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叙事文学评点的文化传统 7
第一节 经学注疏传统 8
一、经学注疏体式与评点形态的形成 8
二、注疏释义要求与评点的意义解释 11
三、注疏释义方式与评点的解释循环 12
第二节 选学与文章学传统 14
一、选学传统与评点的文学自觉 14
二、文章学传统与评点的文法论 17
第三节 叙事作品评点的视域 19
一、叙事作品评点的文学视域 20
二、叙事作品评点的思想视域 23
第二章 文人叙事的审美自由 31
第一节 从“以文为戏”看文人的审美自由 31
一、“以文为戏”内涵的历史演变 32
二、“以文为戏”上升为审美自由 34
三、“以文为戏”与“发愤著书” 39
第二节 从才子文心到叙事文的生命形态 42
一、“才子文心”:叙事文的文学性探源 43
二、“文情相生”:叙事文的生命形态 49
三、“文”、“心”融合:文人叙事的最高境界 52
第三章 文人叙事的审美边界 57
第一节 史传文评点中的“文”与“事” 57
一、以“文”统“事”:史传叙事中的文学话语 58
二、以“意”驭“文”:借世间杂事抒满胸天机 64
三、“实录”精神与文学精神:史传叙事文评点的意义 68
第二节 文学叙事中的“虚”与“实” 71
一、评点家对“虚”与“实”关系的认识 71
二、金圣叹的“文心捏造”与生活构想 75
第三节 叙事文学评点中的“神理”观念 81
一、“神理”与“形迹”:审美区分的主观倾向 81
二、“借题作文”:审美经验中的文本世界 84
三、“神理”中的完整世界:对金圣叹形式美追求的评价 87
第四章 叙事文本的本体构成 90
第一节 叙事文本的观念形成 90
一、语言编织物与“文”的“参伍错综” 91
二、“从文本到作品”与“文”的存在方式 93
三、“家族相似”与“文”的内在规定性 95
四、“叙事语”与“文”的不同层面 101
第二节 叙事语言的审美特征 103
一、叙事语言的多重意蕴 104
二、叙事语言的意蕴生成 111
三、叙事语言的反讽效应 114
四、叙事语言的内在对话 117
第三节 叙事结构的经营构造 122
一、“天地之数”:叙事结构的内在神理 123
二、“宛然共成”:叙事结构的有机统一 127
三、“起于极微”:叙事结构的运行机制 132
四、“文无定格”:叙事结构的活法经营 135
第四节 叙事意义的显示方式 140
一、叙事“文法”与意义显示 140
二、叙事“意象”与意义显示 145
三、叙事“隐笔”与意义显示 151
第五章 叙事文本的意义解释 158
第一节 意义解释的关系维度 158
一、“闻弦赏音”与作者意图追问 159
二、“暂有之我”与古今融合意识 168
三、“勾魂摄魄”与文本意义关联 173
第二节 意义解释中的自我理解 178
一、“圣叹文字”与评点家的自我理解 179
二、“异样心力”与评点家的境界追求 182
三、“读者精神”与评点家的生活引领 185
四、自我理解与评点家意义解释的局限 190
第六章 叙事文本的审美阅读 194
第一节 作为审美解释的阅读 194
一、阅读的审美解释特征 194
二、阅读的审美解释方式 198
第二节 作为审美经验的阅读 210
一、审美经验中的阅读期待 210
二、审美经验中的阅读共鸣 220
结语 走向文学经典的叙事文本 227
主要参考文献 231
后记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