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劳动就业 3
第一节 劳动就业概述 3
一、劳动就业的条件 3
二、劳动就业权的保护 5
三、公平就业 6
四、关于劳动就业的有关规定 8
五、因就业歧视而产生的法律风险预防 11
第二节 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管理与实务 12
一、1994年《台湾和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 13
二、2005年《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 14
三、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实务 17
四、用人单位聘用台港澳人员的法律风险预防 21
第三节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与实务 22
一、我国对外国人就业管理法律制度概况 24
二、《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 26
三、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实务 29
四、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的法律风险预防 34
第四节 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及有关规定 35
一、劳动者知情权的内容及保障 35
二、关于劳动者知情权的有关规定 37
三、劳动者的选择权 40
四、劳动者的说明义务 41
第五节 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及有关规定 42
一、用人单位的知情权 42
二、用人单位的选择权及有关规定 44
三、用人单位的说明义务及有关规定 45
四、用人单位的禁止担保义务及有关规定 46
第六节 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管理实务 47
一、招聘条件的设定 47
二、录用条件的设定 49
三、知情权应用与入职审查 51
四、录用通知书(Offer Letter)的风险防范 55
第二章 规章 制度 61
第一节 规章 制度概述 61
一、规章 制度及其特征 61
二、规章 制度的法律效力范围及类型 63
三、规章 制度的生效要件 65
四、规章 制度缺少生效要件的法律后果 68
第二节 关于规章 制度的有关规定 69
一、我国对用人单位规章 制度的立法概况 69
二、关于规章 制度的有关规定 70
第三节 用人单位规章 制度制定实务 82
一、制定规章 制度的基本要求 82
二、制定规章 制度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83
三、规章 制度的有关内容 86
四、制定规章 制度的民主程序 86
五、规章 制度的公示告知程序 88
六、民主程序和告知公示证据的收集 89
第三章 事实劳动关系 93
第一节 事实劳动关系概述 93
一、事实劳动关系及其产生原因 93
二、事实劳动关系的特征 95
三、事实劳动关系的类型 96
四、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99
第二节 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有关规定 100
一、我国对事实劳动关系的立法概况 100
二、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有关规定 101
第三节 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预防 111
一、劳动者对事实劳动关系证据的收集 111
二、用人单位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预防 112
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119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建立 119
一、劳动关系建立概述 119
二、劳动关系建立的时间 121
三、劳动关系建立时的知情权与告知义务 121
四、劳动关系建立时的禁止行为 122
五、关于劳动关系建立的有关规定 122
六、劳动关系建立过程中的主要法律风险预防 124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 126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 126
二、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 128
三、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 135
四、劳动合同订立的时间 136
五、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订立时的法律责任 137
六、关于劳动合同订立的有关规定 138
七、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的主要法律风险预防 145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期限 147
一、劳动合同的期限种类 147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情形 149
三、未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150
四、关于劳动合同期限的有关规定 150
五、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 159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形式与内容 162
一、劳动合同的形式 162
二、劳动合同的内容 163
三、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 164
四、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 164
五、劳动合同约定不明的处理 164
六、关于劳动合同的形式与内容的有关规定 165
七、制订劳动合同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72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效力 174
一、劳动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174
二、劳动合同的生效要件 175
三、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176
四、劳动合同无效的确认 178
五、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178
六、关于劳动合同效力的有关规定 180
七、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预防 185
第五章 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 189
第一节 试用期 189
一、试用期期限 189
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有关待遇 190
三、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法律责任 190
四、关于试用期的有关规定 191
五、试用期法律风险预防 195
第二节 培训与服务期 198
一、培训及其特征 198
二、服务期及其约定条件 199
三、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法律责任 200
四、用人单位无权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的情形 201
五、违约金数额的确定 203
六、关于培训与服务期的有关规定 203
七、约定培训与服务期应注意的问题 209
第三节 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 210
一、商业秘密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211
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事项 212
三、竞业限制及其分类 214
四、竞业限制的构成要件 216
五、竞业限制协议的内容 218
六、竞业限制与保密义务的区别 218
七、关于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的有关规定 220
八、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230
第六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 235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 235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原则 235
二、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 236
三、劳动者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 238
四、特殊情形下劳动合同的履行 239
五、劳动合同履行中的法律责任 240
六、关于劳动合同履行的有关规定 241
七、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预防 250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变更 252
一、劳动合同变更的方式 252
二、劳动合同变更的原因及情形 253
三、劳动合同变更的形式及程序 253
四、关于劳动合同变更的有关规定 254
五、劳动合同变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57
第七章 劳动合同的终止与解除 263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终止 263
一、劳动合同终止的概念 263
二、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 263
三、劳动合同终止的限制情形 264
四、关于劳动合同终止的有关规定 264
五、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预防 270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解除 271
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 271
二、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区别 271
三、劳动合同解除的分类 272
四、劳动合同的过错性解除 273
五、劳动合同的非过错性解除 275
六、劳动合同解除的限制 278
七、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的义务 278
八、关于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有关规定 280
九、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风险预防 305
第三节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 315
一、经济补偿金的概念及特征 315
二、经济补偿金的确定因素 316
三、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316
四、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须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317
五、劳动合同解除时用人单位须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318
六、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319
七、赔偿金的概念及特征 319
八、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和违约金的区别 320
九、用人单位须支付赔偿金的情形 322
十、关于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有关规定 322
第八章 集体合同与工会 339
第一节 集体合同概述 339
一、集体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339
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340
三、集体合同的分类 342
四、集体合同的内容 343
五、集体合同的效力 344
六、集体合同的订立 345
七、集体协商争议的协调处理机制 346
八、集体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 347
九、集体合同的争议处理 347
第二节 关于集体合同的有关规定 347
一、集体合同的立法概况 347
二、关于集体合同的有关规定 348
第三节 集体合同协商应注意的问题 365
一、集体协商原则的把握 365
二、集体协商内容的把握 366
三、集体协商的其他注意问题 367
第四节 工会 368
一、工会的性质 369
二、工会的法律地位 369
三、我国工会的组织体系 370
四、工会主席(副主席)的特别保护 371
五、工会的权利 371
六、违反《工会法》的法律责任 374
第九章 劳务派遣 379
第一节 劳务派遣概述 379
一、劳动派遣及其特征 379
二、劳务派遣法律关系 381
三、劳务派遣的优势 385
四、劳务派遣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 388
第二节 关于劳务派遣的有关规定 390
一、我国劳务派遣的立法概况 390
二、关于劳务派遣的有关规定 392
第三节 劳务派遣用工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401
一、招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02
二、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应注意的问题 403
三、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规章 制度的适用 403
四、选择劳务派遣单位应注意的问题 404
五、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期限期满后的处理 405
第四节 《劳动合同法》修改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劳务派遣的影响 406
一、《劳动合同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406
二、《劳动合同法》修改对劳务派遣的影响 407
第十章 非全日制用工 415
第一节 非全日制用工概述 415
一、非全日制用工及其特征 415
二、非全日制用工与全日制用工的主要区别 417
三、非全日制用工的优势与不足 418
四、非全日制用工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 420
五、非全日制用工的认定 421
第二节 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有关规定 423
一、非全日制用工的立法概况 423
二、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有关规定 424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风险预防 432
一、非全日制用工的主要法律风险 432
二、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风险预防 433
第十一章 工资 437
第一节 工资概述 437
一、工资的概念及特征 437
二、工资与劳动报酬的区别 437
三、工资总额的组成 437
第二节 工资制度 438
一、基本工资制度 438
二、最低工资制度 439
三、工资形式 441
四、工资支付 443
五、特殊情形下的工资支付 444
第三节 法定工资标准的把握与工资形式选择 450
一、不同情形下法定工资标准的把握 450
二、工资形式的选择 450
第十二章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455
第一节 工作时间 455
一、工作时间的概念及特征 455
二、工作时间制度的分类 456
三、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 460
第二节 休息休假 462
一、休息休假的概念 463
二、休息时间的种类 463
第十三章 社会保险 473
第一节 社会保险概述 473
一、社会保险的概念及特征 473
二、社会保险法的概念 475
三、社会保险费的征缴 475
第二节 社会保险制度 478
一、基本养老保险 479
二、基本医疗保险 483
三、失业保险 486
四、生育保险 489
第十四章 工伤与职业病 493
第一节 工伤与工伤保险 493
一、工伤及工伤保险概述 493
二、认定工伤的主要参考因素 494
三、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494
四、工伤认定的排除情形 497
五、工伤认定的程序 497
六、劳动能力鉴定 499
七、工伤保险待遇的项目和标准 500
八、工伤保险待遇和民事侵权赔偿竞合的处理 506
九、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赔偿办法 508
第二节 职业病 509
一、职业病的概念 509
二、职业病的前期预防 510
三、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防护与管理 511
四、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 514
第十五章 特殊群体的劳动保护 521
第一节 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 521
一、女职工的基本劳动权益保护 521
二、女职工劳动保护 522
三、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 523
第二节 对未成年人的劳动保护 525
一、禁止使用童工的含义 526
二、违反禁止使用童工有关规定的法律责任 526
三、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 528
四、未成年工禁忌劳动范围 528
第三节 对残疾人的劳动保护 529
一、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措施 530
二、扶持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措施 530
三、招用和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义务与责任 531
四、残疾人就业服务 531
第四节 对下岗职工的劳动保护 532
一、再就业政策扶持对象的认定 533
二、再就业政策扶持与就业服务 534
三、就业困难对象的政策扶持和就业援助 536
四、失业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联动机制 537
第五节 对农民工的劳动保护 537
一、取消农民进城务工就业限制 537
二、劳动合同制度的执行 538
三、农民工权益的系列保障 538
四、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 541
第十六章 劳动争议处理 545
第一节 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545
一、劳动争议概述 545
二、劳动争议的分类 546
三、劳动争议的受理范围 546
四、不属于劳动争议的受理范围的情形 547
五、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 547
六、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 548
第二节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549
一、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形式 549
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549
三、劳动争议调解的程序 550
四、调解协议书的效力 550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 551
一、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 551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552
三、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及其权利义务 553
四、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 555
五、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 556
六、劳动争议仲裁文书的执行 562
第四节 劳动争议诉讼 563
一、劳动争议诉讼及起诉条件 563
二、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 564
三、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案件受理问题的处理 565
四、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程序 568
五、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期限 568
六、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案件执行问题的处理 569
第五节 劳动争议举证规则 571
一、劳动争议证据的种类 571
二、劳动争议处理中的举证责任 572
三、劳动争议举证的其他问题 575
四、劳动争议证据的审核认定 577
附录 5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580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5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6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6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624
工伤保险条例 6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64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65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65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66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664
参考文献 667
后记 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