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相遇 3
胡适对于当下的意义 3
苍苍者天茫茫水:聂绀弩的境界 7
巴金:二十世纪中国的感动 11
湛然而逝:季羡林先生的意义 13
“痴”与“才”:追怀周汝昌先生 18
难说难解冯友兰 25
怀林斤澜先生:一个晚辈的回忆和追念 28
看戏的联想:关于汪先生 34
陈逸飞·中国梦·上海精神 38
张暖忻的怀念 45
和时代拔河:十年后再思王小波的价值 50
生命不可能完美,但可以超越:关于迈克尔&杰克逊 63
他等到了自己的时刻——由乔布斯想到的 68
谦和守礼:前辈的风度 72
十九中的回忆 76
梦想的归宿 83
天安门的怀想 83
圆明园:痛楚记忆与超越想象 86
留住二十世纪中国的精神 89
肯定的力量 93
火炬依然照耀我们——纪念北京奥运会一周年 97
幸福感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平衡 101
让“中国梦”超越“抱怨文化” 105
“海”的内外两边 109
高考仍然是社会公平的象征 113
“中产梦”就是“中国梦” 117
需要“魅力中国” 121
生命的邂逅《一九八八——?》读后 125
思考的辩证:从钱先生谈起 129
信任和公平的意义 133
“汉字节”值得倡导 137
“兼听”的重要性 141
“危”与“机” 145
潮流的激变 151
面对“四跨”:社会与新传播 151
“跟帖文化”的长短 154
“冰箱”之喻 158
“丑闻”对于媒体和公众的挑战 162
“哥”的悲喜剧中的期望和想象 166
网吧难题和价值平衡 172
微博的活力和局限 176
“浅思维”文化和生活智慧 180
上海的胸怀 184
奢侈品的诱惑 188
时评需要更多样 192
面对人性和传播的复杂性 196
分级的困扰 200
成长的应对 207
“80后”,寻找超越平庸的空间 207
“白领”的生存 220
“钝感力”与人生的挑战 225
“幸福”和“成功”不是独木桥 229
帮助和激励的平衡 233
跨越“隔膜” 237
期待校园文化的新空间 241
师生之间:挑战与应战 246
提升幸福感需要共识和认同 251
新课题:“90后”面对职场进入社会 255
长跑的乐趣 259
重视国民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263
直面“平淡生活” 267
趣味的演化 273
“达人”与“红人” 273
“选秀文化”的意义 277
从《百年孤独》看文学之变 282
《步步惊心》与《失恋33天》:时间的想象力 287
《大笑江湖》喻示消费新趋向 291
《功夫熊猫》的启示 295
《南京南京》和新的历史意识 299
《山楂树之恋》:在当下凸显“情”之价值 302
《唐山大地震》的震撼 306
八卦不绝 310
如何寻找创意生活 313
面对“常识的权力” 316
如果没有张艺谋 320
雅俗辩证 323
摇滚的生命——写在《怒放》之前 325
一块“石头”的力量 329
这十年的十本书 333
《非诚勿扰2》:老去的一代人的自我伤悼 337
子弹飞向何方:《让子弹飞》说的是什么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