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学800问》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严冬编著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34829826
  • 页数:4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书法学习的普及本。将书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提出,并进行解答。

一 源流 书体 碑帖类 3

为什么说只有人类才能创造文字? 3

文字起源于何时? 3

何谓汉字六义? 3

文字是怎样变化的? 4

中国文字与外国文字的区别在哪儿?为什么说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 4

笔墨书画最早记载于何处? 5

说书画同源对吗?它们的不同点在哪儿? 5

什么是源流、法度与传习异同? 6

书法哪个朝代变制最多? 6

对我国古代书法的总体状况应如何概括? 6

书法以时代定优劣吗? 7

书以何代为最工? 7

何谓书宗? 8

怎样认识甲骨文的书法艺术? 8

如何评价钟鼎秦分艺术?为书法源流当先考钟鼎文吗? 9

怎样认识历代篆书的流变? 10

常用篆字有几种? 11

学篆书者以谁为宗? 11

如何评价李斯小篆艺术? 12

何谓周篆?何谓秦篆? 12

什么是草篆?我们从草篆中如何认识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 12

何谓金石气? 13

何谓石鼓文? 14

汉隶多篆少,而篆体方扁,每骎骎欲入于隶。汉篆有好的石碑供临摹吗? 14

何谓玉筯体? 14

汉篆风格多样,试说几种著名碑刻? 15

汉碑和汉简有何艺术特色?秦、汉瓦当文可以学习吗? 15

何谓“隶书”? 19

何谓“八分”? 19

何谓“章草”?它与“隶草”、“今草”有什么不同? 20

篆书是怎样变为隶书的? 21

隶书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23

何谓“折刀头”? 23

八分就是隶书吗? 23

唐人写隶与汉法愈远的原因何在? 33

篆、隶书绝然相反之处在哪儿? 34

篆、隶之道尽于何时? 34

何谓稾书? 34

为什么作字须略考篆文,须知点画来历先后? 34

真书从何而来? 35

常用的隶楷书体有哪几种? 35

楷书书写应注意什么? 35

何谓楷书? 36

何谓正体字? 36

六朝至唐的真书是今之楷书吗? 37

今楷来自何处? 37

何谓行书?从篆到隶,由隶到今楷的演变中行书起到了什么作用? 37

何碑为真书第一古石? 38

真、行、草书各出于何体? 38

字在一二寸间的方笔之碑应选哪几种? 38

“永字八法”从何而来? 39

“永字八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0

何谓张怀瓘“永字八法”? 40

为什么说“欲明书势,须识九宫”? 41

篆分遗意寓真书何处见? 41

篆、隶、楷是如何相承的? 42

真书与行草书的不同在哪儿? 42

何谓“奴书”? 42

何谓院体? 42

何谓行狎书? 42

草书最能融入人的情感,楷书就不能把人的情性贯注进去吗? 43

行书有多少种?为什么行书无须专论其法? 43

石本行书有哪几种? 44

书写简札当用何体? 45

书写长笺短幅与大书,各用什么字体为好? 45

应如何理解“匆匆不暇草书”? 45

习楷、行、草书选何帖为妙? 46

为何说辨草者尤以书脉为要? 46

翰牍之书学哪家最适宜? 46

何谓榜书?其书有哪五难? 48

长幅大字之立书之法是什么? 48

临习榜书的碑刻有哪些?郑道昭的榜书为什么历来为人所称道? 49

读碑有什么好处? 51

如何评价我国南北朝碑刻? 52

哪三碑为书法神品? 52

秦、汉碑有何特点? 53

汉碑著名的石刻有哪些,皆出自谁手? 53

为隶楷极则的碑有哪几种? 54

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碑可宗。南碑、魏碑有哪十美? 55

六朝笔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六朝笔法与唐书相比有哪些不同? 55

如何评价魏碑? 56

为什么说后世所有体格、意态,魏碑无不具备? 56

如何评价南碑艺术? 60

为什么说书可分派而不可分南北? 60

北碑书何碑有云鹤海鸥之态,何碑有龙威虎震之规? 61

如何评价《灵庙碑阴》? 61

《瘗鹤铭》书于何代?世人如何评价此碑? 61

齐、周、隋三朝有哪四碑最为著名? 62

论北朝书者,上推本于汉、魏。《乙瑛》、《孔羡》二碑派生北朝哪些著名石刻,并影响至唐褚、欧两家? 63

由隶变楷考其源流之碑有哪几种? 63

何谓“龙门体”?“龙门体”大体有几种类型?“龙门体”是用什么执笔法写成的? 63

为什么北朝碑多,南朝碑少? 65

古代为什么石刻居多? 65

楷书为什么要以唐碑为宗?“不学唐人,终无立脚处”是何道理? 66

何谓唐书三变? 66

如何评价欧阳询《化度寺碑》? 67

如何评价《龙藏寺》碑? 68

颜真卿书源于何碑? 68

欧阳询书得力于何碑? 69

为什么说“欧体盛行无魏法,隋人变古有唐风”? 69

褚、薛、柳得力于何碑? 70

李北海书源于何碑? 70

苏东坡书与何碑独肖? 71

赵孟頫书得力于何碑? 71

何碑大开宋、明之体?宋代的碑刻状况如何? 73

如何评价元、明书法?元、明两朝没出现突出书法高手的原因是什么? 73

清代书法有哪四变? 74

为什么说学书不可只看碑本? 75

二 书家 临摹 课蒙类 79

为什么说“凡学艺古人论说,总须细心体会”? 79

书法理论对书法实践有什么作用? 79

学书的捷径是啥? 79

古人书有定法吗? 80

学书为什么不能只学一家之法?专写一家之帖能成家吗? 80

为什么说要“学书有本”? 81

何谓“书之本”? 81

学书为什么不宜学时人? 81

学书为什么不能学一家而轻别家? 82

为什么说书家相轻有害无益? 82

学书为什么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82

何谓善学? 83

王羲之为什么能名垂千古? 83

王羲之有哪些著名书帖,如何评其书? 84

学《兰亭序》当师其神理奇变,什么是《兰亭序》的神理? 86

为什么同是王羲之的作品,风格不一样? 87

怎样学得“王”字? 87

王献之行草书的妙处在哪儿? 89

王献之草书与张旭、怀素草书有何不同? 90

怎么才算是善学“二王”? 91

如何评价锺繇书、张芝书? 91

如何评价褚遂良书? 91

褚书的特点是什么? 92

褚书的优劣在哪儿? 92

欧书的特点是什么? 93

临欧、褚应注意什么? 93

对欧的楷书和行书如何评定? 93

如何学虞世南书? 95

如何善学欧、虞两家书? 96

虞世南书与褚遂良书各有哪些显著特点? 96

如何使自己的书作抗行欧、虞? 96

为什么说“欧、虞、褚三家之长,颜公以一手擅之”? 97

刘熙载评颜书出处与康有为之说有哪些不同?你认为哪个评价更为客观? 97

说鲁公书为“蚕头燕尾”对吗? 98

学颜最留心的是行书吗? 99

柳公权书出自何处? 100

柳书的妙处何在? 101

欧、颜、柳书横笔的不同点在哪儿? 102

欧、颜、柳书相比有何不同? 102

褚书、欧书与《兰亭》的转笔各有什么区别? 102

孙过庭《书谱》法如何? 103

如何评价孙过庭草书? 103

孙过庭是如何用相辅相成的辩证观点论述楷书、草书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 104

孙过庭指导临摹的名言是什么? 104

李北海为什么说自己书“似我者俗,学我者死”? 104

张旭草书从何而来? 105

如何评价张旭草书? 105

何谓唐之三草? 106

旭、素书是失于颠狂吗? 108

为什么说颜鲁公书似司马迁,怀素书似庄子? 108

李世民《笔法诀》中论字的基本笔画怎样写? 108

唐窦蒙著字格凡百二十言,能说说其内容吗? 109

“二王”后趣韵公推何人? 113

如何品评杨凝式书法? 113

赵构如何评价杨凝式书法? 114

杨凝式书如何学得? 114

后世学右军多不得,为什么杨少师能学到? 114

杨少师书的奇妙之处在哪儿? 115

如何评价宋四家? 115

苏东坡书法有何特点? 116

如何评价苏东坡书? 116

苏东坡书他人终莫能及的原因何在? 117

如何评价黄山谷书法的艺术特点? 118

米芾书好在哪儿? 119

“集古字”始从何来?怎样进行集字创作? 120

米书的不足之处在哪儿? 121

学蔡君谟、黄庭坚、米元章妙处何在? 123

大、小米书的不同点在哪儿? 124

苏、米、黄论书孰长孰短? 124

有人说宋四家书皆不可学,道理何在? 125

学书为什么不可先学苏、米、赵、董? 126

初学取法学董不及学赵是什么原因? 126

赵孟頫书优劣何在? 126

视赵书为“奴书”对吗? 127

为什么说学王书不可从赵中求? 128

董其昌书的价值何在? 128

董其昌是如何学书的? 130

赵、董、文、祝书的优劣在哪儿? 130

清集古大成者为哪四家? 132

怎样评价邓石如的篆书艺术? 135

如何评价王铎书的得失? 136

清张廉卿书特立独出,其书有哪些不足之处? 138

郑板桥书出于何处,其书有何特色? 138

何绍基书法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139

清赵之谦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书法的?为什么说赵之谦的书法是碑帖结合的成功范例? 140

倪灿的学书三段论是什么内容,学者应如何对待? 143

清末民初具有“北李南曾”之称的书家李瑞清是如何总结自己的学书教训的?我们应该如何明白其中的道理? 144

清《十三经》作者蒋衡认为应当如何临帖? 144

民国袁克文书手札精美,其书论有何高见?其书法有何常人不及之处? 145

何谓帖? 146

书分哪两种? 147

书风韵、沉着,各应宗哪家为佳? 147

什么是法帖?来源于何处? 147

有哪几种帖本可供学习? 148

世传有多种帖,何帖为胜? 148

临帖应掌握的要点是什么? 148

为什么说“学前人书从后人入手,便得他门户;学后人书从前人落下,便有拏把”? 149

摹书怎样得古人笔意?“神似牌书画电子摹写器”解决了摹书上的哪些难题? 149

临书与摹书的区别在哪儿? 150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摹应注意什么? 151

临帖有方法吗? 151

如何临摹? 152

临书应到何种境地? 152

临帖从何始,于何终? 152

说“书不必有法”对吗?“入帖”和“出帖”对学书者有何意义? 153

为什么说临摹不可徒形似,要善自采取? 153

临摹怎样才能避免徒求形似? 154

为什么说摹仿不要为绳墨所缚? 154

临摹直取汉、魏、晋、唐,就可以写出好作品吗? 155

临摹“泛爱诸家”与“着意一家”都不好吗?我们怎样做到“以我之意,迎合古人则易;以古人之法,束缚我则难”? 156

何谓“九宫法”? 156

九宫的内涵是什么? 157

字形有内抱、外抱,何谓内抱、外抱?据此可辨正、行、草书者出于篆隶吗? 157

何谓“墨猪”、“肉鸭”、“枯骨”、“断柴”? 157

什么叫“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刷字”,各有哪些不同? 157

肥字、瘦字应当如何写?肥劲和瘦硬哪个更难得? 158

何谓响拓? 159

学钟鼎文应选哪些优秀范本? 159

学隶宜从何碑入手? 160

书法学唐不如学晋,然则必从唐人入手,是何道理? 160

北碑字与唐人书有何不同? 160

榜书临写如何选取方、圆碑? 161

如何临习榜书? 161

榜书如何结构好? 161

工书者为什么要精于小楷? 162

作小楷亦须用大力吗?写小楷的难点在哪儿? 162

学小楷应选什么帖? 162

何碑为小楷极则? 167

选临小楷帖应如何注意取舍? 167

小楷难,小草容易吗? 167

学行草宜从何开始? 168

作书为什么必先学正书? 168

正书难在哪儿?怎样写活? 168

正书没练好,写行草可以吗? 168

为什么说学书者必知正、草二体? 169

楷、草书法有哪些不同? 169

正书与草书的区别在何处? 169

为什么说草书意多于法? 170

古人草书与俗书不同处在哪儿? 170

学楷书难,学行草书就容易吗? 170

篆、隶、行草极熟,表现在字画上什么样? 170

为好看计年把数月能把字练好吗? 170

指导儿童作字应注意什么? 171

怎样为儿童选碑并指导临摹? 171

怎样顺儿童习性祛除牵扭描画之弊? 172

儿童学习书法的后阶段应注意什么? 172

三 笔势 笔意 创作类 175

何谓执笔? 175

应当如何执笔? 176

何谓“力透纸背”? 177

执笔有多种方法,如何适宜运用? 177

学力、性灵在用笔结体中起什么作用? 178

同一性灵,用功与不用功有哪些不同? 178

应如何把握用笔的适中? 179

五字法是执笔最科学的方法,什么是五字法? 179

何谓“双钩”?双钩是不是五字法? 180

何谓“单钩”它有哪些不足? 181

什么叫拨镫法?是谁把拨镫法和五字法混为一谈的?应该如何认识里面的错误? 182

“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的内容是什么? 183

什么叫“指实掌虚”? 183

执笔多高为适宜? 184

唐张怀瓘执笔法甚精,能说说其中内容吗? 184

为什么说作书轻重出于心,而妙用应乎手? 185

为什么说执笔之法在用之自然? 185

为何要悬臂作书? 185

初悬肘书不能成字怎么办? 186

何谓腕法? 186

执笔法有何变法? 187

何谓“心圆管直”?如何正确理解“管直”? 187

用笔为什么手腕要轻虚? 187

作书为什么要提得笔起? 188

何谓落笔先提得笔起? 188

握笔为什么不能太紧? 189

执笔为什么说重在轻? 189

如何掌握轻重? 190

怎样把笔乃为得之? 191

执笔手、腕的关系是什么? 191

作书是指运还是腕运? 191

手腕与笔墨结合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192

“指不死则画不活”对吗? 192

方、圆在腕、指中如何运用? 192

何谓方圆? 193

书于方、圆如何互用? 194

方圆怎样运用为妙? 194

书家同一圆秀,用什么样的笔法书出来才算真秀? 194

如何求得方圆? 194

方圆在正、行、草书中如何运用? 195

运腕太疾,起处有顿笔之迹,如何消除? 195

作书为什么必期名指得劲? 195

一切书皆以身轻为尚,然轻身之法从何而来? 196

如何求得力实气空?笔提空与著实对笔画有何影响? 196

何谓气? 196

书要兼备阴、阳二气,何谓阴、阳? 197

笔墨之交应注意什么? 197

作书怎样用墨? 197

用墨不可枯燥和浓肥吗? 197

怎样取得墨法? 198

笔、墨怎样使用才合适? 198

何谓善用墨? 199

何谓水墨之法? 199

为什么说“墨不旁出,为书家上乘”? 199

作字应如何发笔? 200

何谓“逆入平出”? 200

什么叫行笔? 201

如何起笔、收笔? 201

笔画为什么不能平拖着过去? 202

笔什么叫直过? 203

笔画到毫发细处,亦必用全力赴之,对吗? 203

作字为什么笔笔要送到?怎样做才算是做到了笔笔送到? 203

笔力从哪里来,如何呈现笔力? 204

学书法为什么要从点画上下工夫? 205

学习书法,先求笔意。初学不懂笔意怎么办? 205

学习书法先求间架吗?间架不稳就泛临诸家会造成什么后果? 206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06

如何作点?为什么说“点定则四面皆圆”? 208

如何求得横画之平? 209

如何求得直画之直? 209

如何作横画、竖画? 210

撇画应该怎样写为好? 210

怎样撇、捺? 210

何谓撇、捺之法? 211

“钩笔转角,折锋轻过”,道理何在? 211

何谓“赲笔之法”? 211

为什么说作书须悟波折之法? 212

如何注意横、竖、撇、捺的收放? 212

何谓“一波三折”? 212

怎样用转法? 213

笔画应当如何减损? 214

转、折有什么区别?怎样用转、折? 215

说“转换处不懂得提和按,等于乱涂瞎抹”是何道理? 215

顿和挫有什么区别?用挫笔的好处是什么?怎样用挫笔? 215

什么叫顿笔?什么叫驻笔? 216

如何作戈? 216

结构点画或有失趣者如何补救? 217

什么叫“笔法”? 217

为什么要知道笔法? 217

初学宜用内?好、还是外拓好?怎样运用内?、外拓? 218

何谓内?、外拓?哪些书家碑版属于内?、外拓? 219

为什么说“中锋”用笔是书法中的根本方法? 221

为什么书用中锋? 221

如何取得锋中? 221

用“捻笔端正”或秃颖是中锋吗? 222

何谓画中有线? 222

写字时为什么笔心必须常在画中行? 222

什么叫“换笔心”? 223

中锋、侧锋写出来的笔画具有什么特征? 223

侧锋和算子是怎样形成的? 223

侧笔取妍对吗? 224

如何侧笔取妍? 224

使用偏锋对书作有什么坏的影响吗?使用偏锋有什么好处? 224

何谓“纯根人”? 225

如何运用折锋、搭锋? 225

怎样做好字画承接? 225

一字之中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空隙留多少才算恰到好处? 226

何谓锋之八面? 227

清初诗人黄仲则后代黄小仲说的“始艮终乾”是怎么一回事? 227

如何使笔锋无处不到? 227

何谓“力险”?何谓“笔险”? 227

如何辨锋实与不实? 227

怎样鉴别笔力? 228

为什么说用笔之法在画之中截? 228

如何观察丰筋与多力? 228

点画与笔锋如何结合为妙? 229

何谓运笔八字法? 229

行笔之间有法吗? 229

作书行笔之法有哪些? 230

何谓执、使、转、用? 230

苏轼把笔的见解有哪些不足? 230

骨力在书中起什么作用? 231

书如何有骨? 231

何谓骨法? 231

筋骨从何处求得? 232

何谓洞达? 232

为什么说字以骨力为主? 232

为什么说众妙攸归,务存骨气? 232

字之果敢之力和含忍之力来自何处? 233

何谓血法? 233

何谓迟、速? 234

何谓“淹留劲疾”和“蹇钝滑突”? 234

如何兼通淹留与劲速? 234

何谓疾、涩?如何得之? 235

如何使笔峻、涩? 235

如何正确理解“涩”字?纯用迟涩可取吗? 235

迟、涩、峻、疾如何运用? 236

何谓少温篆法? 237

何谓裹束法? 237

何谓笔方势圆? 237

“推、拖、捻、拽”为何法? 238

何谓“捺满”、“提飞”之法? 238

何谓衄挫之法? 239

“情”、“气”、“形”、“势”有哪些变法? 239

怎样呼应? 240

如何悟间架之法? 240

何谓分行布白? 240

分布的内容有哪些? 241

何谓分布法? 241

学书有具体方法吗? 242

何谓布棋布算? 243

书法艺术最忌布棋布算,然布算就不需要学吗? 243

何谓起伏之法? 243

何谓结裹法? 244

何谓圆法? 245

何谓直法? 246

何谓平法? 247

何谓肉法? 247

何谓筋法? 248

何谓“藏头护尾”? 249

什么叫“藏锋”?古人在什么地方使用藏锋?一味藏锋可以吗? 249

藏锋的意义和用场是什么? 250

如何理解藏锋的实质? 250

怎样才算是做到了真正藏锋? 251

藏锋难还是出锋难?直画与游丝哪个更坚劲? 251

何谓势? 252

如何取势? 252

书之形势从何而来? 252

结字如何不使势背? 253

何谓向背? 253

后汉蔡邕《九势》曰:“无使势背。”应该怎样辩证的看待势背? 253

笔势应如何掌握? 254

什么是“如斜反直”? 254

何谓五势? 254

何谓九势? 255

如何区分笔势与笔法? 255

笔法与笔势的不同处在哪儿? 256

张怀瓘《玉堂禁经》中列举了书法的哪些势? 257

何谓疏、密? 261

疏密长短应如何处理? 261

为什么结字疏密须彼此互相乘除? 261

何谓位置? 261

何谓笔阵斩斫图? 262

何谓屈脚、立人、踠脚、急引急牵之法? 262

何谓背抛法、虿毒法、背趯法? 263

点画在作品上的表现是什么? 263

如何写好短笔画? 264

何谓“通会”?如何达到? 264

字画在整幅作品中如何组合? 264

如何理解“秀处如铁,嫩处如金”? 265

梁武帝论书颇精到,其对书法技巧的认识有哪些? 265

何谓欧阳询八诀? 265

何谓欧阳询三十六法? 266

书法如何求妙? 270

学晋人书为什么尤当以劲质先之? 270

作书为什么忌作气势? 271

如何起、驻、行、转笔? 271

如何让笔画意态自足? 271

如何笔笔达到极诣? 272

作书在能守亦能变吗? 272

为什么说书法要多悟,全从虚处着精神? 272

张怀瓘用笔十法的内容是什么? 273

章法包括哪些内容? 274

古人章法的一大特点是什么? 274

如何安排章法? 274

字行如何安排为妙? 275

何谓佳构? 275

作字的方法是什么? 275

学书的程序应如何安排? 276

作书宜先从多大字入手? 277

书作必须具有哪五点? 277

书法何谓冠冕? 277

书以何为美? 277

何谓“字有解数,大旨在逆”? 278

作书怎样逆? 278

临场作书应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278

作书为什么说不可匆忙? 278

匆忙宜出哪些毛病,如何救治? 279

初学书应把握的基本技巧是什么? 279

作书最忌的是什么? 279

执笔有哪七种情形? 280

书重用笔,如何用笔? 280

什么叫“意在笔先”?“无我”的书法作品与“意在笔先”有联系吗? 281

怎样意在笔先? 282

康有为对行笔法有何解释? 282

书之妙道在于何处? 282

书有哪六要? 283

学书的“三戒”、“三要”是什么? 284

“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从哪些方面说?如何认识? 284

宋人作书怎样取意? 285

说晋人尚意、唐人尚法的区别在觚棱间架吗? 285

什么是笔意? 285

为什么书皆先作意? 285

作书用何意法? 286

不用意书能佳吗? 286

为什么说作书要法具备? 287

身、心、手、笔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87

何谓筋骨血肉? 287

何谓血脉? 288

怎样能得风神? 288

作书怎样用笔最适宜? 289

何谓风神、老劲? 289

为什么说笔法运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务必尽于精熟? 289

作书的一向规程是什么? 290

何谓书法之“规矩”? 290

如何结字? 291

应该如何作书? 291

为什么说作书妙处在随意所如,自成体势? 292

何谓“金刚努目”? 293

何谓成书? 293

怎样工书? 294

唐代卢携取历代法书删繁选要,为目有八,是何内容? 294

写出好的书法作品难在哪里? 295

作书的基本技巧是什么? 295

作书的诀窍在哪里? 295

作书有哪六种用笔? 295

为什么作书必不作正局? 296

若书一纸字画应如何安排? 296

书法奇特秘诀从何而来? 297

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为最难? 297

怎样成一家之法? 297

如何学得古人“稳适蕴藉”? 298

何谓“鼓努为力”? 298

“计白当黑”出自何人之口? 298

何谓“金刀割净,玉尺量齐”?创作作品怎样才能达到洁净精微? 299

何谓“黑气满纸”? 299

什么才算合宜的布置? 299

应当怎样安排一幅字? 300

为什么作书先从平正开始? 300

“始于平正”与“终归平正”有何不同? 300

为什么说“书宜平正,不宜攲侧”? 301

为什么说真书以平正为善是世俗之论? 301

作书如何做到平正安稳? 302

何谓“截拽”? 303

什么叫“气韵”?“节奏”、“韵律”和“气韵”有什么关联? 303

以稚笔能求韵致吗? 304

作书“草率”最难吗?如何理解“草率”二字的含义? 304

作书放纵可以吗? 305

如何理解书曲中有直,直中有曲? 305

书法姿媚就不好吗? 305

“苍劲”与否如何区别? 306

为什么说作书不能尽仿古人和专务遒劲? 306

书法怎样才能传神? 306

为什么“字之为义取孳乳浸多”? 307

学书法重在得笔。什么叫得笔?怎样得笔? 307

如何做到心思微,魄力大? 308

怎样做到笔画“多少”、“肥瘦”形异而实同? 308

如何求得古人笔法? 308

“取姿致何如尚气格”对吗? 309

为什么书惟师秦汉魏晋,才气格高古? 310

何谓虚实相生? 310

作书为什么讲究笔实墨沉? 311

书到何时为真熟? 311

为什么说学书如射箭? 311

为什么说学书如用兵? 311

为什么说学书如蜂酿蜜,积千家米煮成一锅饭? 312

为什么说学书如参禅? 312

为什么说学书如学仙,贵入神? 313

为什么说学书如穷经? 313

“作字须求熟中生”道理何在? 313

何谓“擒纵”? 313

何谓取正应,取反应?作书不俯仰照应行吗? 314

“一笔成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准”道理何在? 315

“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是何种执法形成的? 315

什么叫“巨石当路,枯槎架险”? 315

什么叫“秋蛇缠物,春林落蕊”? 316

什么叫“脱易不收,轻锁任意,全无纪律,随手弊生”? 316

人常见老书法家作书直来直去,我们“每作一波,常三过折”,“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是否还有必要? 316

作书笔笔应如何处置? 317

作书为何要“笔必断而后起”? 317

如何做到笔断而后起? 317

何谓“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317

书法如何取得遒丽? 318

何谓“牝牡相得”? 318

为什么说书法须有气象? 318

为什么说作书贵一气贯注?“气”从何来?如何求“气”? 319

什么是“一气贯注”?“一气贯注”全靠预先安排吗? 319

为什么说书以神气冲和为妙? 320

何谓心忘手,手忘笔? 320

书有哪“二为”? 321

何谓“体用兼收,脱化无我”? 321

啥是学书者的“二观”? 321

何谓散、结? 322

书法“劲”、“圆”的内涵是什么? 322

书何谓有病,何谓无病?“病笔”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如何对待? 322

什么是毛病笔画?“笔画造型八病”是怎样形成的?如何纠正? 324

何谓“忽笔”? 325

如何救治轻靡之病? 325

怎样改变绵弱之症? 325

笔何谓是“软”? 326

应如何理解“绵软”二字? 326

作书为什么不可信笔? 326

如何破信笔之病? 327

为什么说作书信笔不可,太矜意亦不可? 327

用笔“着意”与“放意”在作品中会显示什么意象,如何克服? 327

为什么说书字不必造作? 328

如何免堕、飘二病? 328

何谓板、刻?不使笔笔成板、刻样的诀窍是什么? 328

天分高宜患的毛病在哪儿? 329

何谓茂密、雄强,二者是否有相通之处? 329

何谓“坼壁路”、“屋漏痕”? 330

“屋漏痕”、“壁坼”、“印印泥”、“锥画沙”、“折钗股”的含义是什么? 330

如何求得“屋漏痕”、“折钗股”? 331

怎样理解锥画沙、印印泥? 331

用笔如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壁坼,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31

张长史折钗股,颜真卿屋漏痕,王羲之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用的同是一种什么笔法?学书者如何确立自己的风格? 331

书写篆、隶、草、章时如何使性情得到发挥? 332

学者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是性情使然吗? 333

何谓情性? 333

为什么说书之首务是理性情? 334

明末清初傅山的作书原则是什么? 334

为什么书要与其工也宁拙,与其弱也宁劲,与其钝也宁速? 334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在书法中的地位是什么? 335

巧拙笔画是怎样写成的? 335

巧好、拙好? 335

何谓“大巧若拙”? 335

为什么说作书要拙多于巧? 336

书之大巧如何求? 336

如何认识书法的“正奇”? 336

欲求奇、正从何来? 337

书法以何为“奇”? 337

如何求得书法之“奇”? 337

如何理解迹似奇而反正? 338

如何把握下笔的最好时机? 338

如何求得字外有笔的技巧? 338

汰烂漫、避凋疏从何处着手? 338

如何辨提、按? 339

裹笔与不裹笔的不同之处在哪儿?包世臣认识的偏面性在哪儿? 339

何谓振、摄二法? 341

书贵速而贱迟,对吗? 341

草书练到什么时候能出佳作? 341

书为什么说不贵苦、不贵作? 341

为什么说作书须定宗旨? 342

书作到什么时候乃为合拍? 342

书法怎样呈现新理异态? 342

为什么说自立之体是书家大要? 343

书为什么提倡变?怎样变? 343

为什么说为书之妙,专在应变?应变应从哪两个方面着手? 344

为什么说“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 344

何谓“不主故常”? 345

书法如何求和?和与变是什么关系? 345

为什么涩、快、重、轻等笔的用法要相适应地配合着运用? 345

字法一样而因人体势多异,为什么? 346

创作时达不到理想效果,怎么办? 346

为什么闲窗自怡、废纸败笔往往得心应手,而一遇精佳纸笔或客人就感到不顺势?如何祛除此弊? 346

古人得佳帖数行专心学之,便能名家,我们为何要博览群帖? 347

为什么说作书要发挥自己性灵,切莫寄人篱下? 347

为什么说学书须得趣? 347

书何谓尽善尽美? 348

枯燥重湿、浓淡相间如何得到? 348

怎样才能机致相生? 348

何谓作书者的“本领”? 349

字有二法,一曰用笔,二曰布置,如何讲究? 349

书写笔画尤为注意的是什么? 349

为什么说作字须攒捉? 349

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捉”吗? 350

何谓中画之法? 350

世人作书往往篆、隶各成一家,真、行、草自成一家,为什么? 350

为什么书坛言羲、献则怡然,言悦、谌则惘然? 351

作书不取古法行吗? 351

书法不求法能自成一家吗? 352

倍加练习,仍没有进步,原因何在? 352

“笔笔造古意,字字有来历”是作书的标准吗? 352

为什么说学书要善于取舍? 353

为什么说学书必须有心? 353

如何学古人之长,舍古人之短? 353

为什么书法要求神韵于法外? 355

书法之要,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怎样离? 356

为什么说书家贵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356

结字即为部署吗? 357

作字惟有用笔与结字,当怎样用笔与结字? 357

为什么说学书用心不可杂? 357

为什么说书当肇于自然? 358

为什么说胸中空洞无物,即便摹锺刻索,也只成一染纸匠耳? 358

为什么说“书以才度相兼为上”? 358

书怎样避免为他人写照? 359

为什么说书不求人爱之为难? 359

为什么说“学书者务益不如务损”? 359

为什么说学书长期坚持必有好处? 359

书无百日功吗? 360

古代法书有锋锷吗? 360

作字有主笔吗? 360

为什么作篆宜用尖笔? 360

为什么说作篆须熟于画方运圜,始可下笔? 361

如何避免篆书描字? 361

篆之所尚,莫过于筋,然筋患其弛,亦患其急,如何祛除二病? 361

解决落笔难的问题,当从汉分中求之吗? 362

前代书家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用笔”的,赵孟頫提出的“用笔千古不易”对吗? 362

榜书如何执笔? 363

五指包管宜书多大尺寸的字? 363

为什么说写榜书用方笔最难? 364

榜书以什么格调安排章法为好? 364

作书时大字小字如何对待? 364

“小字展令大,大字蹙令小”,应如何理解? 364

“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蕴含的是什么意思? 365

大、小字展促好,还是相称好? 365

书写行书应注意什么? 365

怎样作行书? 366

行书以何为贵?行书应如何运笔? 366

草书妙处学久能自知吗? 367

草书点画怎样书为尚? 367

何谓草书,如何作草? 368

作草如何下笔?如何行笔? 369

作草谨记什么? 369

草书应如何结体? 369

草书结体庸俗的毛病有哪些? 369

草书怎样增减笔画? 370

作草最忌什么? 370

作草是萧散好,还是连绵好? 371

为什么说作草须逐字写过才能作? 371

草书的微妙之处在哪儿? 371

人言草书自有法,并非从字体上说,究竟何者为草法? 372

何谓“草情篆韵”? 373

何谓“草情隶韵”? 373

渴笔从何而来? 373

为什么说书草书静思闲雅发于中虑? 374

草书不草能佳吗? 374

为什么说作草当先取法章草,然后鼓之以奇崛? 374

学草书如何求得高情逸韵? 375

行草之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375

什么叫合、乖?有哪五合五乖?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到书法家的艺术创作? 376

草书的笔画与他书有何相通之处? 377

学草书仅靠大胆行吗? 377

为什么说草书尤重笔力? 377

真、草如何结合?作真如草、作草如真是何道理? 377

什么样的字才称得上书法作品? 378

何谓“沉着痛快”? 379

如何理解“沉着痛快”在书作中的妙用? 379

沉着顿挫与变化牵掣在草书中的作用是什么? 380

何谓草书浪作? 380

草书如何用笔? 380

作草的捷径是什么? 380

为什么说“以章程作草,笔笔皆留;以飞动作楷,笔笔皆舞”,书都能够工妙? 381

作草于承接处应如何注意? 381

作楷与作行草用笔是一个道理吗? 382

怎样求得字韵?如何取韵? 382

为什么说书法之秘难传于笔札之间? 382

为什么说“字学,以用敬为第一义”? 383

为什么说“书之功夫,更在书外”? 383

四 器具 收藏 鉴赏类 387

什么样的毛笔适宜作书? 387

免毫好还是羊毫好? 387

长锋笔用墨的润燥在不同书体中应如何运用? 387

不选择好的笔墨行吗? 388

作书选羊狼毛笔、白蜡纸可以吗? 388

精良毛笔是如何制作的? 389

好的毛笔具有什么功能,怎样利用毛笔写出方圆的笔画? 390

作书为什么要纸墨精佳? 391

求意趣用笔腰好还是用笔尖好? 391

书中锋与选笔有什么关系? 392

使用纸应注意什么? 392

“矾纸”、“生纸”的用法是什么? 392

宣纸作书有什么好处?它有哪些品种?怎样鉴别宣纸的优劣? 393

作榜书宜选什么样的纸笔工具为佳? 394

我国有何名贵砚台? 394

如何鉴别真伪端璞? 395

笔墨砚应如何使用? 396

为什么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96

如何正确使用“软笔”和“硬笔”? 397

今人书法与古人书法有何区别? 397

怎样善学善鉴? 398

收藏书法须有心鉴之明,何谓耳鉴、目鉴、心鉴? 398

鉴定书法要真手真眼,何谓真手真眼? 399

何谓真知书? 399

如何鉴评书法的品格? 400

何谓“不激不厉”? 400

评鉴书法的要诀是什么? 401

书分哪五品? 401

如何分辨真迹、仿书? 401

何谓中和、肥、瘦? 402

书法收藏必须认清真伪优劣,古帖的真伪优劣如何精察? 402

何谓“冲头货”? 403

何谓“中和”?为什么说和谐之道是历代书法的主潮流和书法家的永恒追求之道? 403

何谓“老少”? 405

如何鉴定“老少”的优劣? 405

如何理解书法的“神化”? 406

论书为什么不可遗漏一个“深”字? 406

何谓“名手书家”? 406

什么样的字才许入书家之门? 407

书到什么时候美到极处? 407

书到什么时候工到极处? 407

天资学问对书法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407

如何认识资学,从而发挥自己的才能? 408

书法作品为什么能够流传后世? 409

用什么方法识别二王遗墨? 409

人们对书法作品的美感都是一样吗? 410

俗人书可贵吗? 410

苏轼“书以人贵”有哪些论述,如何正确理解? 411

为什么说立品是学书第一关? 411

为什么说不能以笔墨定人品? 412

为什么说“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必善书”? 412

“书如其人”对吗? 412

人正是否书正? 413

“故书也者,心学也”,为什么? 413

为什么说“写字者,写者也”?书法家不同的线条会带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好的书法应具有什么样的线条? 413

什么是“字为心画”? 414

作书有什么好处? 415

作书与写文章、电脑打字相比,书法的珍贵之处在哪里? 415

为什么说学书是人生一乐? 416

学书为什么学不厌倦? 416

学书为什么不必计其工拙? 416

为什么有人初学多可观,而后便不成书了? 416

为什么说书须有知音? 417

学者对学书抱何种态度? 418

学书招致俗议怎么办? 418

古人是如何应酬作答的? 418

为什么技法全部学到手还不能算达到完善地步?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