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 3
一、蜀国政权的杰出领导人刘备 3
(一)永不衰竭的进取心 4
(二)以仁治为本的领导观 7
(三)征服人心的独到方式 12
(四)含而不露,善于权谋 15
(五)善于识人,知人知己 18
二、魏国政权的实际创始人曹操 19
(一)坚持以法治众的领导观 21
(二)不计贵贱,论功行赏的赏罚观 23
(三)唯才是举的用人观 28
(四)善搞权谋,惯行诈术 31
(五)机智灵活,应变能力强 33
(六)坚强自信,富有乐观精神 34
三、好谋无断的领导人袁绍 36
(一)决策上犹豫不定,丧失战机 37
(二)用人上外宽内忌,不搞唯才是用 38
(三)听信谗言,制造内部矛盾 40
(四)从官渡之战看袁绍领导行为的失误 41
四、董卓、吕布的拙劣领导方法 45
董卓 45
(一)专横跋扈,目中无人 46
(二)为非作歹,愚鲁残暴 46
(三)董卓的爱才之心 47
吕布 48
(一)见利忘义,反复无常 49
(二)恃勇狂傲,喜听谀言 51
五、东吴政权的领导人孙权 53
(一)战略上目标明确 54
(二)用人上举贤任能 56
(三)善于自我批评 59
(四)个人性格的不足 59
六、精明强干的领导人诸葛亮 61
(一)战略上目标明确,保持主动 62
(二)对军事对手的情况了如指掌 64
(三)对部下独特、机智的授命方式 65
(四)巧妙地利用季节、气候条件 68
(五)对先进装备的配制和对迷信观念的利用 73
(六)办事有细致深远的考虑 75
(七)严守军事机密,攻其不备 77
(八)在人事问题上的诸多失误 79
(九)孔明两次人事安排上的心理分析 83
七、刚而自矜的领导人关羽 88
(一)刚而自矜,人际关系紧张 89
(二)在识人、用人上的失误 91
(三)关羽性格的实例分析 92
八、西晋事业的实际开创人司马懿 95
(一)深谋远虑的战略思想 96
(二)善于识辨人才 97
(三)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思维方式 99
九、魏延的性格与悲剧 100
(一)作战奋不顾身,爱打硬仗 101
(二)善于思考,有战略头脑 103
(三)直率开朗,敢说敢干 105
(四)魏延——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106
(五)魏延人格的悲剧所在 110
领导篇 117
一、合理而恰当的领导方法 117
(一)统筹全局、正确决策 117
(二)明白自己的战略对手,知己知彼 122
(三)联合友军,结成同盟 125
(四)谨慎对敌,保守秘密 127
(五)不打无信心、无准备之仗 130
(六)对部下授职授权、大胆使用 133
(七)善于妥善处理内部的不协调关系 134
(八)科学地利用各种自然条件 139
(九)妥善安置有关人员的家属问题 141
二、知人善任的用人观 143
(一)区分良莠,识辨人才 143
(二)正确看待人的先天条件 147
(三)平等亲善的处人态度 149
(四)掌握知识分子的心理特征 152
(五)恰当地选将用人 157
(六)对接班人的选择和安排 161
三、严肃而分明的赏罚观 163
(一)按功行赏,多种奖励 164
(二)严肃法令,慎重惩罚 166
(三)恰当地批评部下,勇于自我批评 168
(四)善于对将士战前激励 172
四、搜集和处理信息 177
(一)认真搜集信息 177
(二)输出虚假信息的诸种手段 179
1 假人物 179
2 假书信 180
3 假病 181
4 以输送假信息为目的的其他手段 181
(三)假投降 183
(四)运用逻辑推理手段辨认虚假信息 185
五、领导权谋 186
(一)借刀杀人与反间计 187
(二)对各种矛盾的特殊处理 191
(三)对棘手问题的应付与推脱 196
(四)对特定人物的对付 198
(五)对性别角色和婚姻关系的利用 201
六、善于搞好人际关系 204
(一)注重感情投资 205
(二)对各种特殊关系的利用 209
(三)善于进行人际交往 211
七、若干事件中领导人物的深层心理 215
(一)人物的潜意识分析 215
(二)对人物之梦的分析 219
策划篇 227
一、汉末对皇权的控制与争夺 227
(一)何进谋诛宦官,反为所害 227
(二)董卓擅行废立,威震朝野 230
(三)王允计杀董卓 232
(四)李傕收整残部,攻夺京师 233
(五)杨彪借妒心离间政敌 235
(六)曹操练就精兵,移驾许都 236
二、贾诩的战术策划 239
(一)对吕布正面牵制,突袭长安 239
(二)严守隘口,耗敌待机 241
(三)识辨曹操之诈,决胜濮阳 243
(四)追击中智料敌情,反向操作 245
三、曹操与吕布的军事决斗 246
(一)各有胜负的濮阳交锋 246
(二)吕布受挫的定陶大战 249
(三)争夺徐州的最后较量 251
四、袁绍、曹操对北方的争夺 257
(一)袁绍恩将仇报、智取冀州 257
(二)曹操对北方袁绍的前期战略 258
(三)袁绍败兵折将的白马、延津之战 262
(四)决定全局的官渡之战 264
(五)仓亭之战和争夺冀州之战 269
五、刘备与曹操的前期对抗 271
(一)刘备致书退曹军 271
(二)“二虎竞食计”与“驱虎吞狼计” 272
(三)刘备据城求和的徐州保卫战 274
(四)小沛失守与下邳陷落 276
(五)刘备兵败穰山 278
(六)火烧博望坡与火烧新野 279
六、曹操、刘备与孙权对荆襄重地的争夺 283
(一)孙刘赤壁胜曹操 283
(二)赤壁战后对土地的争夺 286
(三)孙刘“伐谋”争荆州 289
(四)关羽北伐樊城 291
(五)吕蒙偷袭荆州 294
(六)刘备攻吴的彝陵之战 298
七、刘备争夺益州 304
(一)刘备兵变夺涪城 304
(二)对雒城的艰苦争夺 306
(三)荆州兵逼占成都 311
八、蜀军对汉中的争夺 314
(一)张飞连战败张郃 314
(二)老黄忠威震汉中 317
(三)赵云大战汉水 322
(四)诸葛亮疑兵败曹操 324
九、诸葛亮首出祁山之战 326
附:《三国演义》是形象化的政治哲学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