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佛教平等观要义 15
第一节 佛教平等观的含义 15
一、平等:一个备受关注的永恒话题 15
二、佛教平等观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19
第二节 佛教平等观的历史形态 28
一、佛教的演变发展概况 28
二、原始佛教的平等观:“一切众生悉皆平等”“四姓平等” 30
三、大乘般若学的平等观:“性相平等”“怨亲平等” 35
四、大乘中观学派的平等观:“不二平等” 40
五、中国佛教各宗的平等观:“佛性平等”“心佛平等” 43
第二章 佛教平等观的论证 48
第一节 缘起论:佛教学说的最高原理 48
一、佛教缘起论的基本观点 49
二、缘起论对佛教平等观的理论意义 53
第二节 空论:佛教平等观的本体论依据 56
一、空论的基本观点 57
二、空论对佛教平等观的理论意义 60
第三节 佛性论:佛教平等观的心性论依据 62
一、佛性论及其演变 63
二、佛性论对佛教平等观的理论意义 68
第四节 业力果报论:佛教平等观的现象论依据 71
一、业力果报论的基本观点 71
二、业力果报论对佛教平等观的理论意义 78
第三章 佛教平等观的践行 82
第一节 佛教伦理的基本精神 83
第二节 佛教平等观在自我身心关系中的体现 86
一、透过“性相平等”识得“无我” 87
二、“果报平等”故“人身难得” 92
第三节 平等观在人与人(社会)关系中的贯彻 99
一、“自他不二”,故“自利利他” 99
二、“凡圣不二”故“人圆佛成” 103
第四节 平等观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运用 108
一、“依正不二”建设生态“净土” 108
二、“众生平等”故应“惜生护生” 113
第四章 佛教平等观的特性 118
第一节 世俗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118
一、佛教平等观既具世俗性又具超越性 119
二、诸多平等命题本身直接体现出世俗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129
第二节 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 134
一、实现平等终极目标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 134
二、业力果报平等内蕴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 140
第三节 生命观、自然观和理想价值观的统一 143
一、佛教平等观的生命观 143
二、佛教平等观的自然观 147
三、佛教平等观的理想价值观 151
第五章 佛教平等观的现世伦理价值 156
第一节 佛教平等观关于自我身心关系的伦理启示 157
一、佛教平等观关于自我身心关系的主要观点 157
二、佛教平等观关于自我身心关系的伦理启示 166
第二节 佛教平等观关于人我关系的伦理启示 171
一、佛教平等观在人我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171
二、佛教平等观关于人我关系的伦理启示 176
第三节 佛教平等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启示 180
一、佛教平等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观点 181
二、佛教平等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启示 184
结语 对待佛教平等观的应有态度及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192
参考文献 206
后记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