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基本概念界定 2
1.2.1 经纪人 2
1.2.2 农村经纪人 4
1.2.3 农村经纪产业的界定 6
1.2.4 农村经纪组织、农村中介组织和农村合作组织的区别 8
1.2.5 农村经纪产业主体 9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0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0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0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7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9
1.5.1 研究方法 19
1.5.2 技术路线 20
1.6 创新之处 21
1.7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2
2 农村经纪产业概述 23
2.1 农村经纪业产业的概述 23
2.1.1 概念内涵 23
2.1.2 农村经纪人类型 24
2.1.3 农村经纪活动内容 25
2.1.4 农村经纪业务的主要领域 28
2.1.5 农村经纪活动的主要特征 29
2.2 农村经纪产业主体的概念和类型 32
2.2.1 农村经纪产业主体及特征 32
2.2.2 农村经纪产业主体的分类 34
2.3 农村经纪产业主体的行为特征 39
2.4 农村经纪产业对交易效率的作用机理 40
2.4.1 经纪人的作用 40
2.4.2 农村经纪人对市场交易效率的影响机理 41
2.5 农村经纪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44
2.5.1 农村经纪交易主客体的特性对交易费用的影响 44
2.5.2 农村经纪产业的影响因素 46
2.5.3 资产专用性 47
2.5.4 信息不确定性 50
2.5.5 交易频率 55
2.6 小结 60
3 农村经纪产业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62
3.1 交易资产的专用性与农村经纪产业发展 62
3.1.1 影响农村经纪交易的资产专用性因素 62
3.1.2 农村经纪产业的资产专用性分析 63
3.1.3 资产专用性对农村经纪产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分析 72
3.1.4 资产专用性影响农村经纪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 78
3.1.5 资产专用性与农村经纪产业主体的产生及效率分析 88
3.2 交易信息的不确定性与农村经纪产业发展 99
3.2.1 农村交易市场的信息特点 99
3.2.2 信息不对称成为制约农村市场交易发展的关键因素 102
3.2.3 信息不确定性与农村经纪人的市场需求 108
3.2.4 信息不确定性与各类经纪人的产生 117
3.2.5 信息不确定性对农村经纪产业的影响 126
3.3 交易频率与农村经纪产业发展 129
3.3.1 农产品市场交易频率分析 129
3.3.2 交易频率、交易成本与农业收益 132
3.3.3 降低交易频率的制度选择:中介经纪组织 137
3.3.4 影响农村商品交易频率的因素 143
4 社会分工、农产品商品化与中国农村经纪产业的演进轨迹 154
4.1 农村社会分工与农村经纪产业的产生与发展 154
4.1.1 农村社会分工的演变 154
4.1.2 中国农村社会分工的演变轨迹 157
4.1.3 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演变 159
4.1.4 中国农村商品市场化的影响 162
4.2 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历史阶段及特点 163
4.2.1 第Ⅰ阶段:自给为主,剩余交换阶段 163
4.2.2 第Ⅱ阶段:农产品市场交换的成长阶段 164
4.2.3 第Ⅲ阶段:农产品市场交换的成长阶段向发达阶段的过渡 164
4.2.4 第Ⅳ阶段:市场交换发达阶段 165
4.3 中国农村经纪产业的历史阶段 165
4.3.1 16世纪以前:单一职能经纪人为主,宋朝出现虚旺 166
4.3.2 中国经纪人封建时期的巅峰(16—19世纪) 169
4.3.3 近代:中国经纪产业初期的停滞 174
4.3.4 1952—1979年:中国农村经纪产业官方化 177
4.3.5 1979—1992年:中国农村经纪产业的重新起步 178
4.3.6 1992年至今:中国农村经纪产业的成长 179
4.3.7 现阶段中国农村经纪产业存在的必然性 183
4.3.8 中国农村经纪产业各阶段特点 184
4.4 农村经纪产业的产生条件 187
4.4.1 经纪人的产生是商品交换扩大后的结果 187
4.4.2 历史经验:农村经纪人产生的实际证明 190
4.4.3 经纪业成为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求 192
4.4.4 农村市场经济下农村经纪产业的产生过程 193
4.4.5 农村经纪产业出现的前提条件 195
4.5 小结 196
5 中国农村经纪产业发展状况及组织结构分析 197
5.1 农村经纪产业发展阶段研判 197
5.1.1 农村经纪产业的形成 197
5.1.2 农村经纪产业的形成标志 198
5.2 农村经纪产业的产业特性 202
5.2.1 农村经纪产业属于新兴产业 202
5.2.2 农村经纪产业处于产业成长阶段 203
5.2.3 农村经纪产业发展的自组织性和政府引导性相结合 204
5.3 农村经纪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206
5.4 农村经纪产业的市场结构及市场特征 207
5.4.1 基于S-C-P范式的农村经纪市场结构分析 208
5.4.2 中国农村经纪产业的市场特征 209
5.5 中国农村经纪产业的五力模型 214
5.5.1 农村经纪产业的五力模型分析 214
5.5.2 上游需求者—农户的讨价还价能力 216
5.5.3 下游需求者——农业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 217
5.5.4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218
5.5.5 替代品威胁 221
5.6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226
5.6.1 农村经纪人 227
5.6.2 农村经纪人组织 228
5.6.3 农村专业协会 230
5.7 中国农村经纪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232
5.8 小结 236
6 中国农村经纪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237
6.1 农村经纪产业的市场定价行为 237
6.2 农村经纪产业的市场并购行为 238
6.2.1 跨地区经营行为 239
6.2.2 一体化行为 239
6.3 农村经纪产业的市场促销行为 245
6.3.1 农村经纪服务广告的基本属性:后验品 245
6.3.2 农村经纪服务促销广告行为 246
6.4 农村经纪产业的市场研究开发行为 247
6.4.1 市场细分 248
6.4.2 满足上游经纪需求者(农户)需求定位目标市场 249
6.4.3 满足下游消费者的经纪需求定位目标市场 250
6.4.4 服务递送系统的创新 250
6.5 农村经纪产业的市场协调行为 256
6.6 小结 257
7 中国农村经纪产业的发展对策 258
7.1 农村经纪人行业协会 258
7.1.1 行业协会的性质和特点 258
7.1.2 农村经纪人行业协会存在的理论依据 259
7.2 农村经纪产业的政府扶持建议 262
7.2.1 基于资产专用性的农村经纪产业发展对策 262
7.2.2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农村经纪产业发展对策 266
7.2.3 基于交易频率的农村经纪产业发展对策 270
7.3 政府规制:政策推动和政府管制并行 271
7.3.1 政府扶持,保证农村经纪产业的供给支持 271
7.3.2 政府管制,保证农村经纪服务的市场需求 273
7.4 农村经纪产业的政府管制和行业管理对策 274
7.4.1 农村经纪产业形成期:以政府管制为主,行业管理为辅 274
7.4.2 农村经纪产业的政府和行业管制原则 275
7.4.3 农村经纪产业的政府和协会管制的建议 276
7.5 小结 279
参考文献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