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激动人心的一幕 1
第一章 历史的回顾 9
一位解放军军官的遭遇 9
回乡的见闻 12
历史踪迹的探溯者 20
直言进谏 22
可以想见的结局 38
在困难的日子里 40
刘雪海一家人 48
农民思想家杨伟名 53
暧昧的处理 76
日趋严峻的形势 79
最后的岁月 83
涝河畔的沉思 89
第二章 伟大的转折 99
变化开始了 99
姚生泉和他的《中国农村变革实录》 108
事情远没有这样简单 123
在质疑声中前进 126
问题在上面 130
中央必须说话 133
安徽率先站起 137
乍暖还寒的日子 141
“熊不下”的孟家坪 145
挡不住的春潮 152
在希望的田野上 157
中流砥柱 161
历史的关键时刻 167
我要群众 176
注定将载入史册 180
第三章 艰难的步履 191
怀揣问号走洛川 191
李新安其人 194
激情澎湃的岁月 201
惊人的效益 205
贫穷压着,你还能有啥选择 210
我栽下的苹果不让我吃了 215
凤凰涅槃 224
步步深入的“一号文件” 230
转变观念真难 234
“大珊瑚”前的遐思 238
人民需要教化和引导 241
第四章 黄土高原上的绿色革命 255
安塞腰鼓与陕北老黄风 255
越穷越垦 越垦越穷 260
这究竟是什么逻辑 262
吴起的破冰起航 268
郝飚和他的一班人 275
历史的机遇 282
绿色的希望 287
有作为才能有地位 295
让几亿农民受益 299
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持续努力 303
第五章 身边的人和事 313
偶然碰上的出租车司机 313
镇委书记何文辉 317
闫家坪村印象 322
农村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326
闫蛮升和许巧莲 330
变化中的羊山村 336
农民太高兴了,太感激了 343
拥护民主选举制度 347
故乡十二盘 350
对村民自治的讨论 354
农民并不认可民主海选村干部 359
子女接受教育成为农民普遍的负担 370
农村儿童的走与留 374
越念书,家就越穷 379
低保政策的是与非 383
问题出在哪里 388
警惕不良习惯势力的侵蚀 393
第六章 村庄会消失吗 407
农村到底怎么了 407
势不可当的打工潮 410
朝县上走,朝市上走,朝省城走 415
栓栓的遭遇 421
假如能够小十几岁 426
聪明能干的蛮巧 430
政府应当作为 438
年轻人的选择 443
他们还会回去吗 446
将来谁来种地 453
变化中的农村人 459
迎接未来的村庄 464
第七章 探讨与思考 471
既不能说好,也无法说坏 471
气势磅礴的组歌 477
专家和农民的两悖 486
对土地私有化的探讨 493
盘古开天地 这是头一回 501
不能仅从书本和理论上去破解“三农” 507
事情真的这样简单吗 511
第八章 田野依然充满希望 521
靖边的《七笔勾》 521
黄家峁为什么获得成功 529
摆脱贫穷的根本出路 538
池河畔的明星村 546
全新的养猪水平和养猪理念 551
许多事情仅靠农民自身是难以实现的 55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59
田野依然充满希望 564
第九章 寻找我们的精神家园 571
从神木人的暴富说起 571
韩老四一家人 573
这日子,好到天堂了 575
富裕起来的背后 579
幸福在哪里 581
经济发展必须有道德支撑 585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590
政策不能只有享用和鼓励 595
从吃饭说起 599
政府该不该管 604
为什么就不能慢一些 608
想想生活的本质 615
难道中华文化肩负的任务就是这些 620
恰恰是被自己的“聪明”所害 623
刻不容缓地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 627
后记 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