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论 1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1
一、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1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三、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5
一、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5
二、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12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3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 13
二、如何开展一项研究 13
三、社会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简介 16
第二章 社会化 23
第一节 社会化的概念与途径 23
一、社会化的概念 23
二、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24
第二节 社会化理论 25
一、精神分析理论 25
二、认知发展理论 27
三、社会学习理论 29
四、解释理论 30
五、正常成熟理论 30
六、群体社会化理论 31
第三节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31
一、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 32
二、社会化的文化环境因素 32
第四节 社会化的内容 36
一、政治社会化 36
二、道德社会化 38
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39
第五节 社会化的历程与结果 39
一、社会化的发展阶段 40
二、社会化的结果 40
第三章 社会动机与行为 48
第一节 社会动机的概述 49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 49
二、社会动机的功能 49
三、社会动机的分类 50
第二节 主要的社会动机 51
一、亲和动机 51
二、成就动机 52
三、权力动机 53
第三节 利他行为及促进 54
一、利他行为的概述 54
二、利他行为的理论 56
三、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59
四、利他行为的促进 61
第四节 侵犯行为及控制 62
一、侵犯行为的概念及性质 62
二、侵犯行为的理论 63
三、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67
四、侵犯行为的控制 69
第四章 自我意识 74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74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74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75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76
第二节 自我认识 80
一、自我认识的形成途径 80
二、自我认识过程中的自我服务偏差 85
第三节 自我意识的其他领域 86
一、自尊 86
二、自我控制 90
三、自我效能感 91
第五章 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96
第一节 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 96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96
二、印象形成 98
三、内隐社会认知与他人知觉 101
第二节 社会知觉的特点与效应 108
一、社会知觉的特点 108
二、社会知觉的效应 109
第三节 印象管理:控制他人的社会知觉与认知 115
一、印象管理的理论 115
二、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 116
三、印象管理的策略 118
四、印象管理的辨别 120
第六章 社会态度 123
第一节 社会态度的概述 124
一、态度的概念与特征 124
二、态度的结构与种类 124
三、态度的功能 126
四、态度与行为 127
第二节 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30
一、态度的形成 130
二、态度的改变 133
第三节 态度的测量 145
一、态度的直接测量 145
二、态度的间接测量 147
第四节 偏见与歧视 148
一、偏见 148
二、歧视 151
第七章 社会判断 157
第一节 社会判断的概述 158
一、社会判断的概念 158
二、社会判断的特征 159
三、社会判断的形式 160
四、归因判断的基本原则 161
第二节 历史背景中的归因理论 163
一、对他人的归因理论 163
二、自我归因 168
第三节 归因偏差与归因训练 170
一、归因偏差 170
二、归因训练 172
第四节 决策及其理论 177
一、决策的分类 177
二、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178
三、决策理论 179
第五节 决策风格与决策技术 181
一、决策风格 181
二、决策技术——决策树 183
第八章 社会影响 188
第一节 从众 189
一、从众的概念与试验研究 189
二、从众的原因 191
三、从众的类型 192
四、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193
五、从众的功能 195
第二节 服从 195
一、服从的概念与试验研究 196
二、服从的类型 197
三、服从的原因 198
四、影响服从的因素 199
五、服从的意义 201
第三节 顺从和社会影响技术 201
一、顺从的概念 201
二、影响顺从的因素 202
三、社会影响策略 203
第四节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206
一、社会助长 206
二、社会惰化 208
三、去个性化 209
第五节 暗示、模仿与社会感染 210
一、暗示 210
二、模仿 211
三、社会感染 212
第九章 团体心理 215
第一节 团体的特征与凝聚力 215
一、团体的概念与特征 215
二、团体的类型 216
三、团体的规范 218
四、团体的凝聚力 221
第二节 团体思维与决策 223
一、团体思维及其表现 223
二、团体思维缺陷的预防 225
三、团体决策 225
四、团体的心理效应 231
第三节 团体的领导者 233
一领导、领导者及其功能 233
二、领导者的风格 234
三、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 236
四、领导者的艺术 237
五、领导的理论研究 238
第十章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246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述 246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246
二、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247
三、人际关系的类型 248
四、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249
第二节 人际沟通的概述 250
一、人际沟通的概念 250
二、人际沟通的结构 250
三、人际沟通的类型 252
四、人际沟通的功能 254
第三节 人际吸引 255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256
二、人际吸引的理论 256
三、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257
第四节 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与合作 262
一、人际冲突 262
二、人际合作 264
第五节 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测量 266
一、人际关系的改善 266
二、人际关系的测量 269
第十一章 爱情、婚姻、家庭 274
第一节 爱情 274
一、爱情的概念与特征 274
二、爱情的发展阶段 275
三、爱情的结构 275
四、影响爱情的因素 277
五、特殊的爱情——同性恋 279
第二节 婚姻 280
一、婚姻关系的形成与概念 280
二、择偶 281
三、婚姻的类型 283
四、影响婚姻关系的因素 284
五、婚姻冲突的处理 285
六、离婚 286
七、再婚 288
第三节 家庭 288
一、家庭的概念 288
二、家庭的功能 289
三、家庭的类型 289
四、家庭关系 290
五、家庭的解体 294
参考文献 297
推荐读物 298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