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社会主义的历史潮流与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 1
一、寻求理想社会的可贵探索: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0
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1
2.中期空想社会主义 15
3.晚期空想社会主义 16
4.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局限 20
二、人类思想史上的壮丽日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25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6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29
3.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标志 33
4.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36
5.马克思、恩格斯预测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39
三、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俄社会主义实践 46
1.理论的交锋:世纪之交关于科学社会主义是否过时的论战 47
2.伟大的创举:列宁“一国革命胜利”的理论与实践 51
3.曲折的历程: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55
4.最后的沉思:列宁晚年关于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 60
四、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模式:苏联模式 67
1.争论与选择:苏联模式的发轫 68
2.高度集中: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70
3.“硬币的两面”:苏联模式的历史作用和严重缺陷 72
4.多舛的命运:苏联模式的终结及原因分析 75
五、历史的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83
1.比较与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83
2.学习与反思: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 91
3.探索中的成果与失误 94
4.必须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98
六、“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106
1.历史反思中的追问 107
2.“走自己的路”的接力探索 109
3.“原则”与“特色”的有机结合 112
4.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联系与区别 114
5.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开拓前进 118
七、走向复兴: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 123
1.大潮涌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24
2.复兴之路: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中国道路 127
3.涟漪效应:中国道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复兴的示范作用 133
4.志存高远:胸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134
参考文献 142
后记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