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部分 学术综述 3
第一章 “侗歌研究”五十年——从文学到音乐到民俗 3
第一节 文学眼光:歌辞研究 4
一、“歌”、“诗”之混 8
二、“语”、“文”之别 11
三、侗、汉对照 14
第二节 音乐世界:歌曲比较 21
一、无声到有声 30
二、音阶与调式 31
三、歌种与分类 32
四、多声与合唱 34
五、汉式和侗式 37
第三节 民俗考察:族群与文化 39
一、歌、俗关系 44
二、“歌”的起因 46
三、“唱”的形式 47
四、“歌”的功能 50
五、“唱”的传承 52
六、“雅”“俗”互动 56
第四节 几点讨论 59
一、百年历程,前后两段 59
二、学科分工,由外及内 60
三、“事像”、“文本”,相关、离合 61
第二部分 田野考察 65
第二章 小黄歌节考 65
第一节 关于节日 66
一、名称之疑 66
二、“原型”追踪 70
三、八月十五 73
四、“歌节”的出现 75
第二节 关于小黄 80
一、地名三解 81
二、现场素描 86
三、历史简介 90
四、环境生态 98
第三节 关于歌俗 101
一、“嘎老”——曲调和语言 103
二、“行嘎”——组织和传承 110
三、“哆嘎”——仪式和功能 121
第四节 节日实录 142
一、旅途、进寨 142
二、在玉姣家 145
三、村里的情况 146
四、来客、对歌 148
五、“拦路歌”及其现代“表演” 151
六、歌节赛歌,河边斗牛 154
七、侗戏表演、送客 156
八、尾声 157
第三章 高安歌会记 159
第一节 相关情况 159
一、事由与背景 159
二、“歌会”概况 161
三、“相思”由来 162
四、跨“省”交往 164
第二节 沿河行程 168
一、主寨迎宾 168
二、客寨响应 172
三、拦路—祭萨 175
四、以歌相会 188
第三节 分析评述 195
第三部分理论研讨 207
第四章 无字传承“歌”与“唱”——关于侗族歌俗的人类学研究 207
引言:“族群歌谣学”的可能和必要 207
第一节 歌的分布——南方少数民族歌谣文化群落比较 210
一、歌手——歌班——村寨——洞款(乡县) 212
二、北部——南部——侗族族群 213
三、壮侗——苗瑶——西南族群——人类“共像” 216
第二节 “唱”的过程——“歌唱”与“文本” 221
一、“唱”和“听”的共享互动 223
二、声音的感悟与发扬 225
三、在“空气”和“光”之中传播 229
四、结语 231
第五章 侗族大歌:“文本”与“本文”之间的相关和背离 232
第六章 历史之维和生命之维——侗歌与“原生态” 249
附录 261
第七章 传统的保存:更近还是更远?——关于侗歌“入世”的答问 261
第八章 侗歌还会再唱吗?——贵州榕江考察记 272
参考文献 283
后记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