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1.1 翻译学的哲学介入传统 1
1.2 对西方翻译学的哲学思辨 7
1.3 对翻译学哲学视角的总体思考 10
第二章 翻译哲学与比较翻译学 12
2.1 翻译学框架 12
2.1.1 中国翻译学框架 12
2.1.2 西方翻译学框架 17
2.2 翻译哲学 21
2.2.1 翻译与哲学的关系 21
2.2.2 “翻译哲学”的内涵 22
2.3 比较翻译学 24
2.3.1 比较翻译学框架 24
2.3.2 比较翻译学的比较范围 26
2.4 中西翻译学的哲学思想比较内涵 27
2.4.1 中西翻译学比较的本体 27
2.4.2 翻译哲学视角下的中西翻译学比较维度 28
第三章 中西翻译学的“翻译”本质 31
3.1 翻译的定义与分类 31
3.1.1 翻译的定义 31
3.1.2 翻译的分类 38
3.2 翻译本质再思 40
3.2.1 翻译的本体与本质 40
3.2.2 “翻译”本质的再解构 43
第四章 中西翻译学的范式研究 51
4.1 中国翻译学范式及其哲学思想 51
4.1.1 中国翻译学范式 51
4.1.2 中国翻译学范式的哲学思辨 84
4.2 西方翻译学范式及其哲学思想 94
4.2.1 西方翻译学流派 94
4.2.2 西方翻译学的哲学视角 116
第五章 中西翻译学的方法论研究 130
5.1 翻译学的方法论 130
5.1.1 翻译学方法论的内涵 130
5.1.2 翻译学的研究方法 133
5.2 中国翻译学的翻译模式 137
5.2.1 “格义”翻译模式 137
5.2.2 “达旨”翻译模式 145
5.2.3 “文化会通”翻译模式 152
5.3 西方翻译学的研究途径 159
5.3.1 规定、描写与解释 159
5.3.2 西方翻译模式 165
第六章 中西翻译学的译者主体研究 168
6.1 中国翻译学的译者主体论 168
6.1.1 佛经翻译时期至西学东渐时期的译者主体论 168
6.1.2 五四运动时期前后到20世纪80年代的译者主体论 171
6.1.3 当代译者主体论 174
6.2 西方翻译学的译者主体论 175
6.2.1 被压制的译者身份 175
6.2.2 翻译创作、诠释与解构的译者介入 176
6.2.3 功能与文化研究:译者登场 179
第七章 中西翻译学的翻译过程研究 186
7.1 过程翻译学概述 186
7.1.1 过程翻译学 186
7.1.2 翻译过程的定义 188
7.2 中国翻译学的过程论 188
7.2.1 传统翻译过程论 188
7.2.2 现当代翻译过程论 190
7.3 西方翻译学的过程论 193
7.3.1 西方翻译学各流派的过程论 193
7.3.2 翻译的认知过程模式 196
第八章 翻译哲学视角下中西翻译学前瞻 201
8.1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创新 201
8.1.1 中西翻译学发展的共性和个性 201
8.1.2 西方译论在中国的接受与发展 203
8.2 中西翻译学的发展与研究前瞻 206
8.2.1 中西翻译学的融合 206
8.2.2 未来中西翻译学的发展趋势 209
参考文献 212
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