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鄂伦春族乡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兆明主编;新生乡乡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07060734
  • 页数:5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的鄂伦春居民近年的生活、发展、变化。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篇 建置 63

第一章 境域 63

第一节 地理位置 63

第二节 乡界勘定 63

第三节 村界勘定 64

第二章 沿革 66

第一节 解放前沿革 66

第二节 解放后沿革 67

第二篇 村屯概况 69

第一章 新生村 69

第一节 概貌 69

第二节 经济 70

第三节 村屯建设 71

第二章 新青村 71

第一节 概貌 71

第二节 经济 72

第三节 村屯建设 72

第三章 新发村 73

第一节 概貌 73

第二节 经济 73

第三节 村屯建设 74

第四章 新茂村 74

第一节 概貌 74

第二节 经济 75

第三节 村屯建设 75

第五章 新兴村 76

第一节 概貌 76

第二节 经济 76

第三节 村屯建设 77

第三篇 自然环境 78

第一章 地质地貌 78

第一节 地质 78

第二节 地貌 80

第二章 山脉水系 82

第一节 山脉 82

第二节 水系 82

第三章 气候 83

第一节 气温 83

第二节 降水 83

第三节 相对湿度及蒸发 84

第四节 日照 地温 84

第五节 风霜 84

第六节 结冰 冻土 85

第七节 物候 85

第四章 土壤 88

第一节 成因 88

第二节 特征 89

第五章 资源 90

第一节 土地 90

第二节 森林 91

第三节 草原 91

第四节 水 92

第五节 矿物 92

第六节 水产 93

第七节 土特山产 93

第六章 自然灾害 94

第一节 水涝 94

第二节 干旱 95

第三节 霜冻 95

第四节 其它自然灾害 96

第四篇 人口 97

第一章 全乡人口 97

第一节 概况 97

第二节 分布与密度 98

第三节 构成 99

第四节 变动 103

第五节 控制 106

第二章 鄂伦春族人口 109

第一节 概况 109

第二节 分布 111

第三节 构成 115

第五篇 鄂伦春族 122

第一章 源流 122

第一节 族称 122

第二节 族源 123

第二章 迁徙与分布 124

第一节 迁徙 124

第二节 分布 125

第三章 社会沿革 126

第一节 经济组织 126

第二节 社会组织 128

附:《习惯法》 131

第四章 语言 137

第一节 语音 137

第二节 语法 138

第三节 词汇 139

第五章 科学知识 139

第一节 方位 139

第二节 气象 140

第三节 历法 140

第四节 医药 141

第五节 度量衡 141

第六章 习俗 142

第一节 饮食 142

第二节 服饰 145

第三节 建筑 146

第四节 交通 148

第五节 婚嫁 148

第六节 丧葬 150

第七节 礼仪 152

第八节 节庆 153

第九节 用具 154

第十节 禁忌 155

第七章 宗教信仰 156

第一节 自然崇拜 157

第二节 图腾崇拜 158

第三节 祖先崇拜 159

第四节 神偶 神像 160

第五节 梦兆 162

第六节 占卜 162

第七节 萨满 163

附:萨满的《请神歌》 166

第八节 解放后的变化 169

第八章 民族工作 170

第一节 下山定居 170

第二节 实现民族平等 171

第三节 完成社会改革 172

第四节 发展民族经济 172

第五节 培养民族干部 173

第六节 加强民族团结 174

第七节 落实民族政策 175

第六篇 生活 176

第一章 鄂伦春族生活 176

第一节 收入 176

第二节 消费 177

第三节 住房 178

第二章 其他民族生活 178

第一节 收入 178

第二节 消费 179

第三节 住房 179

第七篇 人才 181

第一章 人才结构 181

第一节 年龄 181

第二节 学历 182

第三节 民族 183

第二章 人才培养 185

第一节 基本情况 185

第二节 培养方法 185

第三节 鄂伦春族人才的选用 187

第八篇 人物 188

第一章 传记 188

第一节 历史人物 188

第二节 当代人物 191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198

第一节 “庚子俄难”鄂伦春族阵亡官兵 198

第二节 革命烈士 199

第三章 人物表 199

第一节 劳动模范 199

第二节 主要专业技术人员 200

第三节 曾任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鄂伦春族名录 201

第四节 曾任副科级以上职务的鄂伦春族名录 201

第五节 下乡知识青年人名录 202

第六节 库玛尔路鄂伦春族名人录 208

第九篇 狩猎 211

第一章 猎业生产 211

第一节 对象 211

第二节 工具 214

第三节 红围期 217

第四节 产品 219

第二章 组织分配 220

第一节 行猎组织 220

第二节 猎物分配 222

第三章 收入 223

第一节 产量 223

第二节 在经济中的比重 225

第四章 野生动物保护 226

第一节 学习政策 226

第二节 落实政策 226

第十篇 农业 227

第一章 经营沿革 227

第一节 解放前农业 227

附:吴音吉善经营农业情况 231

第二节 解放后的农业 232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233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233

第二节 互助合作 238

第三节 人民公社 242

第四节 联产承包 242

第三章 耕地与作物 243

第一节 耕地面积 243

第二节 主要作物 244

第三节 粮食产量 246

第四章 农技农艺 249

第一节 耕作制度 249

第二节 作物栽培 250

第三节 种子 252

第四节 肥料 253

附:新生公社化肥使用试验总结 253

第五章 作物保护 255

第一节 病害防治 255

第二节 虫害防治 255

第三节 草害防治 255

第六章 农用机具 256

第一节 机具沿革 256

第二节 机械化程度 257

第三节 农机管理 259

第四节 农机维修 261

第五节 农机队伍 261

第七章 水利 262

第一节 护岸工程 262

第二节 截流工程 263

第三节 水电工程 263

第四节 排涝工程 263

第五节 改水工程 263

第十一篇 林业 264

第一章 机构队伍 264

第一节 机构 264

第二节 队伍 265

第二章 林业生产 266

第一节 林木采伐 266

第二节 伐运工具 267

第三节 植树造林 267

第三章 森林保护 268

第一节 林政管理 268

第二节 护林防火 269

附:新生乡人民政府关于《森林防火工作实施细则》 270

第三节 退耕还林 272

第四章 保护野生动物 272

第一节 宣传政策 272

第二节 严格执法 273

第十二篇 乡村企业 274

第一章 企业性质 274

第一节 乡办企业 274

第二节 村办企业 276

第三节 个体企业 276

第四节 联办企业 277

第二章 主要门类 277

第一节 黄金开采业 277

第二节 木材加工业 278

第三节 粮薯加工业 278

第四节 运输业 279

第五节 商饮服务业 279

第三章 经营管理 280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80

第二节 主要部门管理 280

第三节 企业内部管理 280

第十三篇 旅游 281

第一章 主要旅游项目 281

第一节 风俗 281

第二节 狩猎 282

第三节 饮食 282

第四节 射击 282

第二章 景区简介 283

第一节 石头人景区 283

第二节 大石砬子景区 283

第三节 河东景区 284

第十四篇 畜牧 286

第一章 饲草饲料 286

第一节 草场 286

第二节 饲料 287

第三节 饲养方式 287

第二章 主要畜种 288

第一节 马 288

第二节 犬 291

第三节 鹿 292

第四节 牛 293

第三章 疫病防治 295

第一节 常见病种 295

第二节 防治 296

第十五篇 副业 297

第一章 采集 297

第一节 种类 297

第二节 工具 299

第二章 捕鱼 300

第一节 鱼种 300

第二节 捕鱼方法 300

第三章 手工制作 301

第一节 皮制品 301

第二节 桦皮制品 303

附:桦皮船、篓的制法 304

第三节 木制品 305

第四节 骨制品 306

第五节 其它制品 306

第四章 产量 307

第一节 产量 307

第二节 在经济中的比重 308

第十六篇 交通 309

第一章 公路 309

第一节 线路 309

第二节 运输 310

第三节 养护与管理 311

第二章 铁路与航空 311

第一节 铁路 311

第二节 航空 311

第十七篇 邮电 313

第一章 邮政 313

第一节 邮路 313

第二节 邮政业务 314

第二章 电信 315

第一节 电报 315

第二节 电话 315

第十八篇 交换 318

第一章 贡貂 318

第一节 定制 318

第二节 贡市 318

第二章 产品交换 319

第一节 同官方安达的交换 319

第二节 同私人安达的交换 319

附:民国初年猎品与粮食的比价 322

第三节 同商人的交换 323

第四节 同俄国人的交换 324

第五节 同农民的交换 325

第六节 日本侵略者对交换的垄断 325

第三章 商品交换 326

第一节 机构 326

第二节 农猎土特产品收购 327

第三节 生产生活资料供应 327

第四节 边境贸易 328

第十九篇 财税 330

第一章 财政 330

第一节 体制 330

第二节 收入 331

第三节 支出 332

第二章 税务 332

第一节 税制 332

第二节 税种 333

第三节 税收 334

第四节 农业税减免 337

第二十篇 政党 340

第一章 中共新生鄂伦春族乡地方组织 340

第一节 组织沿革 340

第二节 党员大会 344

第三节 组织与党员 346

第二章 政事纪略 34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 349

第二节 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349

第三节 人民公社运动 350

第四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51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 351

第六节 改革开放 352

第七节 党性教育 353

第三章 基层党支部 354

第一节 新生村支部 354

第二节 新青村支部 354

第三节 新发村支部 354

第四节 新茂村支部 355

第五节 新兴村支部 355

第六节 乡机关及直属单位支部 355

第二十一篇 政权 356

第一章 权力机关 356

第一节 新生乡人民代表大会 356

第二节 提案处理 362

第二章 行政机关 363

第一节 “佐” 363

第二节 库玛尔路鄂伦春协领署 364

第三节 黑河地区鄂伦春协领公署 373

第四节 新生鄂伦春族乡人民政府 376

第三章 村民委员会 381

第一节 新生村 381

第二节 新青村 383

第三节 新发村 383

第四节 新茂村 383

第五节 新兴村 383

第二十二篇 群众团体 385

第一章 共青团 385

第一节 组织 385

第二节 活动 387

第二章 妇联 388

第一节 组织 388

第二节 活动 389

第二十三篇军事 392

第一章 组织沿革 392

第一节 “佐” 392

第二节 保卫团 393

第三节 山林队 395

第四节 民兵 396

第二章 同国内外反动武装的斗争 400

第一节 同国外入侵者的斗争 400

第二节 同国内分裂者的斗争 402

第三章 反抗压迫的斗争 404

第一节 烈钦泰事件 404

第二节 孟毛古全事件 404

第三节 刚通事件 405

第四节 集体逃婚事件 406

第四章 战事 407

第一节 大岭伏击战 407

第二节 闹达罕遭遇战 407

第三节 上二公保卫战 408

第二十四篇 公安 司法 410

第一章 公安 410

第一节 治安 410

第二节 枪支管理 411

第三节 户籍管理 412

第四节 消防监督 413

第二章 司法 414

第一节 法制宣传 414

第二节 民事调解 415

第二十五篇 民政 417

第一章 优抚安置 417

第一节 拥军优属 417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418

第二章 救灾救济 419

第一节 灾害救济 419

第二节 困难救济 420

第三节 扶贫扶优 420

第三章 社会福利 421

第一节 敬老尊老 421

第二节 孤儿收养 422

第三节 自流人口收容 422

第四章 婚丧管理 423

第一节 宣传《婚姻法》 423

第二节 婚姻登记 423

第三节 殡葬管理 424

第二十六篇 教育 426

第一章 学前教育 426

第一节 托幼园所 426

第二节 教学及思想品德教育 426

第二章 小学教育 427

第一节 概况 427

第二节 学制 433

第三节 课程 433

第四节 教法 434

第五节 思想品德教育 435

第三章 中学教育 436

第一节 概况 436

第二节 学制 438

第三节 课程 438

第四节 教法 438

第五节 思想品德教育 439

第四章 成人教育 440

第一节 扫盲教育 440

第二节 文化技术教育 442

第五章 教育成果 442

第一节 解放前成果 442

第二节 解放后成果 443

第六章 教师 444

第一节 队伍 444

第二节 培训 446

第三节 待遇 446

第七章 经费设施 448

第一节 经费 448

第二节 设施 450

第二十七篇 文化 453

第一章 群众文化 453

第一节 馆站建设 453

第二节 活动 453

第二章 鄂伦春族民间艺术 454

第一节 雕刻 454

第二节 绘画 455

第三节 刺绣 455

第四节 舞蹈 455

第五节 桦皮镶嵌 457

第三章 鄂伦春族民间文学 462

第一节 民歌 462

第二节 神话 471

第三节 传说 473

第四节 故事 474

第五节 说唱故事 477

第六节 谚语 478

第七节 谜语 481

第四章 文物 482

第一节 皮毛制品 482

第二节 桦皮器皿 483

第三节 神像 483

第五章 电影广播电视 484

第一节 电影 484

第二节 广播 484

第三节 电视 485

第二十八篇 卫生 487

第一章 医疗 487

第一节 机构 487

第二节 设备 487

第三节 技术 488

第二章 妇幼保健 488

第一节 妇女保健 488

第二节 儿童保健 489

第三章 卫生防疫 490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490

第二节 疾病防治 491

第四章 医疗制度 492

第一节 公费医疗 492

第二节 劳保医疗 492

第三节 合作医疗 493

第二十九篇 体育 494

第一章 学校体育 494

第一节 解放前学校体育 494

第二节 解放后学校体育 495

第二章 群众体育 495

第一节 解放前群众体育 495

第二节 解放后群众体育 497

第三十篇 精神文明建设 498

第一章 思想教育 498

第一节 “五爱”“四有”教育 498

第二节 法制教育 500

第三节 基本国策教育 501

第二章 建设活动 502

第一节 文明乡建设 502

第二节 文明村建设 503

第三节 文明单位建设 504

第四节 文明户建设 504

第五节 警民共建 505

第三十一篇 艺文 507

第一章 民歌 507

第一节 传统民歌 507

第二节 新民歌 512

第二章 民间故事 513

第一节 神话 513

第二节 传说 517

第三节 故事 524

第四节 说唱故事 535

附录 556

一、文献辑存 556

二、修志始末 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