革、配置基础与类型、不作为侵权责任、立法模式与路径等问题。在制度分析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作为义务的立法体系。并就一般性的民事救助义务的立法模式,及我国侵权法领域中作为义务的立法路径方面进行了创新,提出了作者独特的见解。

绪论 1

一、本文的研究价值 1

二、国内外的理论研究现状 4

三、本书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第一章 作为义务的确立 17

第一节 合同法上的保护性义务 18

一、缔约过失责任中的保护性义务 19

二、加害给付行为中的保护性义务 22

三、对第三人有保护效力的合同 26

第二节 注意义务在侵权法领域的确认 31

一、客观过错与注意义务的形成 33

二、违法性的演进与注意义务的形成 38

三、注意义务的发展 44

第三节 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的区分 51

一、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的区分意义 52

二、刑法中不作为犯理论的发展 57

三、作为义务的涵义 62

第二章 作为义务的比较法考察 68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作为义务 68

一、滥作为(misfeasance)和不作为(nonfea-sance)的区分 69

二、作为义务的产生根据 74

第二节 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作为义务 87

一、古罗马法中的作为义务的萌芽 88

二、德国法上的作为义务 90

三、法国法上的作为义务 98

四、荷兰法、葡萄牙法上的作为义务 100

第三节 我国澳门、台湾地区民法上的作为义务 103

一、澳门地区民法上的作为义务 103

二、台湾地区民法上的作为义务 104

第三章 作为义务的配置基础与类型 108

第一节 作为义务存在的正当性基础 108

一、法律上的原因:法律与道德的融合 109

二、哲学基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112

三、经济学原理:成本效益理论 115

第二节 作为义务的渊源 120

一、作为义务的渊源之一:制定法 120

二、作为义务渊源之二:合同 123

三、作为义务的渊源之三:先前行为 126

四、作为义务的渊源之四:特殊关系 128

第三节 作为义务的类型 137

一、作为义务的类型划分标准 137

二、示例型作为义务类型——高校作为义务类型 138

第四节 一般性的民事救助义务 143

一、救助义务的立法模式 144

二、救助义务立法需注意的问题 148

第四章 违反作为义务的侵权责任 152

第一节 过错认定的标准 153

一、标准客观化原则的确立 153

二、普通合理人的内涵和特征 157

三、合理人标准的微调 162

第二节 违反作为义务之侵权责任的因果关系 166

一、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 167

二、不作为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 172

三、不作为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 176

第三节 违反作为义务的责任承担 179

一、“其他因素介入”的不作为侵权责任的性质 180

二、补充责任之论证 183

三、修正后的补充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 186

第五章 作为义务的立法构筑模式与路径 191

第一节 我国制定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 191

一、基本民事法中的安全保障义务 193

二、特别民事法中的安全保障义务 199

三、具有民事性质的行政法规、规章中的安全保障义务 204

四、司法解释 207

第二节 民法典草案、建议稿中作为义务的宣示及评价 208

一、民法典草案中作为义务的宣示 209

二、对上述立法草案的评析 216

第三节 作为义务的立法模式 220

一、各国侵权法的立法模式 220

二、一般条款+具体列举的立法模式的选择 228

三、作为义务与一般条款的关系 231

四、作为义务与具体列举方式 237

第四节 作为义务的立法路径 238

一、方案一:重塑安全保障义务 239

二、方案二:绿色民法典草案的可行性 253

三、结论 260

结语 262

主要参考文献 265

后记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