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1
辑一 人文素养与社会品质 3
21世纪的人性图景 3
人文危机的新征兆 7
确立生命尊严的文化 17
大地是病、大地是药 24
请守护神圣的天伦 28
知识分子的吃饭问题 32
与友人论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书 34
再论车让人的文化要义 36
从官员胡子到人民广场 42
答《第一财经日报》提问 47
最深重的罪过 52
解读张艺谋式的奥运诗学 54
新春必读 58
什么样的理由要考语文? 63
略说“古典中文” 74
大学文史哲系科应设国学概要课拟议 80
中文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85
中国文学学科面临的危机与契机 88
如何拯救自我懈怠的大学精神? 93
答上海纪实频道《教育要改变》编导的提问 95
六朝的后面是唐代 98
《大学语文》序 99
《大学新语文》“诗意”文选导读 103
弃尔幼志 顺尔成德 106
与中学生论唐诗精神书 110
点评语文教案 113
法海是好人? 117
永恒的瞬间 119
辑二 知识人的前世今生 123
给《新民晚报》的新世纪祝辞 123
梦里家山渺何处? 124
文化忧愤与文明忧思 128
一部有分量的人文纪录片 135
淘沙宽堰 守先待后 139
一生探索自由的义谛 144
相遇于遥远的天边 148
那些苍凉而温暖的声音 153
天上星河转 人间帘幕垂 158
与林毓生教授书 163
略说中国现代思想史 165
湖畔寻思录:听林毓生教授讲思想史 172
世变与中国知识人 188
一出直抵人性深处的好戏:听王安祈说戏 194
守住文学的尊严 198
与许结教授论《诗囚》书 200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201
什么是“黑的美”? 203
执大象天下往 205
缘赋意义 211
隐士看不见? 215
重返清新自由之地 217
悼章培恒教授 219
悼高华教授 220
悼朱维铮教授 221
悼皮介行先生 223
辑三 文化意象与传统中国 227
抵抗的诗学 227
诗与天文的融合 229
六朝时代中国文艺思想的二轮美学 231
《富春山居图》为何画了这么久? 235
民国诗人周弃子之诗学 239
明中叶吴中画派研究序 242
再认文学上海 244
略论文化意象的诗学 249
谈谈范景中先生的《中华竹韵》 257
通津亿载、弥纶万象的中国文论大典 268
不间断的文明国家的标志 272
在中国词学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词 275
纪念《管锥编》出版三十周年 279
世上学中文的人必去的一个地方 281
哈佛燕京所见日本汉文学别集掠影 291
哈佛燕京所见韩国汉籍及汉文学掠影 297
问题意识、内在学理与典范融合 301
中国文化走出去:走什么?如何走?走多久? 306
“中国文化的复兴还要一百年” 310
“境界”也是中国诠释学传统的重要概念 314
中国文论研究的外向性与持续力 319
中国文论研究中的“自性”与“他者” 322
中国文论的道与艺 325
中国文论的两轮 330
与学生论理论书 334
单凡的毛竹世界 336
清园墨迹叙 342
跋单凡画竹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