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特记 1
大事记 1
第一篇 地理 1
第一章 建置 1
第一节 位置 境域 1
第二节 建置沿革 1
第二章 行政区划 2
第一节 奉议州(县) 2
第二节 恩阳州判(县) 7
第三节 苏维埃政府 8
第四节 田阳县 9
第三章 县城 乡镇 21
第一节 县城 21
第二节 乡镇 23
第四章 地质 地貌 31
第一节 地质 31
第二节 地貌 34
第五章 气候 物候 36
第一节 气候 36
第二节 物候 46
第六章 河流 48
第一节 地表水 48
第二节 地下水 50
第三节 水质 51
第七章 土壤 植被 52
第一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 52
第二节 土壤性状 55
第三节 植被 56
第八章 自然资源 57
第一节 土地资源 57
第二节 水资源 58
第三节 动物资源 59
第四节 植物资源 60
第五节 矿产资源 61
第九章 自然灾害 62
第一节 水旱灾 62
第二节 风灾 冰雹 65
第三节 低温寒害 65
第四节 病虫害 66
第五节 地震 68
第六节 其他灾害 68
第二篇 经济 70
第一章 种植业 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1
第二节 农村生产关系 71
第三节 耕地 劳动力 75
第四节 农技农艺 81
第五节 投入与产量产值 94
第六节 粮食作物 109
第七节 经济作物与水果生产 111
第八节 经营管理 112
第九节 种植业区划 119
第二章 农机具 123
第一节 传统农具 124
第二节 农业机械 124
第三节 农机队伍 130
第四节 农机管理 130
第三章 基地建设 132
第一节 商品粮基地 132
第二节 芒果之乡 135
第三节 甘蔗基地 137
第四节 蔬菜基地 143
第五节 油茶基地 144
第四章 扶贫开发 145
第一节 扶贫对象 146
第二节 资金投向及开发项目 146
第三节 民政及基层办扶贫 148
第四节 扶贫措施 150
第五节 扶贫状元 151
第六节 脱贫 153
第五章 土特名产 155
第一节 芒果系列产品 155
第二节 油桐 155
第三节 八角 156
第四节 竹编 156
第五节 田阳矮马 157
第六节 其他特产 157
第六章 林业 15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58
第二节 面积与分布 159
第三节 育苗 造林 160
第四节 森林保护 167
第五节 采伐 购销 170
第六节 山林权属 171
第七节 林业场站 172
第七章 养殖业 副业 173
第一节 畜牧业 174
第二节 渔业 182
第三节 副业 188
第八章 水利 191
第一节 工程设施 191
第二节 资金投入 199
第三节 水土保持 202
第四节 效益与失误 203
第五节 管理 204
第六节 移民安置 209
第九章 工业 2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13
第二节 经营体制 213
第三节 经营管理 220
第四节 食品 222
第五节 造纸 印刷 227
第六节 电力 机械 铸造 229
第七节 纺织 皮革 232
第八节 建材 森工 233
第九节 化工 矿冶 234
第十节 其他工业 235
第十章 乡镇企业 23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1
第二节 企业类型 241
第三节 产业 244
第四节 产品及销售 247
第五节 经营管理 248
第十一章 交通 24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9
第二节 古道 249
第三节 公路 桥梁 250
第四节 铁路 264
第五节 航道 264
第六节 运输 267
第七节 交通运输管理 273
第十二章 邮电 278
第一节 邮政 279
第二节 电信 283
第三节 管理 286
第十三章 城建 环保 28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88
第二节 城镇建设 289
第三节 农村建设 293
第四节 建筑施工 294
第五节 房地产管理与开发 296
第六节 环境保护 299
第十四章 商业 29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01
第二节 私营、个体商业 302
第三节 集体商业 305
第四节 公私合营商业 323
第五节 国营商业 323
第六节 集市贸易 341
第七节 物资管理及购销 344
第八节 对外贸易 346
第十五章 粮油 34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48
第二节 收购 349
第三节 销售 354
第四节 储运 358
第十六章 财政 36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64
第二节 财政体制 365
第三节 财政管理 366
第四节 财政收入 370
第五节 财政支出 375
第六节 乡镇财政 382
第七节 财政预、决算 390
第八节 预算外资金 395
第十七章 税务 3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97
第二节 税制 399
第三节 税种 400
第四节 税收 400
第五节 稽征管理 405
第十八章 金融 40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10
第二节 货币 411
第三节 存款 415
第四节 信贷 418
第五节 结算 420
第六节 基本建设投资管理 420
第七节 公债及国库券 421
第八节 保险 423
第十九章 工商 物价 计量 425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 425
第二节 物价管理 429
第三节 计量管理 436
第二十章 计划 统计 审计 438
第一节 计划 438
第二节 统计 441
第三节 审计 443
第三篇 政治 44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田阳县地方组织 445
第一节 组织建设 445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452
第三节 常委重要决定 456
第四节 宣传教育 457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 460
第六节 党校工作 461
第七节 统战工作 462
第八节 纪检工作 464
第九节 整党建党 465
第十节 政策研究与党史资料征编 466
第二章 解放后重大政事 467
第一节 清匪反霸 467
第二节 抗美援朝 468
第三节 土地改革 468
第四节 “三反”运动 469
第五节 肃反运动 470
第六节 反右斗争 470
第七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71
第八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71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 472
第十节 拨乱反正 473
第十一节 改革开放 475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田阳县地方组织 480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80
第二节 党务活动 480
第四章 群众团体 483
第一节 工人组织 483
第二节 农民组织 486
第三节 青年组织 488
第四节 妇女组织 493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 496
第五章 人民代表大会 498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98
第二节 代表选举 499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500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 507
第五节 审议报告和决议(决定) 507
第六节 人事任免 510
第七节 视察 510
第八节 代表议案和建议 512
第九节 来信来访 513
第六章 州府署 514
第一节 机构 514
第二节 土官统治 515
第三节 官族斗争 519
第四节 改土归流 520
第七章 县民国政府 522
第一节 机构 522
第二节 政务活动 524
第三节 参议会和竞选国大代表 525
第八章 县苏维埃政府 526
第一节 机构 526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27
第九章 县人民政府 528
第一节 机构 528
第二节 会议制度 534
第三节 重大政务纪略 535
第十章 政协 539
第一节 机构 539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议 539
第三节 参政议政 542
第十一章 民政 544
第一节 机构 544
第二节 优抚安置 545
第三节 救济救灾 549
第四节 社会福利 551
第五节 婚姻登记 551
第十二章 民族事务 信访 侨务 552
第一节 民族事务 552
第二节 信访 553
第三节 侨务 554
第十三章 人事劳动 555
第一节 人事管理 555
第二节 劳动管理 559
第三节 劳动保护 564
第四节 工资 福利 565
第五节 离退休 568
第十四章 公安 569
第一节 机构 569
第二节 治安管理 570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打击刑事犯罪 574
第四节 户籍管理 577
第五节 监狱管理 578
第六节 改造四类分子 578
第七节 消防管理 579
第十五章 检察 582
第一节 机构 582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82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83
第四节 经济检察 583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84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584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584
第十六章 审判 585
第一节 机构 585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85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86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87
第五节 行政审判 587
第六节 执行工作 588
第七节 告诉申诉 588
第十七章 司法行政 590
第一节 机构 590
第二节 法制宣传 590
第三节 公证 590
第四节 律师 591
第五节 调解 591
第四篇 军事 592
第一章 地方武装 592
第一节 机构 592
第二节 武装力量 597
第二章 民兵 599
第一节 组建 599
第二节 教育 军训 602
第三节 武器装备及保管使用 603
第四节 重要活动 604
第五节 先进典型 609
第三章 驻军 611
第一节 历代驻军 611
第二节 拥军优属 拥政爱民 613
第三节 扶贫帮困 614
第四章 兵役 615
第一节 募兵 615
第二节 壮丁 615
第三节 志愿兵 615
第四节 义务兵 616
第五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616
第六节 兵员登记 616
第五章 重大兵事纪略 620
第一节 明朝兵事 620
第二节 农民自卫军重要战事 621
第三节 收缴广西警备第三大队武装 624
第四节 日本飞机六炸田阳 624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重要战事 625
第六节 田阳解放 626
第七节 剿匪 626
第五篇 文化 629
第一章 教育 629
第一节 私塾 义学 州(府)学 书院 630
第二节 学前教育 631
第三节 普通教育 634
第四节 职业教育 645
第五节 成人教育 649
第六节 右江革命根据地教育 651
第七节 壮文教育 652
第八节 教学研究 655
第九节 勤工俭学 656
第十节 教师队伍 659
第十一节 教育经费 662
第十二节 维修中小学危房 665
第十三节 管理 666
第二章 科技 668
第一节 机构 668
第二节 科技队伍 671
第三节 科普活动 671
第四节 科技情报 673
第五节 科技推广 674
第六节 科技成果 677
第三章 文化 686
第一节 群众文化 686
第二节 文艺团体 688
第三节 民间文艺 693
第四节 文艺创作 700
第五节 图书 704
第六节 档案 711
第七节 电影 716
第八节 文物 720
第九节 游览景点 725
第十节 文化市场管理 728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新闻 730
第一节 广播 730
第二节 电视 733
第三节 新闻 734
第五章 卫生 738
第一节 医疗 738
第二节 防疫 746
第三节 保健 753
第四节 机构 队伍 培训 754
第五节 经费 设备 766
第六节 药品管理 770
第七节 医疗制度 772
第六章 体育 773
第一节 群众体育 774
第二节 学校体育 776
第三节 舞狮 781
第四节 设施 经费 783
第五节 培训 输送 783
第六篇 社会 822
第一章 人口 822
第一节 人口数量 822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825
第三节 人口变动 829
第四节 人口构成 833
第五节 姓氏 839
第二章 计划生育 840
第一节 生育管理 840
第二节 生育政策 842
第三节 技术措施 844
第三章 民族 846
第一节 来源 分布 846
第二节 民族关系 849
第三节 语言 849
第四章 习俗 858
第一节 饮食 起居 服饰 858
第二节 婚姻 家庭 859
第三节 节日 歌圩 863
第四节 称谓 礼节 866
第五节 生寿 丧葬 祭祀 867
第六节 崇拜 禁忌 868
第五章 宗教 帮会 寺庙 870
第一节 宗教 870
第二节 帮会 870
第三节 寺庙 871
第六章 社会风尚 872
第一节 助人为乐 872
第二节 爱党爱国 873
第三节 尊老爱幼 874
第四节 见义勇为 874
第五节 军民团结 875
第七章 居民生活 875
第一节 城镇居民生活 876
第二节 农村居民生活 879
第七篇 人物 883
第一章 革命烈士 883
第一节 传略 883
第二节 英名录 895
第二章 名人 944
第一节 传略 944
第二节 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录 959
第三节 县(团)级以上党政军人员及高级职称科技人员名录 968
第三章 能工巧匠 良医民艺 981
第八篇 农民运动与革命根据地第一章 农民运动 983
第一节 农民协会组织 983
第二节 农民自卫军组织 984
第三节 农会政纲与决议 985
第四节 农会活动 985
第二章 革命根据地 989
第一节 党政群团组织 989
第二节 苏维埃政府决议 992
第三节 根据地政治活动 998
第四节 武装组织 1004
第五节 赤卫军建设 1005
第六节 根据地军事活动 1005
第七节 “围剿”与反“围剿” 1009
第八节 苏区经济文化 1012
附录 1014
一、革命文告、通告、公告、政令 1014
二、革命回忆录 1029
三、文献史料 1038
四、碑刻 1043
五、诗词 1048
六、奇闻轶事 1053
本志编纂始末 1057
本志出版时县四家班子领导成员 1060
《田阳县志》历届编委会成员 1060
田阳县志办公室领导及编纂人员 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