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论 1
1.1对路面设计的要求 2
1.2路面设计方法 2
1.3我国的路面研究 34
1.4沥青路面的性能及其设计考虑 37
1.5目前路面实践中的问题 44
2路面结构内的温度分布 47
2.1研究的背景 48
2.2国内外研究综述 49
2.3路面温度的实测 58
2.4环境因素对路面温度场的影响 61
2.5路面温度场的预估模型 64
2.6路面温度场的简化预估模型 82
2.7路面特征温度的预估模型 85
2.8温度预估模型的改进 88
2.9考虑非周期性温度变化的热传导模型 113
2.10连续升温温度场 127
2.11等效温度的确定 134
3路面结构荷载应力分析 143
3.1概述 144
3.2计算参数 144
3.3重型轮胎作用下的路面力学响应 157
3.4轻型轮胎作用下的路面力学响应 186
3.5小结以及对车辆超载的重新定义 199
4沥青路面的损坏特征 203
4.1沥青路面的常规损坏特征 204
4.2沥青路面的损坏研究 209
4.3沥青路面的损坏调查 220
4.4初期损坏现象及其特征 223
5路面初期损坏的机制 241
5.1初期损坏的试验研究 242
5.2级配分析 252
5.3空隙率的影响 256
5.4沥青面层的分层 276
5.5动水压力的作用 277
5.6路面初期损坏的产生机理 282
6沥青路面的结构行为方程 309
6.1路面性能指标及其计算 310
6.2数据调查与积累 320
6.3使用性能衰变方程形式的选择 330
6.4结构行为方程的建立 345
6.5环境因素的影响 362
6.6综合方程及验证 378
6.7不同因素对路面性能的影响分析 380
6.8路面结构行为的图示 385
7复合式沥青路面的结构行为 393
7.1复合式沥青路面结构行为的研究 394
7.2数据采集与处理 409
7.3复合沥青路面结构的耦合行为模型 410
7.4有效厚度模型的应用 426
8沥青路面的全寿命设计方法 435
8.1设计考虑 436
8.2路面结构的概念设计 441
8.3路面设计中的费用模型 444
8.4路面厚度的设计与优化 451
8.5面层材料的设计原则 478
9路面车辙分析与预估 483
9.1引言 484
9.2预估模型的基本结构 487
9.3室内轮辙试验数据的变异性分析和处理方法 494
9.4室内永久变形预估模型 510
9.5车辙预估模型 530
9.6隆起系数的确定 546
9.7车辙模型在设计中的使用 567
10力学性能与使用性能的统一——桥渡原理 573
10.1结构行为方程与疲劳方程的统一 575
10.2材料、环境因素对疲劳特性的影响 581
10.3室内材料疲劳寿命与现场结构疲劳寿命的关系 587
10.4统一的路面设计系统:按性能设计,按力学验算 592
10.5弯沉修正与路面验收 610
10.6长寿命设计的比较 618
11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抗剪强度测试方法 625
11.1相关研究背景 626
11.2抗剪试验方案设计 629
11.3试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643
11.4试验参数确定与验证 654
11.5不同尺寸试件的抗剪试验参数 675
11.6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686
12路面结构、材料设计的一体化 699
12.1引言 700
12.2车辙分析模型的优化和验证 700
12.3结构与材料一体化设计方法示例 733
12.4剪应力简化计算及车辙分析模型的简化 737
12.5基于简化模型的设计示例 747
13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研究 751
13.1研究意义 752
13.2国内外研究现状 753
13.3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处理 760
13.4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分析软件MASAC指标体系 767
13.5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指标 774
13.6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指标影响因素 787
13.7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其性能变异性 801
13.8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路面力学反应参数 819
14路面研究面临的几个问题 827
14.1结构设计与材料设计的精确耦合 828
14.2荷载换算的研究 832
14.3环境影响分析和设计考虑 833
14.4路面材料研究的结构化趋势 837
14.5路面变形叠加方法 839
14.6沥青材料研究的数字化技术 841
14.7动荷载的影响 843
14.8按需设计:路面设计的新境界 843
附录A轮地接触压力分布的静态测试仪研制 846
附录B轮地接触压力测试 859
附录C轮胎接地压力的测量结果分析 885
附录D六个地区的气候资料和全国直辖市及各省会城市1951—1980年间月平均气温 910
附录E单轴贯入抗剪强度测试方法指南 913
索引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