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论史 第4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8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顺庆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巴蜀书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807529873
  • 页数:41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世界范围内的文论均纳入研究范围,将其置于一个统一的体系加以总结性研究,尤其对东方文论作了重点介绍,为中西方文论发展和世界文学交融作了有意义的探讨。

第四卷 3001

导论 3001

第七编 公元十四至十六世纪的中外文论 3035

第一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论 3037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文学 3037

第二节达·芬奇《笔记》:“镜子”理论与摹仿理论 3052

第三节 卡斯特尔维屈罗、马佐尼与培根:从“镜”走向“灯”和艺术虚构与想象问题 3060

第四节 锡德尼《为诗辩护》:文学地位的提升 3073

第五节 瓜里尼、维加的戏剧理论——兼与中国明代戏剧理论的比较 3081

第六节 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作家的文艺思想 3095

第七节 钦提奥与明屠尔诺:古今之争的发端 3112

第二章 中国元明时期文论 3118

第一节 元明时期社会变迁与文化新潮的涌起——兼与欧洲文艺复兴思潮及印度虔诚派思潮的比较 3118

第二节 元代文化与文论 3124

第三节 元明时期戏剧的兴盛与戏剧理论的兴起——兼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理论、日本世阿弥等人戏剧理论的比较 3150

第四节 世界小说理论的开端:明代白话小说的兴盛与小说理论的兴起 3171

第五节 明代前七子与后七子:激烈古今之争中的文化意蕴——兼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古今之争的比较 3189

第六节 李贽与公安三袁的文论:反叛思潮的生命火花 3196

第七节 唐宋派、竟陵派:保守与折衷之路 3212

第八节 汤显祖的文艺思想与吴江派、临川派之争 3236

第九节 中国、日本、朝鲜文论的交流与比较 3266

第三章 公元十四至十六世纪的印度文论 3273

第一节 印度思想反叛浪潮的兴起 3273

第二节 打破梵语一统天下的方言文学的兴盛——兼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打破拉丁文一统天下、倡导俗语(各民族土语)及中国明代白话文学大盛状况的比较 3284

第三节 虔诚文学的兴起与虔诚味的追求 3300

第四节 印度古代文论的总结性论著:毗首那特《文镜》 3314

第五节 开拓与延续:印度古典梵语文论的余波 3329

第四章 公元十四至十六世纪的日本文论 3342

第一节 日本戏剧的产生及发展 3342

第二节 日本戏剧理论的杰作:世阿弥《风姿花传》 3352

第三节 中日戏剧理论比较 3367

第五章 公元十四至十六世纪的朝鲜、越南及阿拉伯文论 3374

第一节 朝鲜文论的进展 3374

第二节 越南文论的发轫 3379

第三节 印度诗学对泰国诗学和文学的影响 3383

第四节 阿拉伯文论的衰微 3404

第八编 公元十七至十九世纪的中外文论 3409

第一章 欧洲文论的高峰时代(上) 3411

第一节 布瓦洛与法国古典主义文论 3411

第二节 高乃依、莫里哀、圣·艾弗蒙文论思想与“古今之争” 3428

第三节 德莱顿、杨格、菲尔丁、蒲伯与约翰逊 3437

第四节 启蒙运动与文论思潮的推进:伏尔泰、卢梭与狄德罗 3450

第五节 高特舍特、鲍姆嘉顿、温克尔曼与许莱格尔 3463

第六节 莱辛、歌德与席勒 3473

第七节 维柯、哥尔多尼与克罗齐 3485

第八节 中欧文论反叛思潮比较 3492

第二章 欧洲文论的高峰时代(下) 3512

第一节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康德 3513

第二节 德国古典美学的高峰——黑格尔与《美学》 3534

第三节 黑格尔《美学》与刘勰《文心雕龙》的比较研究 3555

第四节 英国浪漫主义诗学的奇光异彩:华兹华斯、柯勒律治 3578

第五节 欧洲文论的众声喧哗:史达尔夫人、海涅、雪莱与济慈 3593

第六节 中国与欧洲南北文学不同论比较 3611

第七节 法国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文论:巴尔扎克、泰纳与左拉 3626

第八节 俄国文论的崛起: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 3645

第三章 美国文论的崛起与西方现代主义文论的晨曦 3665

第一节 美国文论的创始 3665

第二节 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动:波德莱尔、马拉美和柏格森 3680

第三节 阿诺德、布拉德雷、王尔德与梅特林克 3701

第四节 叔本华与尼采 3719

第五节 比较文学的兴起与文论视野的拓展:勃兰兑斯与梵·第根 3733

第六节 近代西方文论与东方文论的关系 3745

第四章 中国清代文论的发展 3766

第一节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文论 3766

第二节 戏剧理论的集大成:李渔的戏剧理论 3787

第三节 十七至十九世纪中国与欧洲戏剧理论比较 3811

第四节 中国小说理论的崛起:从金圣叹、毛宗岗至脂砚斋 3826

第五节 诗学的总结:叶燮的《原诗》 3845

第六节 清代四大诗学理论: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 3863

第七节 清代文论:桐城派与阳湖派 3878

第八节 清代词论:阳羡派、浙派、常州派 3889

第九节 中国与西方叙事理论比较 3894

第五章 公元十七至十九世纪的日本文论 3910

第一节 俳偕理论的探寻 3910

第二节 和歌理论的发展 3934

第三节 物语小说理论的总结 3962

第四节 散文理论 3975

第五节 诗论 3992

第六节 中日文学理论的交流与影响 4019

第六章 公元十七至十九世纪的印度文论 4029

第一节 印度古典梵语诗学最后的辉煌:世主《味海》 4029

第二节 印地语文学理论的滥觞:格谢沃达斯的《诗人所爱》 4041

第七章 公元十七至十九世纪的朝鲜文论 4052

第一节 朝鲜文学、文论与中国文学、文论 4052

第二节 金得臣《终南丛志》、南龙翼《壶谷诗话》、任璟《玄湖琐谈》 4059

第三节 朝鲜文学与文论民族特色的强调 4066

第四节 越南文论的发展 4069

第五节中、越文论关系:阮文超《论欧阳修文与越南汉文》等 4076

参考书目 4080

后记 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