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前言——疯狂与沉重的精神之路 1
引子——德国现代艺术的序曲 5
艺术家聚集地 8
分离派 9
马克斯·利伯曼 11
洛维斯·科林特 15
青春艺术风格 17
第一章 表现主义——德国现代主义正式拉开帷幕 19
表现主义的先驱 23
克里斯蒂安罗尔夫斯 23
埃米尔诺尔德 25
保拉莫德尔松-贝克尔 31
桥社 38
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 44
埃里希黑克尔 52
卡尔·施密特·罗特鲁夫 56
马克斯·佩希施泰因 61
奥托米勒 65
从新艺术家联盟到蓝骑士 68
瓦西里·康定斯基 73
阿列克谢·冯·亚夫伦斯基 81
加布里勒·明特尔 85
弗兰茨·马尔克 89
奥古斯特·马克 94
保罗·克利 99
海因里希·坎彭东克 103
阿尔弗雷德·库宾 105
德国马蒂斯学派 107
汉斯·普尔曼 108
鲁道夫·莱维 110
奥斯卡·莫尔 112
阿尔贝特·维斯格贝尔 113
弗里德里希阿勒斯-黑斯特曼 114
阿道夫·赫尔策尔艺术圈 116
莱茵兰地区表现主义 118
威廉莫格纳 120
海因里希·瑙恩 121
“狂飙”及其麾下艺术家 122
奥斯卡·科柯施卡 125
路德维希·迈德纳 130
其他表现主义艺术家 133
恩斯特·巴拉赫 133
卡尔·霍费尔 136
威廉·雷姆布鲁克 138
格奥尔格·科尔贝 141
凯绥·珂勒惠支 142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危机时代的艺术 149
达达主义 154
对社会政治的反动——柏林达达 158
法塔加加——科隆达达 166
诗意的理性——汉诺威达达 171
“十一月社” 174
新客观派(客观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 176
马克斯·贝克曼 177
奥托·迪克斯 184
乔治格罗兹 190
鲁道夫·施里希特 193
格奥尔格施林普夫 195
克里斯蒂安·沙德 197
卡尔·胡布赫 200
亚历山大·卡诺尔德 201
卡洛·门泽 202
弗兰茨·伦克 204
卡尔·格罗斯贝格 205
弗兰茨·拉齐维尔 207
新客观主义摄影 209
超现实主义 211
马克斯·恩斯特 212
包豪斯 219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227
约翰内斯·伊顿 232
莱昂奈尔费宁格 235
格尔哈特·马尔克斯 239
奥斯卡·施莱默 240
格奥尔格·穆赫 242
拉兹罗·莫霍利-纳吉 243
保罗·克利 245
瓦西里·康定斯基 247
约瑟夫·阿尔伯斯 249
赫伯特·拜尔 251
根塔·斯托策尔 253
马塞尔布劳埃 253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非主流艺术 256
抽象与构成 256
维利·鲍迈斯特 257
卡尔·布赫海斯特尔 259
约翰内斯·莫尔昌 260
瓦尔特·德克斯尔 261
埃里希·布赫霍尔茨 261
弗里德里希·弗德贝尔格-吉尔德瓦尔特 262
埃瓦尔德马塔雷 263
瑙姆·加波 264
鲁道夫·贝林 266
表现主义的余脉 266
第三章 反现代艺术:第三帝国时期的艺术 275
纳粹的文化政策 278
“堕落艺术” 280
流亡艺术 290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期的艺术 297
古典现代主义的复兴与发展 302
魔幻超现实主义 303
理查德·奥尔策 304
维尔纳·赫尔特 305
抒情抽象 307
汉斯·哈同 307
沃尔斯 310
恩斯特·威廉·内伊 311
特奥多尔·维尔纳 313
弗里茨·温特尔 315
尤利乌斯·比希埃尔 316
非形式艺术 318
卡尔·奥托·格茨 320
埃米尔·舒马赫 322
贝尔纳德·舒尔策 323
格尔哈德赫默 324
第五章 重返国际舞台 327
零派 329
海因茨·马克 331
奥托·皮内 334
昆特约克尔 336
非绘画性抽象与几何抽象 340
戈特哈德·格劳伯纳 341
莱蒙德·吉尔克 343
布林克帕勒莫 343
伊米·克诺埃贝尔 345
“资本主义现实主义” 346
康拉德克拉菲克 347
格尔哈德·里希特 349
西格玛波尔克 359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莱比锡画派 363
战后雕塑 379
汉斯·乌尔曼 380
瑙伯特·克里克 381
伯恩哈德·海利格尔 382
布里吉特迈耶-丹宁霍夫 383
埃里希·豪泽尔 385
观念艺术——装置、雕塑、行为艺术、环境艺术与概念艺术 386
约瑟夫·波伊于斯 389
沃尔夫·福斯特尔 393
贝尔恩德·贝歇尔与希拉贝歇尔 397
汉尼·达伯芬 399
汉斯·哈克 401
玛丽·鲍尔迈斯特 403
第六章 历史的循环与升华:新表现主义 409
乔治·巴塞利茨 412
马尔库斯·吕佩尔茨 419
奥根·勋纳贝克 423
卡尔·霍尔斯特·霍迪克 425
贝尔恩德·柯伯尔灵 429
A·R·朋克 431
安塞尔姆基弗 435
约尔格·伊门道夫 442
德国现代美术年表 455
主要参考书目 465
中外人名对照 471
后记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