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训练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于久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0943341
  • 页数:3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介绍了武术散打的技能、智能、体能、心能的训练及散打运动的训练理念、规律、教学、训练方法、赛前训练、教练员临场指挥等内容。

第一章 武术散打运动概述 1

第一节 运动项目的名称与定义 1

一、武术散手的定义 1

二、武术散打的定义 3

第二节 武术散打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6

一、武术散打运动的起源 6

二、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 8

第三节 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与功能 13

一、武术散打运动的技术特点 13

(一)技法内容的完整性强 14

(二)技法实用的优越性大 16

(三)技法使用的灵巧性高 17

二、武术散打运动的价值功能 18

(一)健身功能 18

(二)防身功能 18

(三)修身功能 19

(四)审身功能 19

第二章 武术散打运动模式的原理与标准化 20

第一节 武术散打运动模式的原理 20

一、武术技击的对抗性原理 21

二、武术技击的继承性原理 22

三、武术技击的运动性原理 24

第二节 武术散打运动模式的行为准则 25

一、有利于保证安全 27

二、有利于技术发挥 29

三、有利于裁判操作 30

第三节 武术散打运动模式的标准化 31

一、武术散打运动模式标准化器物层面的核心要素 32

二、武术散打运动模式标准化技术层面的核心要素 33

三、武术散打运动模式标准化理论层面的核心要素 33

四、竞赛改革不能破坏运动模式标准化的核心要素 33

第三章 人体运动功能系统的构建 35

第一节 人体运动功能系统导论 35

一、构建人体运动功能系统的原由 35

二、人体运动功能系统概念的嬗变 36

第二节 人体运动功能系统的结构和要素 38

第三节 构建人体运动功能系统的意义 41

一、能够认识运动训练的本质规律 41

二、能够得出竞技体育制胜规律的结论 41

三、能够统一体育学的相关概念 41

四、能够成为术科教材内容的新载体 42

五、能够弥合体育理论学科与实践脱节的裂痕 42

第四章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技能及其训练 43

第一节 技能与技术释义 43

一、技能释义 43

二、技术释义 45

第二节 武术散打的技法 47

一、预备法 47

二、步法 50

三、拳法 52

四、腿法 56

五、摔法 62

六、跌法 71

七、连击法 74

八、调动法 74

九、进攻法 81

十、防守法 87

十一、反击法 89

第三节 武术散打的技法分析 91

一、武术散打的技法原理 91

(一)技术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92

(二)技术符合时间、空间原理 93

(三)技术符合相生相克原理 93

(四)技术符合竞赛规则原理 94

二、武术散打的技术要求 95

(一)动作速度快 95

(二)动作力量大 95

(三)动作力点长 95

(四)动作用力准 96

(五)动作重心稳 96

(六)动作无预兆 96

(七)动作转换活 97

(八)动作方法巧 97

第四节 武术散打的技法运用 97

一、武术散打技法运用的空间特征 97

(一)进攻的击点 98

(二)运行的路线 98

(三)身体的面向 99

(四)间隔的距离 100

二、武术散打技法运用的发展规律 100

(一)初级阶段以拼为主 101

(二)中级阶段反击为主 101

(三)高级阶段进攻为主 102

三、武术散打技术规范的动态调节 103

(一)针对目标变化的动态调节 104

(二)针对距离变化的动态调节 105

(三)针对姿势变化的动态调节 106

四、武术散打技法运用的要素 107

(一)选择时机 107

(二)选择技法 111

(三)选择部位 113

五、武术散打技法运用的对策 114

(一)内动打抢攻 115

(二)小动打迎击 116

(三)大动打反击 117

第五节 武术散打运动员技能训练的要求 118

一、不能有错误 118

二、不能漏时机 119

三、不能往后退 120

第五章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智能及其训练 122

第一节 武术散打运动员智能概论 122

第二节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观察力 124

一、观察对方的间隔距离 125

二、观察对方的内心活动 126

三、观察对方的姿势状态 126

四、观察对方的动态规律 127

五、观察对方的使用技法 128

六、观察对方的战术意图 128

第三节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注意力 129

一、提高训练的注意力 130

二、感知对方的注意力 131

三、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131

四、转移对方的注意力 132

第四节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思维力 133

一、技术思维 134

二、运用思维 135

三、战术思维 135

四、训练思维 136

第五节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记忆力 138

一、技法动作的记忆 141

二、技法与时机对应关系的记忆 142

三、技法与技法对应关系的记忆 143

四、战术形式的记忆 144

五、重点内容的记忆 145

六、综合内容的记忆 146

第六节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想象力 147

一、想象比赛时的智能要求 148

二、想象比赛时的技能要求 148

三、想象比赛时的体能要求 149

四、想象比赛时的心能要求 149

五、想象技法运用的创新 149

第七节 武术散打的战术 151

一、武术散打战术概论 151

二、武术散打的战术原则 153

(一)按技法功能的原理设计战术 153

(二)按进攻和反击兼顾的原理设计战术 154

(三)按控制与反控制的原理设计战术 154

(四)按知己知彼的原理设计战术 155

(五)按灵巧多变的原理设计战术 157

三、武术散打的战术形式 157

(一)佯攻战术 158

(二)多点战术 159

(三)直攻战术 159

(四)强攻战术 159

(五)迂回战术 160

(六)重创战术 160

(七)制长战术 160

(八)制短战术 161

(九)突袭战术 161

(十)体力战术 162

(十一)心理战术 162

(十二)边角战术 162

(十三)下台战术 163

四、武术散打的战术训练 163

(一)武术散打战术训练的任务 163

(二)武术散打战术训练的方法 164

第六章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体能及其训练 167

第一节 武术散打运动员体能概论 167

第二节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168

一、最大力量的训练 169

(一)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支配肌肉工作的能力 169

(二)通过增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来提高最大力量 171

二、速度力量的训练 173

(一)速度力量训练的原理 173

(二)速度力量训练的要素 173

(三)速度力量训练的方法 174

三、力量耐力的训练 175

(一)力量耐力训练的原理 175

(二)力量耐力训练的要素 175

(三)力量耐力训练的方法 176

第三节 速度训练 176

一、速度的表现形式 177

(一)反应速度 177

(二)动作速度 178

(三)位移速度 178

(四)动作频率 179

二、速度训练的要素 179

(一)练习强度 179

(二)练习的持续时间和训练量 179

(三)间歇时间 180

三、速度训练的方法 180

(一)反应速度的训练方法 180

(二)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 181

第四节 耐力训练 182

一、耐力训练的原理 182

二、耐力训练的要素 183

(一)训练强度 183

(二)持续时间 183

(三)间歇时间 184

三、耐力训练的方法 184

(一)提高有氧耐力的方法 184

(二)提高无氧耐力的方法 184

(三)提高混氧耐力的训练方法 185

第五节 柔韧训练 185

一、柔韧训练的要素 186

(一)拉伸强度 186

(二)拉伸速度 186

(三)练习量 186

(四)间歇时间 187

二、柔韧训练的方法 187

(一)动力拉伸法 187

(二)静力拉伸法 187

第六节 抗击力的训练 187

一、抗击训练的方法 188

(一)自我击打法 188

(二)互相击打法 188

二、抗击训练的要求 188

(一)循序渐进 188

(二)持之以恒 189

(三)注意恢复 189

第七节 身体形态训练 189

一、减少体重的训练 190

(一)加强耐力训练 190

(二)力量训练以大负荷为主 190

二、增加体重的训练 191

(一)加强小肌肉群的力量训练 191

(二)加强小负荷的力量训练 191

第七章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心能及其训练 192

第一节 武术散打运动员心能概论 192

一、心能概念的由来 192

二、心能概念的定义 193

第二节 运动员的意志力 194

一、运动员意志力的主要特征 195

(一)追求目标的特征 195

(二)主观能动的特征 195

(三)战胜困难的特征 196

(四)激发能量的特征 196

(五)超越极限的特征 197

二、运动员意志力的影响因素 197

(一)动机 198

(二)责任心 199

(三)自信心 201

(四)激励 203

三、运动员意志力的表现形式 206

(一)勤奋与懒惰 206

(二)顽强与软弱 207

(三)拼搏与退缩 208

第三节 运动员的情感力 208

一、运动员情感力的主要特征 209

(一)情感力生理变化的特征 209

(二)情感力变化敏感的特征 210

(三)情感力两极延伸的特征 210

(四)情感力最佳阈值的特征 210

(五)情感力控制转化的特征 211

二、运动员情感力的影响因素 211

(一)外界刺激的客观条件 211

(二)承受刺激的主观能力 211

三、运动员情感力的表现形式 212

(一)淡定与焦虑 212

(二)兴奋与抑郁 213

(三)高兴与沮丧 213

(四)放松与紧张 214

(五)果断与犹豫 214

(六)勇敢与畏惧 214

第八章 武术散打的训练理念 216

第一节 武术散打训练理念概论 216

第二节 武术散打训练理念的内容 217

一、全面发展 217

二、以攻带反 221

三、突出特长 225

四、灵巧多变 229

第九章 武术散打训练的本质规律 233

第一节 武术散打训练本质规律概论 233

第二节 武术散打训练本质规律的内容 234

一、本质规律是事物的客观反映 234

二、本质规律在训练内容结构体系中的位置 237

第三节 武术散打训练本质规律的作用 238

一、确定智能训练的内容 238

二、规范技能训练的行为 239

三、决定体能训练的重点 240

四、明确心能训练的难点 241

五、衡量训练效果的标志 241

第十章 武术散打的教学法 243

第一节 武术散打教学的特点与要求 243

一、武术散打教学的特点 243

(一)武德为本贯穿始终 243

(二)动作规范注重实用 244

(三)以点带面触类旁通 244

(四)两人配合贵在默契 244

二、武术散打教学的要求 245

(一)严密组织保证安全 245

(二)仪表端庄口令洪亮 245

(三)精讲多练循序渐进 245

第二节 武术散打教学的阶段与步骤 246

一、武术散打教学技术形成的阶段划分 246

(一)泛化阶段 246

(二)分化阶段 246

(三)巩固阶段 247

(四)自动化阶段 247

二、武术散打教学内容安排实施的步骤 248

(一)掌握武术散打技法动作的基本技术 248

(二)提高使用技法的动作条件反射能力 248

第三节 武术散打的教学方法与练习形式 249

一、武术散打的教学方法 249

(一)讲解教学法 249

(二)示范教学法 250

(三)分解教学法 250

(四)完整教学法 251

(五)领做教学法 251

(六)模拟教学法 251

(七)纠错教学法 252

(八)口令教学法 252

二、武术散打教学的练习形式 253

(一)单人练习 253

(二)双人练习 253

(三)分组练习 254

(四)集体练习 254

第四节 武术散打的教学文件与课的结构 254

一、武术散打的教学文件 254

(一)教学计划 255

(二)教学大纲 255

(三)教学进度 255

(四)教学方案 255

二、武术散打教学课的组织结构 256

(一)准备部分 256

(二)基本部分 256

(三)结束部分 257

第十一章 武术散打的训练法 259

第一节 武术散打训练的目的 259

一、表现运动项目的最佳技术状态 260

二、表现竞技能力的最高水平 260

第二节 武术散打训练的特点 261

一、训练要素的全面性 262

二、训练手段的复杂性 263

三、训练要求的严格性 264

第三节 武术散打的训练原则 265

一、主观能动性原则 265

二、系统周密性原则 266

三、内容优化性原则 267

四、负荷适宜性原则 267

五、个体区别性原则 268

六、探索创造性原则 269

第四节 武术散打训练的方法 270

一、武术散打运动员智能训练的方法 271

(一)语言表达法 272

(二)观察认知法 272

(三)生疑提问法 272

(四)重复训练法 273

(五)想象训练法 273

(六)求异创新法 273

二、武术散打运动员技能训练的方法 274

(一)空击训练法 274

(二)击靶训练法 275

(三)攻防训练法 275

(四)护具训练法 276

(五)模拟训练法 276

(六)实战训练法 276

三、武术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277

(一)持续训练法 277

(二)间歇训练法 278

(三)循环训练法 278

(四)强度训练法 279

(五)负重训练法 279

(六)拉伸训练法 279

四、武术散打运动员心能的训练方法 280

(一)诱导训练法 280

(二)激励训练法 280

(三)变换训练法 281

(四)适应训练法 281

(五)意念训练法 282

(六)调气训练法 282

第五节 武术散打的击靶训练法 282

一、手靶训练法 283

(一)单个拳法击靶 284

(二)组合拳法击靶 285

(三)拳腿法组合击靶 285

(四)攻防击靶 286

(五)攻防反击靶 286

二、脚靶训练法 287

(一)无柄厚脚靶训练法 287

(二)有柄薄脚靶训练法 288

三、胸靶训练法 289

四、护具靶训练法 291

五、击头靶训练法 292

六、沙包训练法 293

七、假人训练法 294

第六节 运用武术散打训练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294

一、训练方法的针对性 295

二、训练方法的严谨性 296

三、训练方法的整合性 296

第十二章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训练疲劳与赛前训练 298

第一节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训练疲劳 298

一、训练疲劳的原理 298

(一)训练疲劳的定义 298

(二)训练疲劳的机制 299

(三)训练疲劳的影响因素 299

二、训练疲劳的作用 301

第二节 武术散打运动员训练的过度疲劳 301

一、过度疲劳的界定 301

二、训练疲劳的测定与监控 302

(一)生理指标测定与监控 302

(二)生化指标测定与监控 302

第三节 武术散打运动员训练疲劳的消除 303

一、训练疲劳消除的意义 303

二、训练疲劳消除的方法 303

第四节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赛前训练 304

一、赛前训练的目的 304

二、赛前训练的任务 304

(一)利于消除训练疲劳 304

(二)利于技能操作熟练 305

(三)利于速度力量发挥 305

(四)利于提高比赛信心 305

三、赛前训练的安排 305

(一)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 305

(二)赛前训练的内容安排 306

四、赛前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306

(一)伤病恢复与防止受伤 306

(二)加强管理与注意安全 306

(三)进入赛区后的训练问题 307

第十三章 武术散打教练员的临场指挥 308

第一节 临场指挥的作用与和特点 308

一、临场指挥的作用 308

二、临场指挥的特点 309

(一)临场指挥的瞬时性特点 309

(二)临场指挥的预测性特点 309

(三)临场指挥的敏锐性特点 310

第二节 临场指挥的原则和要求 310

一、临场指挥的原则 310

(一)临场指挥的针对性原则 310

(二)临场指挥的应变性原则 311

(三)临场指挥的出奇性原则 311

二、临场指挥的要求 312

(一)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12

(二)必须具有广泛的信息收集能力 312

(三)必须具有准确的综合判断能力 313

(四)必须具有简捷的语言表达能力 313

第三节 临场指挥的内容和方法 313

一、临场指挥的内容 313

(一)心能调节 313

(二)技法指导 314

(三)战术调整 314

(四)体能支配 314

二、临场指挥的方法 315

(一)语言表达法 315

(二)手势传导法 315

(三)神态示意法 315

(四)要点提示法 315

第四节 影响临场指挥效果的因素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316

一、影响临场指挥效果的因素 316

(一)教练员的威信 316

(二)临场指挥的水平 316

(三)临场指挥的时机 316

二、临场指挥应该注意的问题 317

(一)熟悉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317

(二)谈定情绪,举止要有鼓舞性 317

(三)语言要简明,沟通要默契 317

(四)勇于承担比赛失败的责任 318

参考文献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