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部分 理论探索 9
第一章 大国崛起理论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能性 9
第一节 大国崛起理论主要流派分类 10
第二节 大国崛起理论主要流派的比较分析 17
第三节 大国崛起理论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27
第二章 中国崛起与未来亚太新秩序 37
第一节 亚太地区权力结构的特点 38
第二节 亚太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总体认识 40
第三节 亚太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政策可能选择 43
第四节 中国崛起与未来亚太格局的变化 47
第二部分 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知 53
第三章 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识与政策反应 53
第一节 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差异 54
第二节 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认知差异形成的原因 59
第三节 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认知差异的政策表现 65
第四章 东盟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对策——以建构主义社会化理论为主要视角 75
第一节 建构主义“规范社会化”学说 77
第二节 东盟规范的形成 80
第三节 东盟规范对中国的社会化过程 85
第四节 案例分析:东盟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相互社会化 95
第五章 菲律宾媒体上的中国形象——以《马尼拉公报》为例 111
第一节 菲律宾《马尼拉公报》关于中国的具体议题 113
第二节《马尼拉公报》中的中国形象 117
第三节《马尼拉公报》对中国报道的特点 128
第三部分 印度、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政策选择 133
第六章 印度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原因探究与应对之策 133
第一节 印度对中国崛起的认知 133
第二节 原因剖析:个人、国家和体系层面的解释 136
第三节 消除中国负面形象:理论与实践 146
第七章 印度对中国的认知——以《印度时报》(Times of India)2010年对华报道为视角 150
第一节《印度时报》2010年对华报道概况 150
第二节《印度时报》2010年对华积极正面报道 153
第三节《印度时报》2010年对华消极负面报道 164
第四节从《印度时报》报道看印度对中国崛起的认知 171
第八章 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及政策选择 174
第一节 俄罗斯主流媒体对华报道总体分析 174
第二节 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崛起的认识 182
第三节 俄罗斯学术界对中国崛起的探讨 189
第四节 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政策选择 193
第四部分 日本、澳大利亚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反应 207
第九章 日本知识界对中国崛起的认知 207
第一节 研究框架、对象和时间跨度的说明 208
第二节 崛起的中国是否对日本构成威胁 209
第三节 中国崛起对日美同盟是否构成威胁 225
第四节 中国崛起是否对日本的东亚外交构成威胁 235
第十章 澳大利亚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反应 246
第一节 澳大利亚学术界对中国崛起的认识 247
第二节 澳大利亚公众及媒体对中国崛起的反应 254
第三节 澳大利亚政府对中国崛起的应对策略 256
第十一章 中美澳三边关系与未来亚太新秩序的挑战——[澳]休·怀特著《中国抉择:为什么美国应当分享权力》评介 260
第一节休·怀特《中国抉择:为什么美国应当分享权力》主要观点 261
第二节 亚洲协调机制建立的挑战 263
第三节 中国崛起形势下的中美澳三边关系 266
第五部分 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 273
第十二章 美国知识界对中国崛起的认知 273
第一节 研究框架和时间跨度 274
第二节 第一期: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崛起和“中国威胁论”讨论的开始 275
第三节 第二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崛起和“中国威胁论”讨论的升温 281
第四节第三期:21世纪初美国知识界对中国崛起的认知 285
第五节第四期:“9·11”事件到金融危机 290
第六节 第五期:金融危机后 299
第十三章 美国知识界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及政策影响——以智库为重点 316
第一节 美国知识界对中国崛起认知的主要流派 320
第二节 美国四大智库对中国崛起的论争 333
第三节 美国知识界对中国崛起认知的政策影响 351
结论 363
参考文献 369
后记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