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翠贞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17059044
  • 页数:28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协编高等教材,内容包括水肿、缺氧、发热、遗传疾病等。

第一章 绪论 1

一、病理生理学内容 1

二、病理生理学的性质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1

三、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与展望 2

第二章 疾病概论 4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4

一、健康的概念 4

二、疾病的概念 5

第二节 病因学 5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5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7

第三节 发病学 7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7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9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11

一、潜伏期 11

二、前驱期 11

三、症状明显期 11

四、转归期 11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4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14

一、水和钠的正常代谢 14

二、脱水 20

三、水中毒 25

四、低钠血症 26

五、高钠血症 28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 29

一、钾的正常代谢与生理功能 29

二、低钾血症 31

三、高钾血症 36

第三节 镁代谢紊乱 39

一、镁的正常代谢 39

二、低镁血症 40

三、高镁血症 42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44

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及酸碱平衡的调节 44

一、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44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46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的指标及其意义 48

一、动脉血pH 48

二、动脉血C02分压 49

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49

四、缓冲碱 50

五、碱剩余 50

六、阴离子间隙 50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51

一、代谢性酸中毒 51

二、呼吸性酸中毒 54

三、代谢性碱中毒 56

四、呼吸性碱中毒 60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61

一、相加性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62

二、相消性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62

三、三重性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63

第五章 水肿 65

第一节 正常血管内外和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的调节 65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的调节 65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的调节 66

第二节 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 67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67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钠、水潴留 68

第三节 水肿的特征 70

一、水肿液的性状 70

二、皮下水肿的皮肤特点 70

三、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 70

第四节 常见水肿类型与特点 71

一、心性水肿 71

二、肾性水肿 72

三、肝性水肿 72

四、肺水肿 73

五、脑水肿 74

第五节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76

第六节 水肿的防治原则 76

第六章 缺氧 77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77

一、氧分压 77

二、氧容量 77

三、氧含量 78

四、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78

五、氧饱和度 78

六、P50 78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生机制 79

一、低张性缺氧 79

二、血液性缺氧 79

三、循环性缺氧 81

四、组织性缺氧 81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83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83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84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85

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87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87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89

一、代谢耗氧率 89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89

第五节 氧疗与氧中毒 89

一、氧疗 89

二、氧中毒 90

第七章 发热 91

第一节 概念 91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 92

一、致热原和发热激活物的概念 92

二、发热激活物的种类与性质 92

第三节 发热的发病机制 94

一、发热信息的产生和种类 94

二、发热过程中的中枢调节 95

三、外周调温反应 98

第四节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99

一、体温上升期 99

二、体温高峰期 99

三、体温下降期 99

第五节 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改变 100

一、功能变化 100

二、代谢变化 101

第六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102

一、生物学意义 102

二、处理原则 102

第八章 应激 104

第一节 应激原 104

第二节 应激时机体的变化 105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105

二、细胞和体液反应 111

三、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113

第三节 应激与疾病 115

一、应激性溃疡 115

二、原发性高血压 116

三、防治原则 117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18

第一节 正常机体的凝血与抗凝血 118

一、血液凝固 118

二、纤维蛋白溶解 119

三、血液中的抗凝物质及其作用 120

第二节 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20

一、DIC的原因 120

二、DIC的发病机制 121

三、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124

第三节 DIC的发展过程(分期)及分型 125

一、DIC的分期 125

二、DIC的分型 126

第四节 DIC时的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127

一、出血 127

二、低血压或休克 128

三、器官功能障碍 128

四、溶血性贫血 129

第五节 DIC的防治原则 129

第十章 休克 131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131

一、按病因分类 131

二、按血液动力学的特点分类 132

第二节 休克的发病机制 133

一、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133

二、休克分期及微循环变化 133

三、神经、体液和细胞因素在休克中的作用 139

第三节 休克时细胞和器官功能变化 142

一、细胞变化 143

二、重要器官的功能变化 144

第四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 146

一、感染性休克 146

二、心源性休克 146

三、过敏性休克 147

四、神经源性休克 147

五、其它 147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147

第十一章 遗传与疾病 150

第一节 概述 150

一、一般概念 150

二、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151

三、遗传性疾病的分类 151

第二节 基因突变与遗传性疾病 152

一、基因—遗传的物质基础 152

二、基因突变 152

三、基因突变的遗传方式 154

第三节 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 156

一、遗传性蛋白质病 157

二、遗传性代谢病 159

三、遗传性膜病和受体病 161

第四节 线粒体基因病 162

一、线粒体基因点突变相关疾病 163

二、线粒体基因重排相关疾病 164

第五节 遗传病的防治原则 164

一、遗传病的诊断、预防和遗传咨询 164

二、遗传病的治疗 165

第十二章 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166

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概述 166

一、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167

二、核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172

第二节 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 173

一、受体异常与疾病 173

二、G蛋白异常与疾病 175

三、胞内信号转导分子、转录因子异常与疾病 176

四、多个环节 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 178

第三节 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 181

第十三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182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182

一、原因 182

二、影响因素 183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83

一、自由基的作用 183

二、钙超载 186

三、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的作用 187

四、高能磷酸化合物缺乏 188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 189

一、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89

二、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190

三、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190

四、肾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191

五、细胞凋亡 191

第四节 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192

第十四章 心力衰竭 194

第一节 正常心脏泵血功能 194

一、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 194

二、泵功能贮备 196

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96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分类 198

一、心力衰竭的原因 198

二、心力衰竭的诱因 199

三、心力衰竭的分类 199

第三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功能及其意义 200

一、心脏的代偿 201

二、心脏以外的代偿 204

三、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 205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206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206

二、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异常 210

第五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211

一、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11

二、呼吸功能变化 212

三、其它器官功能的改变 213

四、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214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214

第十五章 呼吸衰竭 216

第一节 肺的呼吸功能 216

一、肺通气 216

二、肺换气 218

三、呼吸运动的调节 218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219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19

二、弥散障碍 221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222

四、解剖分流增加 224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225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229

第十六章 肝功能衰竭 230

第一节 肝功能衰竭的分类和病因 230

一、急性肝功能衰竭 231

二、慢性肝功能衰竭 231

第二节 肝功能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231

一、代谢障碍 231

二、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 232

三、凝血障碍 233

四、免疫功能障碍 233

五、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233

第三节 肝性脑病 234

一、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234

二、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241

第四节 肝性肾功能衰竭 243

一、肝性肾功能衰竭的类型 243

二、肝性功能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243

第五节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245

一、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机理 246

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246

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功能衰竭 247

第六节 肝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 248

第十七章 肾功能衰竭 250

第一节 概述 250

一、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50

二、肾脏的代偿贮备能力 254

三、肾脏疾病的病因 255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255

一、病因与分类 256

二、发病机制 258

三、发病过程及功能代谢变化 260

四、防治原则 262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263

一、病因 263

二、发展进程 263

三、发病机制 264

四、功能和代谢变化 265

第四节 尿毒症 270

一、发病机制 270

二、功能及代谢变化 271

三、防治原则 273

英汉名词对照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