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所谓文坛 1
第一章 文坛五老 5
1.诗人冈夫无疾而终 7
2.孙谦像个乡下人 10
3.关于胡正的几个段子 14
4.马烽,对人是不错的 18
5.长人西戎 22
第二章 借调生涯 26
1.编辑部格局 27
2.周宗奇说:你有什么权利享受安逸的生活 29
3.胡帆:北京人天天吃油条! 33
4.何家骅的国际玩笑 35
5.顾全芳竟然比我还懒 37
第三章 编辑群像 41
1.忻州四俊杰 42
2.大同两老小 46
3.诗坛三巨头 50
第四章 阎氏故居 56
1.山西文坛与阎老西 57
2.南华门原是阎氏故居 60
3.从文联到作协 65
第五章 从文苦旅 68
1.被逼从文 69
2.巧遇邓撇子 72
3.欣逢刘大头 74
第六章 东阳笔会 78
1.扒车赴会 79
2.群英聚会 81
3.虱子大会 84
第七章 走近文坛 88
1.邂逅李锐 89
2.邸家河的插队生 91
3.恩师西戎 94
4.初识韩石山 98
第八章 噩梦醒来 105
1.调动噩梦 106
2.工作狂热 109
3.郑义与蒋韵 113
第九章 当年逸事 115
1.赵树理“拼刺刀” 115
2.马烽摽罗锅 118
3.跟踪女间谍 120
4.四大“坏人” 123
5.侯招笔会 126
第十章 北京领奖 131
1.南华门里的“石狮子” 132
2.被刺激起来的幸运儿 136
3.京西宾馆的“上等华人” 140
4.大会众生相 142
5.王蒙,“大写的人” 145
6.周扬与会 147
第十一章 风雨变奏 150
1.青岛,笔会花絮 151
2.西安,与会诸公 158
3.话说唐达成 163
4.张石山:《老一辈人》的遭遇 166
5.张平:《祭妻》到《姐姐》 168
6.郑义:《远村》和《老井》 169
7.韩石山:《磨盘庄》被批 173
第十二章 决定因素 178
1.李锐,赵树理文学奖 178
2.张石山,孙谦的狗的干粮 183
3.成一、焦祖尧作品讨论会 187
第十三章 求学京城 191
1.徐刚,万年副所长 192
2.所长李清泉 194
3.传奇所长丁玲 197
4.张石山,当代陈世美 198
5.副主编,你不当都不成 201
6.郑义,献上致敬信 204
第十四章 分家波乱 207
1.分家大动荡 208
2.挽留周景芳 211
3.揪回燕治国 214
4.嘉奖何家骅 218
5.分解诗歌组 220
第十五章 为官一任 222
1.一个空抽屉 223
2.一群好编辑 226
3.五对打离婚 229
4.一纸军令状 231
5.一张辞职书 233
第十六章 换届风波 238
1.张石山:北大毕业的边缘人 238
2.韩石山:突然变成陌生人 243
3.马烽:不幸失算 245
4.忘恩负义的一票 248
5.触目惊心的一幕 250
6.成一、韩石山、周宗奇的遭遇 255
第十七章 十年纪略 261
1.李锐上五台 262
2.田中禾来山西 263
3.油漆风波 265
4.秀才造反 271
第十八章 世纪曙光 273
1.作家参政 274
2.换届 277
3.从刘巩时代到周振义时代 280
4.第三次高潮 283
5.弃裱褙书 286
尾声 两部史书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