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集团动力学&杉万俊夫 1
第一节 何谓集团动力学 1
一、动态的集团 1
二、研究姿态 3
三、两种元理论——逻辑实证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 5
四、社会建构主义——针对什么的反论 7
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8
第二节 当事者与研究者的协作性实践 10
一、当地 10
二、价值与目的 11
三、初级调查与次级调查 11
四、互动现场 14
五、理论 15
第三节 集团动力学理论 16
一、规范理论 17
二、运动理论 29
第2章 自治:人口稀少地区的居民自治体系的创造&杉万俊夫 43
第一节 人口稀少问题与人口稀少地区的活力建设 44
一、人口稀少问题 44
二、人口稀少问题的质的变化 45
三、人口稀少地区活力面临的重要课题 47
第二节 智头町“零分之一村建运动” 49
一、智头町的概况 49
二、“零分之一运动”的背景与概要 50
三、“零分之一运动”的规则 53
第三节 村落建设运动的兴起 56
参加村落运动的事例 56
第四节“零分之一运动”的实况调查 69
第五节 基于规范理论的考察——赠与和攫取的连锁 75
第3章 医疗:以居民为主体的地方医疗&杉万俊夫 78
第一节 发源地——西阵 79
第二节 以创建居民为主体的医疗站为目标 81
第三节 以医疗为中心的区域活力建设 88
第四节 基于运动理论的考察 89
第4章 教育:市民小组的“学校”教育&东村知子 92
第一节 在轻松的活动中感受教育 92
第二节“寝屋川寺子屋”的由来 94
第三节 轻松的活动与重要的课题 101
第四节 基于运动理论的考察 106
第5章 防灾:建立强有力的抗灾社区&杉万俊夫、柴田慎士 109
第一节 灾害非营利组织 109
第二节 救援储备站(RESCUE STOCK YARD) 113
第三节 日常的防灾活动 114
第四节 灾害时的救援活动——协调志愿者 116
第五节 地方政府、非营利组织、普通市民 118
第六节 基于规范理论和运动理论的考察——日常性与非日常的衔接 120
第6章 家庭:“无血缘亲缘关系”&乐木章子 125
第一节 不孕与领养 125
第二节“无血缘亲缘关系”的支援网络的活动——非营利组织法人“环之会”案例 127
第三节“环之会”支援组织的活动 134
第四节 建立“无血缘亲缘关系” 136
第五节 基于规范理论的考察——先验性的构成与维持 139
片段:生父母与养父母面对面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