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WTO)条例规则实用全书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徫军,王存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082744X
  • 页数:688 页
图书介绍:全书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贸易组织创立和发展的历程及其性质和宗旨,详细阐述了复杂的法律框架和规则体系,揭示了深刻的经济贸易原理。

第一篇 世界贸易组织 3

第一章 世界贸易体制发展史第一节 关贸总协定 3

一、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3

二、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和主要活动 4

三、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内容 7

四、关贸总协定的组织机构 8

(一)缔约方全体 9

(二)代表理事会 9

(三)委员会、工作小组和专家小组 10

(四)十八国咨询组 10

(五)秘书处与总干事 10

五、关贸总协定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11

附一: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16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 71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71

(一)无力的宣言:埃斯特角宣言 74

(二)难以逾越的障碍:服务和农业贸易的对立 75

(三)布鲁塞尔部长争锋:谈判没有尽头 79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88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88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89

三、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及决策方式 93

(一)部长会议 93

(二)总理事会 94

(三)(分)理事会 94

(四)专门委员会 95

(五)总干事及秘书处 95

四、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与法律地位 96

(一)职能 96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地位 97

五、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区别 97

(一)独立的“人格” 97

(二)宽广的辖区 97

(三)统一的义务 98

(四)法律的权威 98

(五)广泛的成员 98

第二章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核心第一节 关贸总协定的最惠国待遇 99

一、最惠国待遇的渊源 99

二、最惠国待遇的意义 102

三、最惠国待遇的法律特征 103

(一)无条件和多边化 103

(二)广泛性和普遍性 105

(三)灵活性和主动性 105

(四)稳定性和制度化 106

(五)例外和限制繁多 107

四、最惠国待遇条款的适用范围 107

第二节 最惠国待遇的基本原则 111

一、非歧视原则 111

(一)目的与作用 111

(二)最惠国原则与第3条第2款 112

(三)最惠国原则与第3条第4款 114

二、东京回合守则 115

(一)问题的缘由 116

(二)技术标准守则 117

(三)评价 118

三、政府采购守则 118

(一)合理性问题 119

(二)几个词的含义 119

(三)一大贸易障碍 120

(四)东京回合 121

第三节 特惠制 123

一、特惠制概述 123

(一)历史的反复 124

(二)第24条的规则 124

二、特惠差额及限制规则 126

三、特惠制面临的挑战 128

(一)特惠制难题 128

(二)区域集团化的挑战 130

(三)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132

(四)是“创造”还是“转移” 133

第三章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第一节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程 136

一、由申请“复关”到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6

(一)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原始成员国 136

(二)中国“复关”谈判的三个阶段 137

(三)中国“复关”转为“入世” 138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 138

(一)从政治上考虑 138

(二)从战略上考虑 139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获得公平国际贸易环境的需要 139

(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139

(五)有利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扩大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地理分布 140

(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加快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进程 140

(七)现实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及所具备的内部条件所决定的 140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立场 141

(一)中国将履行世贸组织有关协议中规定 141

(二)议定书的起草必须以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为基础 142

(三)必须确保中国全面享受世贸组织成员的权利 142

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焦点 142

(一)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复关并承担与身份相符的权利与义务 142

(二)中国的关税减让谈判是在特别背景下进行的 143

(三)中国申请“复关”与“入世”的几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 143

(四)中国复关议定书应在双边磋商基础上由工作组主席起草 144

第二节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权利和义务 146

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权利 146

(一)使中国的产品享受最惠国待遇,同时还享有国民待遇 146

(二)享有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权利 147

(三)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保留或实施必要的数量限制 147

(四)在特殊情况下,可对进口产品采取紧急措施 147

(五)在特殊情况下,可解除对某一缔约方承担的义务 148

(六)可利用世贸组织的贸易争端的特设机构和程序,较好地解决贸易纠纷 148

(七)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发展中国家,享有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 148

(八)在一定时期内可对我国的幼稚工业实行保护 149

(九)在一定情况下,可采取紧急保障措施以保护国内某一行业 149

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应承担的义务 149

(一)削减进口关税 149

(二)逐步取消若干非关税措施 150

(三)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 150

(四)开放服务贸易 150

(五)扩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151

(六)放宽对引进外资的限制 151

第三节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弊 152

一、中国入世之利 152

(一)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外部经贸环境 152

(二)有利于出口市场多元化 153

(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 154

(四)有利于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加速经济起飞 154

二、中国入世之弊 156

(一)中国要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首先要削减关税 156

(二)中国要想“入世”,很难摆脱接受特别保障余款的命运 157

(三)由于我国的价格体制的改革和向单一汇率的过渡尚未完成 157

(四)中国的现行经贸体制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 157

第二篇 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文件及国际合约第一章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文件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 161

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 169

第二章 与中国复关有关的文件资料中国复关及“入位”谈判大事记 226

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名录 235

中国政府关于复关的申请照会 238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备忘录目录 238

英国政府关于香港成为总贸总协定缔约方的声明 239

中国政府关于香港成为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的声明 240

第三章 与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有关的国际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241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262

联合国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 280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 284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调解规则 296

瑞典王国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规则 302

第三篇 WTO法律规则与中国现行贸易法律制度的应对与策略第一章 《农产品协议》与中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应对与策略第一节 农产品协议 309

一、《农产品协议》 309

二、《农产品协议》评述 341

(一)市场准入规则 343

(二)国内支持承诺 345

(三)出口竞争承诺 346

(四)其他规定 348

第二节 农产品协议与中国法律的应对与策略 350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其与《协议》的差距 350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格局及国际竞争力 350

(二)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353

(三)我国农产品贸易制度与《协议》各项规则的差距 354

二、入世后的法律应对与策略 357

(一)法律冲突 357

(二)法律规避 359

第二章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与中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应对与策略第一节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 368

一、纺织品与服装协议 368

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评述 380

(一)一般规则 381

(二)一体化进程 381

(三)自由化进程 382

(四)反规避行为 382

(五)过渡性保障条款 383

(六)强化规则与纪律 384

(七)管理机构 385

第二节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与中国法律的应对与策略 387

一、入世后对纺织品服装业带来的影响 387

(一)中国纺织品与服装的国际竞争力 388

(二)纺织品和服装协议在中国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389

二、入世后的法律规避 391

(一)确定发展战略,奠定纺织品服装长期出口增长的基础 391

(二)建立起纺织品服装市场国际一体化的体系 391

(三)健全国内立法 392

(四)加强对ATC规则及各有关国家进出口规则的研究 392

(五)加强组织机构方面的建设,适应ATC实施的需要 392

第三章 《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与中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应对与策略第一节 贸易技术壁垒协议 394

一、《贸易技术壁垒协议》 394

二、《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评述 412

(一)贸易技术壁垒的涵义 412

(二)技术法规、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412

(三)贸易技术壁垒的形成及其表现 413

(四)国际上消除技术壁垒的努力 416

(五)防范与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具体措施 418

第二节 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与中国法律的应对与策路 419

一、中国的实践及其与《协议》的差距 419

(一)成就简要回顾 420

(二)我国技术工作与《协议》的差距 421

二、入世后的法律规避 423

(一)思想上重视 423

(二)统一并完善技术法规体系 423

(三)大力开展标准化工作 424

(四)健全质量认证制度 424

(五)改进企业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426

(六)成立WTO/TBT专门委员会,开展政策性研究和实务性技术工作 426

第四章 《进口许可证程序协议》与中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应对与策略第一节 进口许可证程序协议 428

一、《进口许可证程序协议》 428

二、《进口许可证程序协议》评述 434

(一)进口许可证程序协议产生的背景 434

(二)进口许可证程序协议确立的主要法律制度 435

第二节 《进口许可证程序协议》与中国法律的应对与策略 440

一、中国现行的进口许可证制度与协议的法律冲突 440

二、入世后的法律规避 440

(一)一般规定 440

(二)各类外贸企业的经营权限 441

(三)配额、许可证的管理体制 441

(四)对进口货物的分类管理 441

第五章 《保障措施协议》与中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应对与策略第一节 保障措施协议 444

一、《保障措施协议》 444

二、《保障措施协议》评述 451

(一)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保障措施制度的发展 451

(二)保障措施协议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453

第二节 保障措施协议与中国法律的应对与策略 456

一、我国有关保障措施的现状 456

二、入世后的法律应对与策略 457

(一)“入世”后我国将面临的问题 457

(二)中国法律的规避 457

第六章 《海关估价协议》与中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应对与策略第一节 海关估价协议 460

一、海关估价协议 460

二、《海关估价协议》评述 485

(一)海关估价协议的产生背景 485

(二)海关估价协议确定的法律制度 491

第二节 海关估价协议与中国现行法律的应对与策略 495

一、我国海关估价制度与《海关估价协议》的差距 495

(一)我国海关估价制度的沿革 495

(二)我国海关估价制度的主要内容 496

(三)我国海关估价制度的特点 497

(四)我国海关估价制度与《1994年海关估价协议》的差距 498

二、入世后的法律规避 499

(一)长期坚持以到岸价格作为海关估价的完税价格 499

(二)对成交价格的确定予以明确化、严谨化 500

(三)进一步明确海关用于审定进口货物成交价格的客观标准 501

(四)进一步完善各种海关估价方法 502

(五)提高海关估价执法程序的透明度 502

第七章 《原产地规则协议》与中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应对与策略第一节 原产地规则协议 503

一、《原产地规则协议》 503

二、《原产地规则协议》评述 512

(一)原产地的概述与发展 512

(二)原产地的特点与作用 513

(三)原产地标准的分类 514

(四)建立统一的原产地规则的努力 516

(五)原产地规则协定的主要内容 518

第二节 原产地协议与中国现行法律的应对与策略 520

一、《原产地规则协议》对世界及中国的影响 520

(一)对国际的影响 521

(二)对中国的影响 522

二、入世后的法律规避 523

(一)我国原产地规则制度现状 523

(二)我国原产地规则与《协议》的差距 524

(三)对策及建议 524

第八章 《装运前检验协议》与中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应对与策略第一节 装运前检验协议 526

一、《装运前检验协议》 526

二、《装运前检验协议》评述 533

(一)装运前检验协议产生的背景 533

(二)《装运前检验协议》确立的主要制度 535

第二节 《装运前检验协议》与中国法律的应对与策略 538

一、我国商检工作的现状及其与《装运前检验协议》的差距 538

(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538

(二)1949~1979年 538

(三)1979年以后 538

二、入世后的法律应对与策略 541

(一)法律规范的调整范围过于狭窄 541

(二)检验机构的权威性亟待加强 541

(三)立法仍过于粗线条 542

(四)积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542

(五)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在实践中学习并拓展装运前检验业务 542

(六)加强复合型、国际型人才的培养 543

第九章 《公平贸易的多边协定》与中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应对与策略第一节 国际贸易组织的反倾销协议 544

一、《反倾销协议》 544

二、《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 563

三、《反倾销协议》评述 595

(一)反倾销法的产生和发展 595

(二)反倾销法的渊源和特征 601

(三)反倾销法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602

(四)反倾销WTO法律实体制度 606

(五)证据的提供及审核 623

(六)通告和裁决解释 625

(七)行政复审和司法审查 626

(八)成员间争端的解决 626

四、《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评述 628

(一)WTO反补贴制度的产生 628

(二)补贴的概念和反补贴的作用 629

(三)补贴的种类 630

(四)补贴的国际救济 633

(五)其它有关制度 635

(六)调查程序 636

(七)补贴额度的计算 637

(八)损害的确定 638

(九)具体救济措施 638

第二节 WTO反不公平竞争法律制度与中国法律的应对与策略 640

一、中国反倾销法的现状 640

(一)法律体例问题 640

(二)实体性问题 641

(三)程序性问题 642

二、中国的反补贴现状及改进 645

(一)增加科研开发补贴、对落后地区的补贴及对企业的补贴 645

(二)掌握好补贴的数量和形式 646

(三)淡化政府在补贴中的作用,加强行业组织的补贴作用 646

(四)应加强对反补贴调查的应对工作 646

(五)完善我国的反补贴立法工作 646

三、入世后的法律规避 648

(一)完善中国的反倾销法 648

(二)发挥律师作用,采取预防措施 654

(三)在WTO的申诉 661

(四)律师代理国外的应诉 666

(五)律师代理的国内申诉 683

(六)律师代理的国内应诉 687

第十章 《服务贸易总协定》与中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应对与策略第一节 服务贸易总协定 689

一、《服务贸易总协定》 689

二、《服务贸易总协定》评述 715

(一)服务贸易总协定产生的背景和谈判过程 715

(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内容 719

第二节 《服务贸易总协定》与中国法律的应对与策略 732

一、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现状 732

(一)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现状 732

(二)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现状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差距 736

二、中国法律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避 739

(一)加强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必要性 739

(二)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建议 740

第十一章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与中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应对与策略第一节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744

一、《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744

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评述 747

(一)产生的背景 747

(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法律框架 750

(三)法律性质与特点 754

(四)《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法律意义与影响 756

(五)《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缺陷评析 757

第二节 外商投资主体的法律地位 758

一、外商投资主体的类型 758

(一)自然人 758

(二)法人 760

(三)跨国公司 761

(四)国家 763

二、外商投资主体的法律地位 764

(一)待遇标准 764

(二)权利与义务 770

第三节 TRIMS协议与中国外资立法的重构 773

一、我国外资立法现行体系概述 774

(一)立法层次多、适应性较强 774

(二)根据各类企业形式,分别制定法律法规 775

(三)对内对外不同待遇,两套法律并驾齐驱 775

二、TRIMS协定下我国外资立法存在的问题 775

(一)现行外资立法对TRIMS协定精神的背离 776

(二)其他不足 778

三、我国外资立法的调整与完善 781

(一)发展中国家外资立法发展趋势 781

(二)对TRIMS协议的调整与完善 782

(三)统一外资法典的相关思考 784

(四)基本构想 785

第四节 外国投资的法律保护 787

一、投资保护的立法起源与现状 787

(一)投资的风险 787

(二)投资保护立法现状 787

二、东道国的外国投资保护 788

(一)宪法的相关保护 788

(二)外国投资法的保护 789

(三)专项保护 794

(四)我国的相关规定 797

三、双边投资条约的保护 799

(一)双边投资条约的概念和特点 799

(二)双边投资条约的类型和内容 800

(三)中国签订双边投资协定概况 803

四、多边投资条约的保护 805

(一)世界性投资条约 805

(二)区域性投资条约 807

第五节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809

一、国际投资争端概述 809

(一)概念与分类 809

(二)实务解决争端的基本思路 810

二、国际投资争端的政治解决 810

(一)谈判磋商 810

(二)斡旋与调停 811

(三)调解 812

(四)外交保护 813

三、国际投资争端的司法解决 815

(一)国内司法救济 815

(二)国际司法救济 816

四、国际投资争端的仲裁解决 816

(一)概述 816

(二)仲裁协议 817

(三)仲裁机构(常设机构)和仲裁规则 820

(四)仲裁的法律适用 822

(五)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823

(六)仲裁的优越性分析 824

五、ICSID公约解决争端机制 826

(一)宗旨、职能与特点 826

(二)管辖制度 827

(三)法律适用制度 828

(四)调解仲裁制度 829

第四篇 WTO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应对与策略第一章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一节 WTO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833

一、《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833

二、知识产权协议评述 861

(一)TRIPS协议产生的背景 861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TRIPS谈判中的对峙 862

(三)TRIPS协议产生的原因 863

(四)TRIPS协议的基本原则 864

(五)对TRIPS协议的评价 867

第二节 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 869

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历程 869

(一)著作权保护的发展 869

(二)专利保护的发展 870

(三)商标保护的发展 873

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依据和理由 875

(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依据 875

(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理由 877

三、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 883

(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体系 883

(二)我国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 884

(三)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 885

(四)我国知识产权的代理服务体系 887

(五)我国知识产权的教育、研究体系 888

第三节 中国知识产权的立法现状 889

一、中国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889

(一)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889

(二)我国《著作权法》不保护的对象 890

(三)著作权的主体及权利归属 891

(四)著作权的内容 894

(五)著作权的取得和期间 896

(六)邻接权 897

(七)著作权的许可使用 899

(八)著作权的限制 899

(九)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901

(十)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 903

二、中国专利保护的立法现状 906

(一)专利权的主体 906

(二)专利权的客体 907

(三)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908

(四)专利申请的原则 909

(五)专利申请的审查批准 910

(六)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911

(七)专利权的限制 912

(八)专利权的保护期、终止和无效 914

(九)专利权的保护 914

三、中国商标保护的立法现状 915

(一)《商标法》的基本原则 916

(二)商标权的主体 917

(三)商标注册的条件 918

(四)商标注册的申请和审核 919

(五)商标专用权的内容 922

(六)注册商标的期限、续展和终止 924

(七)注册商标的无效 926

(八)注册商标的保护 926

第二章 WTO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冲突类型分析第一节 著作权制度的冲突 930

一、我国《著作权法》与《知识产权协定》的比较分析 930

(一)关于知识产权的性质 930

(二)关于作者的界定 931

(三)关于国民待遇 931

(四)关于最惠国待遇 932

(五)关于邻接权 932

(六)关于权利限制 932

二、WTO著作权制度与中国涉外版权贸易的冲突 933

(一)大陆法系国家有关版权合同的规定 934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版权合同 938

第二节 商标制度的冲突 939

一、注册条件 939

(一)注册条件 939

(二)关于强制注册 940

二、关于权利的限制 940

三、保护期 941

四、关于使用要求 941

五、关于名牌商标的保护 942

六、商标的转让和许可 943

七、关于“共同使用” 944

第三节 专利权制度的冲突 945

一、WTO成员国与我国有关专利制度冲突的比较分析 945

(一)专利权的主体 945

(二)专利权的客体 945

(三)授予专利的条件 946

(四)专利申请及审查批准 947

(五)专利权的内容及限制 948

(六)专利权的保护期 950

(七)专利救济 950

二、WTO成员国专利申请文件 953

(一)美国专利申请文件 953

(二)欧洲专利申请文件 955

三、国际专利申请文件 957

(一)请求书 957

(二)说明书 957

(三)权利要求书 958

(四)附图 959

(五)文摘 959

四、冲突背景下的WTO专利许可证贸易 959

(一)前言 960

(二)定义 960

(三)合同的标的 961

(四)技术改进 961

(五)费用的支付 961

(六)技术资料的交付 961

(七)担保条款 961

(八)保密条款 961

(九)侵权条欺 961

(十)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 962

(十一)授权条款 962

(十二)商标的使用 962

(十三)不可抗力 962

(十四)争议的解决 962

(十五)合同各条款的可分割性 962

(十六)违约责任及其处置条款 962

(十七)合同的生效、有效期限、终止及延期 963

(十八)语言 963

(十九)访问权 963

(二十)不弃权声明 963

(二十一)通讯联络 963

第四节 软件保护制度的冲突 963

一、美国确定用版权法保护软件的产权 964

二、用版权法保护软件成为国际主流 965

三、日本的单独立法尝试 966

四、国际组织提出的建议 968

(一)《保护计算机软件示范条款》 968

(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约》草案 968

第三章 WTO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冲突与策略第一节 WTO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冲突与策略 970

一、冲突与争端的解决途径 970

(一)合同双方的再谈判 971

(二)合同争端的调解 971

(三)外贸仲裁 971

(四)法院诉讼 971

二、调解和仲裁的依据 971

(一)《贸法会调解规则》 972

(二)《纽约仲裁公约》 972

(三)《贸法会仲裁规则》 973

三、知识产权诉讼 974

(一)对工业产权局决定的复审 975

(二)侵权诉讼 979

(三)补救措施 982

四、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及其解决 984

(一)法律的冲突 984

(二)在冲突情况下法律的适用 986

五、世界知识产权的争端解决机制 989

(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争端解决机制 989

(二)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的机制 991

第二节 中国知识产权执法的现状及与TRIPS差距 993

一、我国知识产权执法的现状 993

(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途径 993

(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途径 994

二、我国知识产权执法与TRIPS协议要求之间的差距 995

(一)关于总义务 996

(二)民事和行政程序 997

(三)临时措施 999

(四)边境措施 1000

(五)刑事程序 1001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 1001

一、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立法和执法现状 1001

二、中国海关保护进出境知识产权的程序 1002

(一)知识产权海关备案 1002

(二)向海关申请保护措施 1002

(三)海关对侵权货物的调查 1002

(四)海关对侵权货物的处理及其司法审查 1002

三、我国的海关保护与TRIPS协议的要求的比较 1003

四、政府采购问题 1005

(一)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 1005

(二)《政府采购协议》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1006

(三)协议的新发展 1008

(四)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问题分析 1009

(五)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1010

第四节 案例评析 1012

一、汽油规则案 1012

二、真空盐业诉加纳共和国政府案 1015

三、美国实业与贸易公司诉扎伊尔共和国政府案 1017

四、萨巴蒂诺案 1019

五、安巴蒂洛斯案 1021

六、日本国上海商会株式会社诉香港 1022

第五篇 WTO与中国现行金融法律制度的应对与策略第一章 《金融服务协议》与中国金融业第一节 《金融服务协议》 1027

一、金融服务协议 1027

二、金融服务协议评述 1027

(一)战后服务贸易和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 1028

(二)各国在金融服务贸易问题上的制度差异 1028

(三)乌拉圭回合及世贸组织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谈判 1030

(四)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范围和定义 1034

(五)金融服务附件的主要内容 1035

(六)《对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 1036

(七)《全球金融服务协议》的主要内容 1036

(八)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对成员国法律制度的要求 1037

第二节 中国金融业法制建设与入世要求的差距 1040

一、我国金融法制建设及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现状 1040

(一)在金融领域初步做到有法可依,但并不够完善 1040

(二)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现状及其相关法制建设 1041

二、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与入世要求的差距 1042

(一)目前我国对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法律限制 1042

(二)我国对加入WTO后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及现行立法缺陷 1043

第三节 入世后中国金融业法律完善的原则 1045

一、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法律制度应遵循GATS的有关规定 1045

(一)金融服务范围需引进国际化规则 1045

(二)适度给予最惠国待遇 1046

(三)逐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 1046

(四)调整国民待遇标准 1047

(五)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取消外汇管制 1048

二、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立法原则的探讨 1049

(一)需兼顾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 1049

(二)需体现中国金融服务开放战略 1050

(三)同时需进一步完善国内金融法律体系 1051

三、强化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监管法制制度以防范金融风险 1052

(一)金融监管应当吸收和采用《巴塞尔协议》确立的原则 1053

(二)金融监管需要采取多层次的三级监管体系 1053

第二章 金融服务协议与中国银行业的法律应对与策略第一节 入世后的中国银行业 1055

一、中国银行业的现状 1055

二、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 1056

(一)存款业务的竞争 1057

(二)贷款业务的竞争 1057

(三)中间业务的竞争 1057

(四)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方面的竞争 1058

(五)投资银行业务的竞争 1058

三、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 1059

(一)引进竞争机制 1059

(二)促进向国际标准接轨 1059

(三)有利于拓展海外金融业务 1060

(四)产生更多金融业务需求 1060

(五)改变中资银行税负上的不利地位 1060

四、中国银行业的应对措施 1060

(一)科学设计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政策框架和实施步骤 1061

(二)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1061

(三)加强银行内部管理,调整经营观念 1061

(四)建立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和兼并重组的保险机制 1062

(五)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 1062

(六)加快金融立法,完善金融法制 1062

(七)加快构建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 1062

第二节 外资银行的引进与监督 1063

一、外资银行的定义 1063

二、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1063

三、外资银行的现状 1065

(一)国民待遇扭曲 1065

(二)外资银行来源不均衡 1066

(三)外资银行分布集中 1066

(四)借款人资格受限制 1066

四、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经营条件的变化 1066

五、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1067

(一)外资银行的扩张将会非常迅速 1067

(二)业务方面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威胁将会增大 1068

(三)服务方面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将会加剧 1069

(四)客户上的竞争 1069

(五)在人才上的竞争 1070

(六)风险规避上面临的挑战 1070

六、在华外资银行的优势与劣势 1071

(一)体制上的优势 1071

(二)经营金融中间业务方面的优势 1071

(三)筹资能力较强,尤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筹资成本较低 1071

(四)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 1072

(五)在有关政策上,仍将享有一定程度的“超国民待遇” 1072

七、外资银行进入的利弊 1073

(一)外资银行进入的积极作用 1073

(二)外资银行进入的消积作用 1074

八、中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1075

(一)中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原则 1075

(三)中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框架 1076

(三)对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的审查 1076

(四)对外资银行经营的风险性监管 1078

第三节 WTO与中国商业银行 1081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 1081

(一)初步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和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1081

(二)成立了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 1081

(三)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得到较快发展 1081

(四)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 1082

(五)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1082

(六)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 1083

(七)三家政策性银行成立 1083

(八)外汇体制改革顺利开展 1083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 1083

(一)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1083

(二)城市商业银行 1084

三、中资银行的业务运行机制 1091

(一)中资银行开展业务面临的市场环境 1091

(二)中资银行的管理方式 1092

(三)中资银行的经营目标及原则 1093

(四)中资银行的机构设置 1093

(五)中资银行的业务规模 1094

四、中资银行的优势与劣势 1094

(一)中资银行的优势 1094

(二)中资银行的劣势 1096

五、加入WTO带给中国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1098

(一)中国加入WTO带给商业银行的机遇 1098

(二)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1099

六、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与难点 1100

(一)从宏观看 1100

(二)从微观来看 1102

七、中国商业银行的对策 1105

(一)总体方略 1105

(二)具体措施 1106

第四节 加入WTO与中国中央银行监管 1114

一、中国中央银行监管的发展历程及措施 1114

二、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1116

三、目前中央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 1117

(一)执法力度不够 1117

(二)监管成本增加 1117

(三)风险控制不力 1118

(四)关系尚未理顺 1118

四、加入WTO后中央银行的监管对策 1119

(一)完善信用法律制度 1119

(二)提高执行信用法律制度的效率 1119

(三)根据银行业的国际监管标准,严格对会计制度和会计信息及时披露制度的执行 1119

(四)有效防范社会支付系统的内在风险 1119

(五)确保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1119

(六)保持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 1120

(七)提高金融监管人员素质 1120

(八)突出金融监管重点 1120

(九)健全金融监管法规 1121

(十)扩大金融监管国际合作 1121

(十一)推行并表监管 1122

(十二)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管理 1122

(十三)充分利用外部审计 1123

(十四)尝试实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 1123

第三章 WTO与中国证券业的法律应对与策略第一节 中国证券业 1126

一、中国证券业的现状 1127

(一)与国际成熟证券市场相比差距很大 1127

(二)中国股市仍处于初级阶段 1128

(三)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和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1128

(四)股权结构过于复杂 1129

(五)中国证券市场波动频繁,起落幅度过大 1129

(六)中国证券市场开放是极有限的,与WTO的要求相去甚远 1130

二、中国券商的现状 1132

(一)资金规模小 1132

(二)业务领域窄 1133

(三)证券经营机构资产质量较差 1134

(四)证券经营机构的自律意识较差 1135

(五)风险管理问题较多 1136

三、中国上市公司的现状 1136

(一)公司上市的制度缺陷 1137

(二)计划价格发行 1138

(三)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1139

(四)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存在问题 1140

(五)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 1141

(六)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 1142

(七)缺乏行之有效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 1142

第二节 加入WTO对中国证券业的影响 1143

一、加入WTO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1145

(一)有利于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有利于征求市场人气回升 1145

(二)“入世”必然带来中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1145

(三)中国证券市场调控手段将加快市场化步伐 1145

(四)有利于加快证券市场结构的调整 1146

(五)证券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作用日益重要 1146

(六)大型金融投股公司将成为中国证券业竞争的主力军 1146

(七)机构投资者将主导市场 1146

(八)可推动国内证券市场的规范化进程 1146

(九)可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1147

(十)目前的监管体制将受到挑战 1147

(十一)证券市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 1148

(十二)中国证券市场受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会加大 1148

二、加入WTO对券商的影响 1148

(一)加入WTO有利于中国券商的规范化和业务多元化 1148

(二)中资证券经营机构将拓展境外业务 1149

(三)加入WTO会加快券商的增资扩股、资产重组 1149

(四)人才流动对中资券商不仅是挑战,也是行业进步的推动力 1149

(五)加入WTO将推动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在对券商的监管政策方面作出重大调整 1150

(六)将导致新的券商格局的形成 1151

(七)国外券商将挤占市场大量份额 1152

(八)人才流失 1153

(九)将面临不平等竞争 1153

三、加入WTO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154

(一)“入世”将使上市公司的数量快速增加 1154

(二)“入世”将会推动中国上市公司经营机制的真正转变 1155

(三)加入WTO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开展对外贸易 1156

(四)从行业角度看加入WTO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积极影响 1157

第三节 中国证券业“入世”后的对策 1162

一、中国证券市场在加入WTO后的对策 1162

二、中国券商在加入WTO后的对策 1166

(一)加大券商的整合力度 1166

(二)证券公司应调整业务结构,促使业务多元化 1167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 1168

(四)运用高新技术,使之渗透券商的所有业务中 1169

(五)切实做好人才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169

(六)不断进行金融业务创新,在实现金融服务多元化的基础上,形成经营特色 1169

(七)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资产规模扩张,迅速增强实力 1170

(八)选择若干家条件成熟的证券公司上市 1170

三、上市公司在加入WTO后的对策 1171

(一)调整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升级 1171

(二)扶植幼稚产业 1172

(三)实施跨国经营战略 1173

(四)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1173

(五)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 1174

(六)对上市公司进行大规模资产重组 1175

第四章 WTO与中国保险业的法律应对与策略第一节 保险与保险法 1177

一、保险与保险法概述 1177

二、保险法概述 1180

(一)保险法的基本原则 1180

(二)保险合同法 1184

(三)保险业法 1186

第二节 各国保险法制比较 1187

一、保险合同法 1187

(一)英美法国家的保险合同法 1187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保险合同法 1188

二、保险监管法律制度 1189

(一)美国的保险监管法律制度 1189

(二)英国的保险监管法律制度 1191

(三)法国的保险监管法律制度 1193

(四)日本的保险监督法律制度 1194

第三节 中国保险业及保险法制的现状 1196

一、历史与现实 1196

(一)业务迅速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1196

(二)保险监督管理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1197

(三)保险市场逐步开放,保险职能充分发挥 1198

二、差距与挑战 1198

(一)中外保险业比较 1198

(二)中国保险业的差距 1200

(三)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 1201

第四节 中国保险市场“入世”对策 1209

一、保险市场开放的必然性 1209

(一)保险业经营有国际化特点 1209

(二)开放保险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保险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1211

(三)开放保险市场是中国加入WTO的必需 1212

二、保险市场开放的可能性 1212

(一)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1213

(二)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1214

(三)特殊待遇条款可保护民族保险业 1215

三、中国保险市场开放的对策 1216

(一)实施“有步骤、有重点”渐进式开放策略 1216

(二)完善保险制度的微观基础和市场环境 1218

(三)实现保险公司资金投资融资的多元化 1221

(四)强化保险公司管理,培养专业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1226

(五)实施保险创新 1227

第五节 中国保险业监管“入世”的法律对策 1230

一、保险监管与保险市场 1230

(一)保险监管的方式 1230

(二)监管方式与保险市场开放的关系 1231

二、中国保险监管的现状 1232

(一)有关保险监管的法律法规 1232

(二)中国目前保险市场的监管与限制措施 1233

三、面临“入世”中国保险业进行监管的策略 1234

(一)以政府宏观监管为指导,用好三大工具 1235

(二)以行业自律为辅助,延伸监管触角 1235

四、保险机构的偿付能力监管 1236

(一)偿付能力的概念 1236

(二)各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之比较 1237

(三)目前中国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 1238

五、保险投资监管法制 1241

(一)海外保险投资监管法制的一般特点 1241

(二)完善中国保险投资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议 1242

六、对外资保险机构的监管 1244

(一)对外资保险机构的监管原则 1244

(二)中国外资保险机构的监管重点 1245

第六篇 WTO与中国企业、劳动法律制度的应对与策略第一章 入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第一节 加入WTO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1249

一、企业在WTO中将遇到的冲击 1249

(一)国内市场逐步开放,大量进口产品涌入国内市场 1249

(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对国内企业素质提出严峻的考验 1250

(三)加入世贸组织加剧了国内企业间的竞争 1251

(四)对我国以引进和仿造国外技术为主的企业经受重大影响 1251

二、企业可以从WTO中获得的利益 1252

(一)入世可以使我国企业免受许多歧视性的限制措施 1252

(二)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服务的进口成本降低 1252

(三)我国外贸体制向国际运作方式的接轨为众多企业提供机遇 1253

(四)对外投资政策放宽,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大好机遇 1253

(五)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253

(六)促使中国企业的外向型发展,使中国企业真正摆脱封闭体系 1254

三、WTO具体协议对企业的影响 1254

(一)多边货物贸易协定 1254

(二)服务贸易总协定 1257

(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1258

第二节 加入WTO我国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1258

一、了解WTO的各项规则,享受权利履行义务 1258

二、按市场经济要求加速企业制度改革 1259

三、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1260

四、苦练内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261

五、提高人员素质,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 1261

第三节 政府职能的定位 1262

一、入世要求转变政府职能 1264

二、入世客观上要求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1265

三、政府须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1265

第二章 我国企业法律制度与WTO法律规则的策略第一节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 1267

一、对国有企业范畴与作用的认识 1268

(一)国有企业的界定 1268

(二)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269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1273

三、国企公司制改革必须纳入公司法调整轨道 1276

四、公司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 1277

(一)公司制的一般功能 1277

(二)公司制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 1278

第二节 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1284

一、国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模式 1285

(一)东南亚的家族监管型 1285

(二)日德的内部监管型 1285

(三)英美的外部监管型 1286

二、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面临的现实问题 1286

(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被扭曲 1286

(二)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不健全 1289

三、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思考 1290

(一)完善我国的公司立法 1290

(二)健全和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的治理机能 1291

(三)明确国有产权投资主体,强化对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的监督 1291

(四)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1292

(五)建立规范的公司用人制度,保证公司独立的人事权 1292

(六)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 1293

(七)逐步放开国有股、法人股产权交易市场 1293

第三节 完善对少数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 1293

一、限制多数股东表决权和增加多数股东表决权难度 1294

二、完善表决代理制 1295

三、赋予股东在公司事务上更大的发言权 1296

(一)要加强股东对股东大会的召集权、自行召集权和提案权 1296

(二)建立董事、监事选举的累积投票制 1296

四、在公司管理层,要加强对管理人员职权运用的监督 1297

(一)赋予少数股东知情权 1297

(二)改善监事会结构 1297

五、完善司法救济制度 1297

第四节 我国公司董事制度与监事制度的修改与完善 1298

一、董事会和股东会之间权力配置的明晰化 1298

(一)关于股东会的权力 1299

(二)关于董事会权力 1299

二、董事的任免规则 1299

三、董事会、董事权力行使的程序性规则 1300

四、我国公司监事制度 1301

第五节 企业并购的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完善 1304

一、企业并购的法律分析 1305

(一)并购的法律涵义分析 1305

(二)并购的法律性质和特征 1306

二、企业合并的两面性 1307

三、主要发达国家企业合并控制政策立法和实践 1309

(一)美国的立法和实践 1309

(二)德国的立法和实践 1312

四、企业合并控制政策中严厉与宽容的灵活性 1313

五、我国目前的现状 1315

六、我国反垄断中企业合并控制 1316

(一)《反垄断法》的原则性规定与国务院的政策性规定相结合 1316

(二)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不同种类的企业合并实行区别对待 1316

(三)对不同时期的企业合并实行区别对待 1317

(四)贯彻对企业合并控制的严厉或宽容的意图 1317

(五)注重对企业合并的经济分析 1318

(六)设置反垄断执行机构并合理划定法院对企业合并案的管辖权 1318

(七)我国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之检讨 1319

第六节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21

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 1322

(一)披露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准确性 1322

(二)披露的信息缺乏及时性 1323

(三)信息公开披露的随意性 1323

(四)对关联交易的公开披露不全面 1324

(五)信息泄露的问题相当突出 1325

二、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1325

(一)企业机制没有转换,管理者不重视信息披露 1325

(二)地方政府没有给上市公司创造一个制度创新的环境 1326

(三)审计有效性不足,注册会计师未能真正担当起重任 1326

(四)市场监管机构监管不力 1327

三、进一步规范信息公开的法律建议 1327

(一)健全和完善信息披露的立法 1328

(二)界定信息公开范围与公司保守商业秘密的法律界限 1328

(三)建立与加强上市公司信息管理机制 1328

(四)健全和严格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制度 1328

(五)建立和健全信息披露的社会监督制度 1329

(六)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 1329

第三章 WTO与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应对与策略第一节 WTO中的劳工标准问题 1331

一、西雅图会议中凸现出的劳工标准问题 1331

二、劳工问题的历史由来 1333

三、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的法律渊源 1338

(一)世贸组织体系的系列规范 1338

(二)其他国际法律规范 1340

(三)国内法 1341

四、劳工标准的具体内容 1343

(一)结社自由与集体谈判权 1343

(二)禁止强迫劳动 1344

(三)禁止童工 1344

(四)禁止就业歧视 1345

(五)其他有关最低工资、工时以及职业安全及卫生等工作条件的问题 1345

五、劳工标准问题分析 1346

(一)劳工标准问题分析 1346

(二)发达国家的态度 1348

(三)与发展中国家相关的几个问题 1350

第二节 WTO对中国经济及劳动体制的冲击 1353

一、WTO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1354

(一)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1355

(三)对我国纺织、家电、轻工业的影响 1358

(三)对我国重工业的影响 1365

(四)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 1370

二、WTO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1373

(一)中国目前的就业形势 1374

(二)加入WTO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1375

三、WTO对劳动力市场化的影响 1380

(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1380

(三)劳动力市场化的主要问题 1382

四、WTO对社会保障体制的影响 1384

(一)社会保障内容综合性公约 1385

(二)社会保障各类专项公约 1386

第三节 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现状与不足 1389

一、劳动法概述 1389

(一)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1389

(二)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体系 1393

(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398

(四)劳动法的地位和作用 1401

二、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现状 1405

(一)促进就业 1406

(二)劳动合同 1411

(三)一般工作条件 1415

(四)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1420

(五)工会法律制度 1422

(六)劳动争议的解决 1423

(七)社会保障 1425

三、现行劳动法制的不足 1429

(一)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一些不足 1429

(二)劳动法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431

第四节 中国劳动法律制度与WTO的协调 1434

一、规范中国劳动力市场 1434

(一)完善就业机制 1435

(二)放松劳动力流动的管制 1442

二、保障劳动者权利 1452

(一)劳动者及其权益 1452

(二)弱势群体的劳动权保护 1458

三、实现社会保障的普遍化、社会化、法制化 1465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465

(二)当今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 1468

(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1472

(四)社会保障的法制改革 1475

第七篇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与典型案例分析第一章 WTO争端解决机制相关问题概述第一节 GATT争端解决机制 1481

一、贸易争端的起因和解决方法 1481

(一)各成员的国内法律规定与多边贸易规则相抵触 1481

(二)各成员之间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 1481

(三)多边贸易体制本身存在的缺陷 1481

(四)贸易政治化问题 1482

二、GATT争端解决机制 1482

三、关于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评述 1484

(一)GATT争端解决中的一般程序与特别程序之间缺乏明确的协调制度 1485

(二)GATT争端解决机制处理问题范围有限 1485

(三)一些程序性的规定缺乏科学性 1485

(四)缺乏执行裁决的保障权制 1485

第二节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形成 1486

一、机制产生的背景 1486

二、机制形成的过程 1486

三、机制的法律文本 1488

四、关于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 1488

第三节 WTO贸易政策评审制度 1511

一、对争端解决的作用 1511

二、基本内容 1512

(一)评审机构 1512

(二)评审目的 1512

(三)评审范围和周期 1512

(四)评审程序 1512

(五)定期报告制度 1512

三、法律特征 1513

第二章 WTO争端解决机制 1514

第一节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一般问题 1514

一、机制的适用范围 1514

二、争端解决的基本原则 1515

(一)继续适用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原则 1515

(二)维持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原则 1515

(三)给予发展中成员优惠原则 1515

三、参与争端解决的机构 1516

(一)争端解决机构 1516

(二)专家小组 1516

(三)上诉机构 1517

(四)秘书处和总干事 1517

第二节 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和方法 1517

一、结论形成程序 1518

(一)磋商程序 1518

(二)斡旋、调解和调停程序 1518

(三)专家小组程序 1519

(四)上诉复审程序 1521

(五)仲裁程序 1521

二、争端解决的执行程序 1522

(一)裁决或建议的执行程序 1522

(二)补偿的执行和减让义务的中止 1522

第三节 关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评述 1523

一、机制的完善和发展 1523

(一)加强了争端机制内部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1523

(二)扩大了争端解决机制的可管辖范围 1523

(三)提高了程序性规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524

(四)加大了对裁决执行的力度 1524

二、机制的新特点 1524

(一)机制司法化程度更高 1524

(二)机制本身的更加完善严格 1525

三、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525

(一)发展取向问题 1525

(二)主权限制问题 1526

(三)发展中成员问题 1526

第三章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第一节 GATT争端解决机制适用的实践 1527

一、反规避条款争端案 1527

二、水泥反倾销争端案 1530

三、变压器反倾销争端案 1530

第二节 WTO争端解决机制适用的实践 1531

一、汽油立法案 1531

二、税收规定案 1533

三、期刊进口措施案 1533

第三节 中国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问题 1534

一、正确认识机制问题 1534

二、做必要的配套性准备 1535

三、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537

四、发挥律师的作用 1538

第四节 典型案例分析 1539

一、FOB条款下买方派船接货义务不可轻视 1539

(一)案情 1539

(二)争议与索赔 1539

(三)仲裁庭意见 1545

(四)裁决 1549

(五)评析与索赔指南 1550

(六)相关法律条文 1551

二、什么情况下合同买方可以另购替代物 1551

(一)案情 1551

(二)争议与索赔 1552

(三)仲裁庭意见 1554

(四)裁决 1555

(五)评析与索赔指南 1555

(六)相关法律条文 1557

三、债权债务移转后卖方应向谁追讨贷款 1557

(一)案情 1557

(二)争议与索赔 1558

(三)仲裁庭意见 1565

(四)裁决 1567

(五)评析与索赔指南 1567

(六)相关法律条文 1569

四、信用证付款必须遵循单证一致原则 1569

(一)案情 1569

(二)法院意见与判决 1570

(三)评析与索赔指南 1572

(四)相关法律条文 1573

五、合资双方均违约谁也无权来索赔 1574

(一)案情 1574

(二)争议与索赔 1574

(三)仲裁庭意见 1575

(四)裁决 1576

(五)评析与索赔指南 1577

(六)相关法律条文 1578

六、合资股权的转让须以特定的程序 1578

(一)案情 1578

(二)争议与索赔 1579

(三)仲裁庭意见 1582

(四)裁决 1586

(五)评析与索赔指南 1586

(六)相关法律条文 1587

七、仲裁管辖权仅局限于本合同的争议事项 1588

(一)案情 1588

(二)争议与索赔 1588

(三)仲裁庭意见 1591

(四)裁决 1593

(五)评析与索赔指南 1593

(六)相关法律条文 1594

八、预约保险好处多瞒天过海不应该 1594

(一)案情 1594

(二)争议与索赔 1595

(三)法院意见与判决 1596

(四)评析与索赔指南 1596

(五)相关法律条文 1598

九、承运人中途卸货酿损失应当负责 1598

(一)案情 1598

(四)争议与索赔 1599

(三)法院意见与判决 1599

(四)评析与索赔指南 1600

(五)相关法律条文 1601

第八篇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及有关国际组织简介第一章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简介第一节 亚洲成员简介 1605

孟加拉国(Bangladesh) 1605

香港(Hong Kong) 1606

印度(The Republic of India) 1607

以色列(The State of Israel) 1608

印度尼西亚(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1609

日本(Japan) 1610

韩国(Korea) 1611

科威特(The State of Kuwait) 1612

澳门(Macao) 1612

马来西亚(Malaysia) 1614

马尔代夫(The Republic of Maldives) 1615

缅甸(The Union of Myanmar) 1615

巴基斯坦(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1616

菲律宾(The Republic of Philippine) 1617

新加坡(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1618

斯里兰卡(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 1619

泰国(The Kingdom of Thailand) 1620

土耳其(The Republic of Turkey) 1621

第二节 非洲成员简介 1622

贝宁(The Republic of Benin) 1622

博茨瓦纳(The Republic of Botswana) 1623

布基纳法索(The Burkina Faso) 1624

布隆迪(The Republic of Burundi) 1625

喀麦隆(The Republic of Cameroon) 1626

中非(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1627

乍得(The Republic of Chad) 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