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条码发展简史 1
条码的起源 1
条码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2
条码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
条码在美国的发展 3
条码在欧洲的发展 3
条码在新西兰的发展 4
条码在日本的发展 4
条码在中国的发展 5
我国条码技术的未来 5
第二章 条码基本知识 7
输入技术·手工键盘输入 7
输入技术·穿孔纸带输入 7
输入技术·穿孔卡片输入 7
自动识别技术 7
自动识别技术性能的评价 7
光学字符自动识别系统(OCR) 7
磁性墨水字符自动识别系统(MCR) 8
磁条卡识别技术 8
机器视觉系统(MYS) 8
条码自动识别技术 8
条码自动识别技术的特点 9
条码 9
条码分类 9
条码的共同特点 10
条码技术 10
条码技术研究的内容 10
条码技术的优点 12
条码技术应用的意义 12
条码系统 14
条码系统的性能指标 14
条码标志的制做过程 14
条码符号的结构 15
宽度调节与色度调节 15
条码符号 15
条码元素 15
条码元素构成方式 15
编码元素 17
条码字符 17
条码字符集 17
数字式字符集 17
字母数字式字符集 17
专用字符 17
条 17
空 17
位空/符号间隔 18
条高 18
条(空)宽 18
条(空)宽比 18
信息长度 18
模块/基本编码模块 18
附加条码 18
条码符号长度 18
单位元素宽度 18
条码的逻辑值 18
功能符代码 18
系统字符 18
静区/空白区/空白引导区 19
起始字符 19
数据字符 19
信息段/数据段 19
终止字符 19
校验字符 19
奇字符与偶字符 19
奇偶校验 20
中间分隔符 20
左侧数据·右侧数据 20
管理代码 20
条码信息 20
保护边框 20
填充字符 20
条码符号密度/条码密度 20
通用商品条码 20
前置码/国别代码 20
制造厂商代码 20
商品标识码 20
包装指示码/识别代码 21
特征比 21
商品储运单元 21
储运单元条码 21
消费单元及基本消费单元 21
自编条码/店内条码 21
条码码制 22
连续型条码·离散型条码 22
定长条码·非定长条码 22
自校验条码 22
双向条码·单向条码 22
两种元素宽度的条码符号 22
多种元素宽度的条码符号 22
(n,k)条码 23
交替码 23
栈式条码 23
二进制码 23
数字式码制 24
字母数字式码制 24
梯形码 24
环形码 24
二——十进制代码 25
十进制代码 26
条码编码容量 26
保护层/防护层 26
条码背景反射率 26
条码印刷对比度PCS 26
条码宽度公差 26
边缘粗糙度 27
人工可识别字符 27
光学字符识别OCR 27
第三章 条码编码方案 28
条码编码的评价 28
条码编码的原则 28
UPC码 29
EAN码 30
EAN码与UPC码关系 31
UPC-A码 32
UPC-E码 33
39码 33
49码 37
库德巴码 45
Code-128码 48
93码 53
Code-B码 57
3/9 Code码 59
11码 61
基本五取二码 62
交叉25码/ITF码 62
矩阵五取二码 65
EAN-13码 66
EAN-8码 68
EAN系统的图书代码 68
EAN系统的期刊代码 69
EAN自编条码 69
EAN短自编条码 70
现场自编码LAC 70
销售商消零代码RZSC 71
自编码中价格校验码的计算 72
UPC自编条码 75
EAN/UPC快速码 76
DUN-14/DUN-16码 76
EAN储运单元条码 81
UPC储运单元条码 84
第四章 条码标志设计技术 87
条码码制的选择 87
条码标志设计的内容 87
条码标志中代码的设计 87
条码标志形式的设计 88
条码标志尺寸的设计 88
条码标志颜色的设计 92
第五章 条码印刷技术 94
条码标志的印刷过程 94
条码印刷指标 94
印刷增量 97
边缘变形 98
标称尺寸 98
无法辨认的印刷颜色 98
印刷色差对比度·印刷反差 98
非现场印刷 99
湿油墨印刷 99
现场印刷 100
有版印刷 100
凸版印刷 100
平版印刷 100
活版印刷 100
胶版印刷 101
丝网印刷 101
照相制版印刷 102
柔性版印刷 102
非柔性版印刷 102
条码轻印刷 102
击打式打印机 102
点阵式印刷与点阵式打印机 102
滚筒式印刷与滚筒式打印机 103
热敏式印刷与热敏式打印机 103
热转式打印机 105
喷墨式打印机 105
静电印刷法 106
放电式印字机 106
激光打印机 106
激光光刻技术 106
冲压制签机 107
模块式条码打印机 107
条码标志随机打印机 108
高密度条码印刷机 108
条码胶印机 108
条码批打印机 109
条码标题打印机 109
条码印刷技术比较 109
条码胶片的制作 110
条码胶片的订制方法 110
条宽减少 111
胶片制作时条宽减少量评估条件 111
胶片制作时条宽减少量评估方法 111
印刷适性 112
放大系数 113
放大系数的选择原则 113
通用商品条码放大系数 113
条宽减少量与放大系数的关系 116
非柔性印刷时的条宽减少与放大系数 116
柔性印刷时的条宽减少与放大系数 117
印刷胶片的目检 119
条码印制方式选择 120
条码标志载体 120
条码标志载体的选择 120
印刷涂料(油墨)的选择 121
条码标志的印刷方向 121
选择条码标志印刷位置的规则 121
罐型与瓶型包装条码位置的选择 123
筒型包装条码位置的选择 123
袋型包装条码位置的选择 125
卡式包装条码位置的选择 125
箱型包装条码位置的选择 125
多件包装条码位置的选择 125
储运单元条码位置的选择 126
图书条码位置的选择 126
期刊及连续出版物条码位置的选择 126
非现场印刷质量控制 127
条码标签的质量检验 132
条码标志质检的内容 132
条码标志印刷质量标准 133
条码标志PCS值的测定条件 138
特殊包装情况下条码标志PCS值的测定问题 140
条码检测设备 141
条码检测器 141
第六章 条码自动识别技术 142
条码自动识别原理 142
条码识别处理系统结构 142
条码识别系统的主要参数 143
正确识别率PSRR 146
首次读出率FRR 146
误识率SER 146
拒识率 146
阅读失败 147
识别可靠性 147
无效阅读 147
扫描分辨率 147
扫描范围 147
扫描距离 147
扫描景深 147
抗镜向反射能力 147
抗污染、抗皱折能力 147
光电扫描系统的结构 148
扫描光源的选择 148
光电转换器 149
光电转换器的特征 149
光电转换元件的选择 151
扫描聚焦方式的选择 152
扫描分辨率的计算 153
扫描景深的计算 154
译码 156
条码译码系统及功能 157
条码译码系统的硬件构成 158
条码译码系统的译码过程 158
译码方案的制定 159
解码方法 161
译码电路 166
扫描系统的接口设计 167
键盘输入接口电路 170
放大整形电路的设计 172
与计算机串口接口设计 172
键盘输出接口电路 174
译码系统显示接口 175
条码译码器的类型 176
在线式条码译码器 176
便携式条码译码器 176
无线便携式条码译码器 176
条码阅读器与计算机的连接方式 176
多台阅读器与计算机的连接 177
光电扫描器 178
光电扫描器的种类 178
接触式条码阅读器 179
光笔式扫描器 179
激光自动扫描器 182
手持式枪型扫描器 182
台式自动扫描器 183
卡式阅读器 183
便携式条码阅读器 183
机械式阅读器 183
CCD扫描器 184
条码扫描器的性能比较 186
影响扫描效果的因素 187
第七章 条码应用及系统开发方法 188
电子数据交换(EDI) 188
销售点管理系统POS 188
邮电系统 189
银行管理 189
图书管理 190
仓储管理 190
商品流通管理 190
军械管理 190
条码应用系统的组成 190
条码应用系统的分类 191
开发条码应用系统的工作内容 192
事物数据管理系统 195
条码商场管理系统之一——POS系统 196
条码商场管理系统之二——VAN系统 199
条码商场管理系统之三——EDI系统 200
条码仓储管理系统 200
条码报关单管理系统 209
柔性制造系统中的条码 212
自动生产线上的条码 213
条码考勤管理系统 214
条码血员、血库管理系统 215
条码邮件快速登录与自动分检系统 217
第八章 我国企业条码应用实施办法 219
条码标志适用的商品范围 219
条码应用在企业中的作用与意义 219
我国条码工作的管理体制 219
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 220
我国对出口商品使用条码的若干规定 221
我国企业申请成为UPC/EAN会员的条件 222
第九章 条码标准及条码产品 223
条码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 223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 223
美国统一编码协会 223
UPC数据通讯委员会 224
最小数据元 224
扩展数据元 226
数据块的选择 229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IAN 230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231
我国条码系统通用术语的国家标准 231
条码类型术语 232
中国通用商品条码标准 232
中国通用商品条码主要内容 233
条码的质量保证 235
校验码计算方法 237
中国标准书号(ISBN部分)条码标准 238
39条码的国家标准 240
库德巴条码标准 241
库德巴条码技术要求 241
条码产品厂商 243
附录1 条码技术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244
附录2 主要参考文献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