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气候变化科技政策概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2374693
  • 页数:3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目前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现状、已经成立的各种为解决或缓解气候问题的国际组织及其开展的具体的科学计划、各主要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科技力量,并就主要国家开展的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研究情况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鉴于目前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无法回避并积极应对的重要问题,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对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来说很有必要,因此此书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美国 1

一、美国应对气候变化概况 1

(一)温室气体排放基本情况 1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与行动 1

二、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政策与计划 3

(一)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科技政策 3

(二)气候变化科技计划 5

三、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科技力量 8

(一)政府研究机构和联邦实验室 8

(二)主要大学 15

四、美国开展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情况 22

(一)参与国际和多边科技合作情况 22

(二)强化美洲区域合作 24

(三)美日加强清洁能源技术合作 25

(四)美国与欧洲的气候变化相关合作 25

(五)与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合作与对外援助 25

五、中美气候变化科技合作 28

(一)中美在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的合作总体向好 28

(二)高层对话有力推动了务实合作 28

(三)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 29

(四)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30

加拿大 31

一、加拿大应对气候变化概况 31

(一)加拿大气候变化基本情况 31

(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31

(三)加拿大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32

二、加拿大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政策与措施 34

(一)气候变化研究 35

(二)气候变化减缓技术 40

三、加拿大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科技力量 44

(一)联邦科研机构 45

(二)重点大学 48

(三)主要非营利组织 49

四、加拿大开展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情况分析 50

(一)主要相关政府机构 50

(二)多边气候变化科技合作 51

(三)双边气候变化科技合作 55

五、中加气候变化科技合作现状分析 61

(一)两国环境与科技合作有良好基础 61

(二)政府间气候变化科技合作广受重视 62

(三)官方合作由技术发展援助向科研项目合作转变 62

(四)民间新能源合作正在兴起 63

(五)多边机制下的合作还有较大潜力 63

德国 66

一、德国应对气候变化概况 66

(一)气候变化的影响与脆弱性 66

(二)温室气体排放基本情况 66

(三)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措施 67

二、德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政策与行动 68

(一)资助机制 68

(二)科技战略与政策 68

(三)重点相关研究计划 72

三、德国科技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力量分析 75

(一)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 76

(二)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78

(三)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 79

(四)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81

(五)德国联邦农业部 81

(六)联邦经济与技术部 82

四、德国开展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情况分析 82

(一)主要合作策略 82

(二)国际计划和国际组织框架内的科技合作 84

(三)在欧洲层面的气候变化科技合作 85

(四)跨大西洋气候变化科技合作 86

(五)与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科技合作 87

五、中德气候变化科技合作情况 90

(一)两国气候变化科技合作交流相对广泛 90

(二)交通技术合作不断深入 91

(三)清洁能源合作潜力极大 91

(四)节能建筑与低碳城市合作正在推进 92

法国 93

一、法国应对气候变化概况 93

(一)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93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政策 94

二、法国科技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措施 96

(一)科技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 96

(二)政府推动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行动 97

(三)政府推动气候变化研究的机制 97

(四)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及相关计划 98

(五)气候变化技术研究及相关计划 100

三、法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科研力量 101

(一)科研设施和科技计划管理机构 101

(二)科研机构 102

(三)主要科研网络 107

四、法国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情况分析 108

(一)对外合作战略与重点 108

(二)在欧盟层面的气候变化科技合作 110

(三)多边科技合作情况 111

(四)与美、日、澳等发达国家的合作 111

(五)与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科技合作 112

五、对华气候变化科技合作情况分析 116

(一)合作战略框架 116

(二)合作推进机制 116

(三)合作现状 117

英国 121

一、英国应对气候变化概况 121

(一)温室气体排放基本情况 121

(二)英国推动达成国际气候变化协议的动机与背景 122

(三)英国的主要气候变化政策 122

(四)英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122

二、英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政策和措施 123

(一)研究策略与资助机制 123

(二)气候变化科学研究 124

(三)气候变化技术研究 126

三、英国开展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机构 128

(一)英国气象局 128

(二)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 129

(三)东英吉利大学 130

(四)牛津大学环境变化研究所 131

(五)英国雷丁大学沃克气候系统研究所 131

(六)利兹大学地球和环境学院 131

(七)剑桥大学 131

(八)伦敦大学学院环境变化研究中心 132

(九)爱丁堡大学 132

(十)帝国理工学院 132

(十一)英国洛桑研究所 132

(十二)麦考利土地利用研究所 133

(十三)英国环境、渔业及水生物研究中心 133

(十四)伦敦政治与经济学院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 133

(十五)埃克塞特大学 133

(十六)曼彻斯特大学可持续消费研究所 133

(十七)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134

(十八)英国能源研究中心 134

(十九)气候变化经济学与政策中心 134

(二十)国家碳捕集与封存中心 134

(二十一)欧洲海洋能源中心 135

四、英国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情况 135

(一)合作战略 135

(二)多边合作情况 140

(三)主要区域合作和双边合作情况 141

五、中英气候变化科技合作情况 144

(一)清洁能源联合研究越发紧密 144

(二)低碳农业和低碳城市合作日趋升温 145

(三)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持续推进 145

(四)合作模式呈现新气象 146

欧盟 147

一、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概况 147

(一)欧盟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147

(二)欧盟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与措施 149

(三)适应气候变化的举措 150

二、欧盟利用科技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和行动 151

(一)欧盟框架计划 151

(二)欧盟战略性能源技术(SET)计划 152

(三)LIFE计划 154

(四)竞争力与创新框架计划(CIP) 155

三、欧盟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情况 155

(一)欧盟框架计划 155

(二)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计划 156

四、中欧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 157

日本 159

一、日本应对气候变化概况 159

(一)温室气体排放基本情况 159

(二)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160

(三)气候变化脆弱性 160

(四)气候变化应对政策 161

二、日本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政策与措施 162

(一)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政策概况 162

(二)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政策 164

(三)低碳技术创新政策与举措 167

三、主要科研力量分析 176

(一)重点科研机构 176

(二)重点大学 182

四、日本开展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情况分析 184

(一)参与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因素 184

(二)参与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政府机构 185

(三)多边气候变化科技合作 189

(四)双边气候变化科技合作 193

五、中日气候变化科技合作情况分析 204

(一)合作意愿非常强烈 204

(二)合作渠道丰富多样 204

(三)单向技术流动占据主导地位 206

(四)整体技术输出模式受日方青睐 206

(五)未来合作前景广阔 207

澳大利亚 208

一、澳大利亚应对气候变化概况 208

(一)温室气体排放基本情况 208

(二)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政策 209

(三)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与措施 209

(四)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 210

二、澳大利亚科技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举措 211

(一)气候变化科学研究 211

(二)气候变化适应研究 215

(三)科技减缓气候变化 216

(四)帮助向低碳经济转型 220

三、澳大利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科技力量分析 220

(一)科研机构 221

(二)联合研究机构 224

(三)重点大学 226

(四)地方性的卓越研究中心 228

(五)企业 228

(六)行业协会 229

四、澳大利亚开展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情况 229

(一)主要相关政府机构 229

(二)多边气候变化科技合作 230

(三)双边气候变化科技合作 233

五、中澳气候变化科技合作 235

(一)中澳科技关系为气候变化科技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235

(二)中澳开展气候变化科技合作的意愿在加强 235

(三)中澳气候变化科技合作符合比较优势和共同利益 236

(四)中澳清洁能源技术合作令人瞩目 236

(五)中澳气候变化科技合作尚有广阔空间 237

新西兰 242

一、新西兰应对气候变化概况 242

(一)温室气体排放基本情况 242

(二)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242

二、新西兰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政策与行动 243

(一)科研策略 243

(二)资助政策 244

(三)主要科研活动 245

三、主要科研力量分析 246

(一)新西兰农业温室气体研究中心 246

(二)畜牧业温室气体研究联盟 246

(三)新西兰皇家农业研究所 247

(四)新西兰土地保护研究所 247

(五)新西兰国家水与大气研究所 247

(六)新西兰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 247

四、开展气候变化科技合作情况分析 247

(一)多边科技合作情况 247

(二)双边科技合作情况 248

(三)中新科技合作情况 249

国际组织 250

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250

(一)建立背景 250

(二)运行机制 251

(三)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251

(四)中国与IPCC 252

二、碳收集领导人论坛 252

(一)建立背景 253

(二)运行机制 253

(三)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254

(四)中国与GSLF 255

三、全球碳捕获和储存协会 255

(一)建立背景 256

(二)运行机制 256

(三)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257

(四)中国与GCCSI 257

四、UNFCCC附属科学和技术咨询机构 258

(一)建立背景 258

(二)运行机制 258

(三)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259

(四)中国与SBSTA 260

五、世界气象组织 260

(一)建立背景 260

(二)运行机制 261

(三)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262

(四)中国与WM(O 262

六、国际能源署 262

(一)建立背景 262

(二)运行机制 263

(三)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263

(四)中国与IEA 264

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64

(一)建立背景 265

(二)运行机制 265

(三)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266

(四)中国与UNEP 266

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67

(一)建立背景 267

(二)运行机制 267

(三)气候变化工作重点 268

(四)中国与UNDP 268

九、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268

(一)建立背景 269

(二)运行机制 269

(三)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270

(四)中国与UNID(O 271

十、全球环境基金 272

(一)建立背景 272

(二)运行机制 272

(三)气候变化工作重点 273

(四)中国与GEF 273

十一、国际氢能经济伙伴计划 274

(一)建立背景 274

(二)运行机制 274

(三)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275

(四)中国与IPHE 275

十二、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 276

(一)建立背景 276

(二)运行机制 276

(三)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277

(四)中国与IRENA 277

十三、清洁能源部长机制 278

(一)建立背景 278

(二)运行机制 278

(三)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279

(四)中国与CEM 279

十四、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计划 280

(一)建立背景 280

(二)运行机制 280

(三)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281

(四)中国与APP 281

十五、亚太全球变化研究网络 282

(一)建立背景 282

(二)运行机制 282

(三)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282

(四)中国与APN 283

十六、世界银行 283

(一)建立背景 283

(二)运行机制 283

(三)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284

(四)中国与IBED 284

十七、亚洲开发银行 285

(一)建立背景 285

(二)运行机制 285

(三)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286

(四)中国和ADB 287

十八、联合国大学 287

(一)建立背景 287

(二)运行机制 287

(三)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288

(四)中国与UNU 288

十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88

(一)建立背景 289

(二)运行机制 289

(三)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289

(四)中国与UNESCO 290

国际科学计划 291

一、国际科学计划体系 291

(一)气候变化研究背景 291

(二)国际科学计划体系 293

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296

(一)建立历程 296

(二)运行机制 297

(三)中国与WCRP 301

三、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304

(一)建立历程 305

(二)运行机制 306

(三)中国与IGBP 312

四、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 318

(一)建立历程 319

(二)运行机制 319

(三)中国与I HDP 324

五、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 328

(一)建立历程 329

(二)运行机制 330

(三)中国与DIVERSITAS 334

六、地球系统科学联盟 335

(一)运行机制 335

(二)中国与地球系统科学联盟 338

七、四大国际科学计划小结 339

(一)四大国际科学计划的共性与个性 339

(二)我国在四大国际科学计划中的参与程度 340

八、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340

(一)建立历程 341

(二)运行机制 342

(三)中国与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345

名词表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