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法制体系的建构》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文钊主编;郑毅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6001511
  • 页数:536 页
图书介绍:首先,对我国民族法制理论问题的系统阐释。一方面,围绕民族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系统的阐发,包括民族法制体系的基本范畴、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四个方面,其中基本范畴又包含了民族法制体系的概念、基本构成、基本特征、功能与价值等问题。

第一章 民族法制体系的基本理论 1

第一节 关于民族法制体系的基本范畴 1

一、民族法制体系的概念 1

二、民族法制体系的基本构成 10

三、民族法制体系的基本特征 21

四、民族法制体系的功能与价值 27

第二节 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32

一、国家统一原则 32

二、民族区域自治和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护相结合原则 34

三、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原则 36

第三节 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基本任务 41

一、总体目标 41

二、基本任务 45

第二章 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总结 53

第一节 民族法制体系的创建阶段(1947—1956) 55

一、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56

二、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 57

三、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出台 58

四、1954年宪法的制定 59

五、创建时期的民族法的实施 60

第二节 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8) 64

一、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萧条阶段(1956—1966) 64

二、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停滞阶段(1966—1978) 66

第三节 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恢复与完善(1978—2001) 67

一、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恢复阶段(1978—1984) 67

二、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完善阶段(1984—2001) 72

第四节 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创新发展阶段(2001—今) 81

一、民族法律规范体系基本形成 82

二、民族法制实施成效显著 85

三、民族法制监督工作不断加强 89

第五节 新中国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 90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民族法制工作的领导 91

二、坚持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94

三、正确处理法制共性与民族特点的关系 95

四、正确处理法制与政策的关系 97

五、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8

六、坚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99

七、大力培养民族法律人才 101

第三章 民族法制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基本问题 103

第一节 民族法制建设的现状 103

一、民族法律规范的制定 103

二、民族法律规范的实施与监督 105

第二节 民族法律法规制定中的基本问题 111

一、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尚需完善 111

二、民族立法质量有待提高 114

三、民族立法不能真正反映市场经济需求 116

四、民族法律法规政策化倾向过于突出 118

五、没有重视和发挥民族习惯法的重要作用 121

第三节 民族法律法规实施中的基本问题 124

一、民族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缺乏有效机制 124

二、民族法律法规的监督机制尚不完善 126

第四节 民族法制观念 128

一、民族法制观念的基本涵义及其重要意义 128

二、民族法制观念有待强化 129

三、民族法学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132

第四章 民族法律 136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民族区域自治配套法律规范 137

一、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实施与完善 137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配套法律建设 155

第二节 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立法 171

一、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必要性 172

二、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现有规定 174

三、完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规定 177

四、制定专门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的立法构想 183

第三节 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中关于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规定 186

一、基本法律中有关少数民族权益保护的规定 186

二、一般法律中有关少数民族权益保护的规定 195

三、有关少数民族权益保护的规定的评析 204

第五章 民族行政法规 205

第一节 民族行政法规的现状 205

一、民族行政法规的内涵 205

二、民族行政法规的成就 207

第二节 现行民族行政法规的主要问题 217

一、民族行政法规立法工作有待加强 217

二、民族行政法规立法数量有待增加 218

三、民族行政法规立法质量有待提高 218

四、民族行政法规立法程序有待完善 219

五、民族行政法规的执行有待推进 219

第三节 《城市民族工作条例》 220

一、制定《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历史背景 220

二、制定《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法律意义 222

三、《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法律地位效力 224

四、《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主要内容 224

五、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所面临的挑战 227

第四节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 229

一、民族乡概述 229

二、《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出台始末 229

三、《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主要内容 231

四、《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的法律效力 235

五、《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的作用 237

第六章 自治条例 239

第一节 自治条例研究概述 239

一、自治条例的概念与内涵 239

二、自治条例的性质 240

三、自治条例的基本精神 241

四、自治条例中自治权的规范分析 244

五、自治条例的规范分析 245

第二节 自治区自治条例 253

一、自治区自治条例的发展历程和立法现状 253

二、自治区自治条例的法律地位 255

三、制定自治区级自治条例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257

四、自治区自治条例出台难的原因分析 259

五、走出自治区自治条例出台难困境的对策 262

第三节 自治州自治条例 265

一、自治州的特殊地位及其立法权依据 266

二、自治州自治条例的立法现状 267

三、自治州自治条例文本比较分析 269

四、自治州自治条例的立法困境 273

五、优化自治州自治条例立法机制的对策 275

第四节 自治县(旗)自治条例 278

一、自治县(旗)自治条例的立法现状 278

二、自治县(旗)自治条例文本比较分析 278

三、自治县(旗)自治条例实施中取得的成就 284

四、自治县(旗)自治条例在立法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85

五、完善自治县(旗)自治条例的对策 287

第七章 单行条例 291

第一节 概述 291

一、单行条例的概念 291

二、单行条例与自治条例的区别 293

三、单行条例与地方性法规的区别 294

四、单行条例与变通执行和停止执行的区别 296

五、单行条例的体例 297

第二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单行条例 298

一、自治区的单行条例 298

二、自治州、自治县的单行条例 300

第三节 单行条例变通规定与变通或补充规定的关系探讨 302

一、单项法律中的变通或补充规定 303

二、变通与补充规定与变通或停止执行的关系 307

三、当前单行条例变通规定的基本内容 307

四、立法法中变通规定与单项法律中变通与补充规定的关系 310

第四节 单行条例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312

一、当前各地单行条例中存在的问题 313

二、完善单行条例的思路 320

第八章 民族行政规章 327

第一节 行政规章概述 327

一、行政规章的性质与位阶 327

二、行政规章的制定程序 328

第二节 部门行政规章 330

一、部门规章及其权限范围 330

二、民族事务部门规章 333

第三节 地方行政规章 336

一、地方行政规章的性质和特点 336

二、地方行政规章的制定 337

三、地方政府制定的涉及民族事务的行政规章 339

第四节 民族事务行政规章的法律分析 339

一、民族事务行政规章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39

二、民族事务行政规章不足的原因分析 340

第五节 民族事务行政规章的完善 341

一、行政立法程序正当性问题 342

二、行政立法决策的科学化问题 342

三、立法决策的实施问题 343

四、行政立法的监督问题 344

第九章 规章以下的民族事务管理相关规范性文件 346

第一节 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概述 346

第二节 涉及民族事务管理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348

一、国务院部委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348

二、国务院各直属机构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352

三、国家民委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352

四、中央其他机构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354

五、地方各级政府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356

第三节 民族事务管理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清理 358

一、规范性文件清理概述 358

二、民族事务管理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程序 359

三、民族事务管理规范性文件清理中发现的问题 360

第四节 民族事务管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 366

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标准 366

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范围 367

三、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368

四、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完善 370

第十章 民族法律法规的实施及监督 374

第一节 民族法律法规的实施 374

一、民族法律法规实施的内涵与特征 374

二、民族法律法规实施的内容 377

第二节 民族法律法规的监督 393

一、民族法律法规的监督的内涵与意义 393

二、民族法律法规的监督原则 395

三、民族法律法规监督机制的现状 396

四、民族法律法规监督的展望 399

五、民族法律法规监督的评估 404

第十一章 涉及民族问题的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 407

第一节 涉及民族问题的群体性事件概述 407

一、涉及民族问题的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407

二、涉及民族问题的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408

三、涉及民族问题的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409

第二节 涉及民族问题的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原则 410

一、依法处置原则 410

二、适度反应原则 411

三、信息公开原则 412

四、尊重民族风俗原则 412

第三节 涉及民族问题的群体性事件的应急机制 412

一、预警机制 412

二、现场处置机制 413

三、善后处置机制 416

第十二章 预防和化解民族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 418

第一节 民族纠纷概述 419

一、民族纠纷的概念 419

二、民族纠纷的特征 419

三、新时期民族纠纷的新问题及其预防 422

第二节 人民调解制度 426

一、人民调解制度概述 427

二、人民调解与民族纠纷化解 433

第三节 信访制度 435

一、信访制度概述 435

二、信访与民族纠纷化解 439

第四节 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制度 440

一、行政调解制度概述 440

二、行政裁决制度概述 442

三、行政复议制度概述 445

四、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制度与民族纠纷化解 448

第五节 诉讼制度 448

一、诉讼制度概述 449

二、诉讼制度与民族纠纷化解 454

第六节 发挥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作用 455

一、少数民族习惯法与纠纷解决制度 456

二、习惯法与民族纠纷化解 459

第十三章 民族事务管理法制化 461

第一节 推动民族事务管理法制化的背景、必要性及其基本内容 461

一、依法管理民族事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61

二、当前民族事务管理法制化滞后的主要原因 464

三、全面推进民族事务管理法制化的原则、要求和目标 468

四、全面推进民族事务管理法制化的重点任务 469

第二节 重大民族事务民主决策法制化 471

一、民族事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之重要性 471

二、构建重大民族事务决策法制化的运行机制 474

第三节 民族工作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法制化 476

一、我国民族工作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476

二、推进民族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法制化 478

第四节 民族事务管理执法体制法制化 479

一、当前我国民族事务执法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479

二、提高民族事务管理执法体制法制化水平的具体措施 480

第五节 民族事务信息公开制度 482

一、涉及民族事务的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 482

二、健全民族事务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方面 483

第六节 民族事务公众参与制度 484

一、民族事务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484

二、扩大民族工作的公众参与度 486

第十四章 民族法制的宣传教育与普及 487

第一节 民族法制宣传教育及普及体系概述 487

一、概念与内涵 487

二、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 487

第二节 民族法制宣传教育及普及体系的运转机制 490

一、工作格局 490

二、工作原则 490

三、工作对象和内容 491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 494

第三节 民族法制宣传、教育及普及形式的创新 495

一、工作理念的创新 495

二、工作制度的创新 496

三、工作方式的创新 497

四、工作载体的创新 497

五、两个因地制宜的创新范例 498

第十五章 民族法制研究与学科建设 504

第一节 民族法制理论及其创新研究 504

一、加强民族法制的基本研究 504

二、开展民族立法研究、应用研究和创新研究 510

三、进一步拓展民族法制的研究视野 512

第二节 民族法制学术平台建设 515

一、民族法制学术平台建设概述 515

二、进一加强进民族法学的学术平台建设 517

第三节 民族法学学科建设 521

一、民族法学自身的学科建设 522

二、民族法学相关学科的建设 523

三、进一步推动民族法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527

第四节 民族法制人才培养 529

一、民族法制人才培养概述 529

二、民族法学教学、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530

三、具有较深厚民族法学理论功底的管理型人才的培养 532

四、进一步加强民族法制人才培养的相关思考 533

后记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