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验、先锋和前卫的概念问题 1
论探索话剧的文化选择与导演作者特征 13
论新时期实验话剧的导演工作方法 27
论九十年代中国实验话剧的演出身份模糊性 41
论中国实验话剧导演的非身份性 54
从边缘到中心:实验话剧导演的活动策略 67
关于六十年代生人实验话剧导演研究 74
先锋与素朴:60年代出生的中国实验话剧导演漫议 84
一种个人精神成长历史——论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实验话剧导演的身份焦虑 99
论童年经验与孟京辉戏剧人格 113
成人意识中的童年记忆——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实验话剧导演童年经验分析 127
论校园戏剧和实验戏剧的天然关系 142
主流/实验/商业:上海话剧新状态写作 153
关于话剧的市场化及其通俗剧发展 170
《正红旗下》的人类学意义 178
论《原野》的民族色彩 186
简论夏淳导演艺术的主情性 195
论权力的优伶性别制衡和编排 201
论权力对于优伶性别的利用和消费 228
论优伶性别的历史哲学 246
论优伶的社会性别身份 258
论男性文士和女性优伶的文化交游 269
论男性文士对待女性优伶的双重人格 281
论男性文士对待女性优伶双重人格的精神分析 298
论男性优伶的史学政治气质 314
论男性文士的家班女乐 331
论性别、社会性别与优伶性别研究 347
“间而不离”的戏剧美学理想 360
传统与新世纪的对话 375
小生形象的喜剧演绎——寿建立表演艺术散论 381
论新时期电影的历史品格 386
论香港电影明星的性别表演 394
中国电影的奥斯卡情结 418
电视意识:私人交谈性质 432
论中国卡通的现代化 440
情景喜剧: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445
电视栏目的“克隆”现象及其版权保护策略 450
一种电视片种的美学选择和文化含量 455
后记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