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素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9889818094
  • 页数:22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理论依据 2

第一节 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 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世界性哲学 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一种民族性哲学 3

三、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 6

第二节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7

一、作为绝对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7

二、作为相对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7

第三节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11

一、共性之所在 11

二、共性离不开个性 14

第二章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现实根据 17

第一节 时代变化与中国化形态 17

一、同一种哲学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形态 18

二、时代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和转折通常是哲学形态改变的契机 20

三、哲学形态的时代性与条件性 22

第二节 现实需要与中国化形态 25

一、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形态 26

二、现实选择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改变 28

第三章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哲学文化背景 35

第一节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前期探索 35

一、严复 36

二、康有为 39

三、梁启超 42

四、孙中山 46

第二节 西方哲学中国化探索的继续推进 49

一、胡适和西方实用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49

二、李大钊、陈独秀、梁漱溟和西方柏格森哲学的中国化 51

第三节 西方哲学中国化探索的理论收获期 54

一、冯友兰 54

二、熊十力 57

三、贺麟 59

四、金岳霖 60

五、“民生哲学”“唯生论”及“力行哲学” 60

第四节西方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比较 62

一、共同之处 63

二、不同点 64

第四章 中国化形态与人类思想文化交流发展的一般规律、程序 67

第一节 中国化符合人类思想文化交流发展的一般规律 67

一、中国有使外来思想文化本土化的传统和能力 68

二、其他民族同样有将外来思想文化本土化的做法 72

第二节 中国化与外来思想文化本土化的一般程序 77

一、选择与取舍 77

二、寻找结合处 83

第五章 毛泽东与中国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96

第一节 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根基 96

一、统治阶级思想文化的教育和影响 96

二、非统治阶级思想文化的教育和影响 102

三、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作用和影响两重性的具体分析 107

第二节 对西方思想文化的了解和接受 115

一、《盛世危言》——最早的了解 116

二、《新民丛报》——全面的接触 119

三、半年自学——系统的启蒙 122

第三节 特有的人生阅历和丰富的革命实践 127

一、特有的人生阅历 127

二、丰富的革命实践 130

第六章 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 13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初步意识 135

一、李大钊 136

二、李达 13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清醒认识 13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根本原则 13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方法 13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论述 140

一、“中国化”改为“在中国具体化” 141

二、“中国化”提出的时机和条件 142

第四节 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作 144

一、《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国化的典范 145

二、《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中国化的典范 147

第七章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成要素和深刻内涵 149

第一节 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构成要素 14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概念、范畴 150

二、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精华的吸收、利用和改造 151

三、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提升 154

第二节 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内涵 158

一、学术界的各种不同见解 158

二、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内涵 160

第八章 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路径 16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结合 163

一、结合的前提 164

二、结合中的地位问题 164

三、结合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165

四、毛泽东的率先垂范 166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结合 169

一、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 170

二、结合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科学性 172

第九章 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特色 182

第一节 认识哲学 182

一、“哲学就是认识论” 182

二、认识论为什么会被如此重视和强调? 183

第二节 方法哲学 186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特性? 187

二、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方法哲学 188

第三节 群众哲学 191

一、为什么说中国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群众哲学? 192

二、如何理解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群众性? 193

三、中国特色的形成原因 194

第十章 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 198

第一节 成功经验 198

一、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充分继承和利用 198

二、高度重视实践经验的哲学总结和哲学提升 199

第二节 失误教训 200

一、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中封建、落后内容的消极影响 200

二、中国化过程中某些关系的处理失当 203

第十一章 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探索 209

第一节张岱年的探索 209

一、探索的特有方式和个性特征 209

二、探索的特殊途径和方法 210

第二节 李达的探索 213

一、如何理解系统化与中国化的关系? 213

二、《社会学大纲》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214

第三节艾思奇的探索 216

一、实现了中国化的“初步” 217

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和原则,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然性,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深刻内涵、表现形式和理论成果 218

第四节冯契的探索 220

一、学术界已有的研究 221

二、贡献和特色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