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昆虫的采集、处理与饲养 1
第一节 采集昆虫的主要工具 1
一、捕虫网 2
二、采集瓶、采集管、采集布和毒瓶 2
三、吸虫管和吸虫器 3
四、诱虫灯 4
五、贝氏漏斗 4
六、采集袋 4
七、其他常用工具 5
第二节 采集昆虫的方法 5
一、网捕法 5
二、观察法 5
三、搜索法 5
四、击落法 6
五、引诱法 6
第三节 采集调查中的标本处理 6
一、标本浸渍液 7
二、三角纸包 7
三、棉层纸包 7
第四节 昆虫标本的制作 9
一、针插标本的制作 9
二、浸液标本的制作 10
三、微小昆虫玻片标本的制作 10
第五节 昆虫的科学绘图 12
一、目的与要求 12
二、工具与材料 13
三、绘图步骤 13
第六节 昆虫的饲养 14
一、饲养昆虫的工具 14
二、几种植食性昆虫的饲养方法 15
参考文献 25
第二章 昆虫行为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26
第一节 昆虫行为学概述 26
一、取食行为 26
二、繁殖行为 28
三、通讯行为 29
四、种间竞争行为 30
五、昆虫防御行为 30
六、本能行为 31
七、学习行为 32
八、研究昆虫行为学的意义 33
第二节 影响昆虫行为的因素 33
一、内部状态 33
二、遗传与昆虫行为 34
三、发育和跨代影响 34
四、以往的经历和学习行为 34
五、外部刺激 35
六、综合作用 35
第三节 昆虫行为的调查研究 35
一、室内实验 36
二、田间观察 36
三、视觉刺激 37
四、实体模型 38
五、化学刺激 38
六、声音的刺激 39
七、飞行和移动行为 39
八、取食行为 40
九、繁殖行为 40
第四节 昆虫行为的观察与记录 40
一、选择观察重点 40
二、设计观察内容 41
三、记录数据资料 41
四、统计和实验设计 43
第五节 昆虫行为测定实例 44
一、印楝素对西花蓟马的忌避作用 44
二、棉铃虫雌蛾对小麦花挥发性气味的触角电位反应 46
三、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寄生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47
四、利用风洞技术研究昆虫的定向飞行行为 48
五、华北大黑鳃金龟性信息素组分的分离与鉴定 50
参考文献 51
第三章 昆虫种群量化估计与参数确定方法 52
第一节 一般方法 52
一、昆虫的限制 52
二、温度的控制 53
第二节 繁殖 53
一、生殖力 53
二、产卵率 54
三、生物因素对产卵率的影响 54
四、非生物因素对产卵率的影响 55
第三节 发育和生长 56
一、温度的影响 56
二、恒定和变化温度 58
三、测量野外温度 59
四、选择开始计算有效积温的固定生物时间 59
五、相对的生长速率 59
六、总的实验要求 60
七、发育和其他非生物因子 60
八、寄主和食物的影响 61
第四节 存活率与死亡率 61
一、指数、Gompertz和Weibull函数 62
二、非生物因素对存活的影响 64
三、生物因素对存活的影响 64
四、频次数据的取样和分析 65
第五节 自然内禀增长率 68
一、内禀增长力的计算 70
二、rm的应用 72
三、生命表、关键因子和密度依存 73
参考文献 79
第四章 昆虫迁飞的定量研究技术 81
第一节 昆虫迁飞研究概况 81
一、昆虫迁飞的概念 81
二、迁飞和扩散 82
三、迁飞和滞育 83
第二节 昆虫迁飞系统 84
一、昆虫迁飞场和种群轨迹 84
二、昆虫迁飞行为的环境调控 86
三、昆虫迁飞行为的生理、生态机制 88
四、昆虫迁飞行为的遗传和进化 92
第三节 昆虫迁飞的研究方法 95
一、昆虫飞行能力的测定技术 95
二、昆虫迁飞行为规律的研究 100
参考文献 109
第五章 田间实验设计与方差分析 111
第一节 昆虫种群与环境 111
第二节 田间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113
一、实验设计一般步骤 113
二、实验误差的概念 114
三、实验误差的估计与控制 115
第三节 方差分析基本原理 118
一、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118
二、双因子方差分析(two-way ANOVA) 121
三、均值多重比较 124
第四节 田间实验处理方法设计 126
一、单因素实验设计 126
二、双因素实验设计 144
第五节 田间实验抽样设计 155
一、抽样设计的基本要素 155
二、抽样设计方法 157
参考文献 162
第六章 害虫种群治理的经济决策 163
第一节 经济决策水平的概念 163
一、经济损失和损失边界 163
二、经济为害水平 164
三、经济阈值 166
第二节 经济为害水平的动态 167
一、市场价格 168
二、治理成本 169
三、昆虫的为害 169
四、作物对害虫为害的易感性 171
五、判断植物损失反应的实验技术 174
第三节 经济为害水平的计算 175
第四节 经济指标的应用 177
一、应用类型 177
二、经济为害水平概念的局限性 179
三、结论 179
参考文献 180
第七章 媒介昆虫研究技术 181
第一节 媒介昆虫及其种类 182
一、传毒昆虫及其种类 182
二、传粉昆虫及其种类 186
第二节 传毒媒介昆虫研究技术 189
一、昆虫介体-病毒-寄主植物的生态互作关系 189
二、媒介昆虫的传毒方式 190
三、媒介昆虫传毒实验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191
四、媒介昆虫传毒特性研究技术 194
五、其他研究技术在传毒媒介昆虫中的应用 196
第三节 传粉媒介昆虫研究技术 200
一、传粉昆虫-虫媒植物的生态互惠关系 201
二、传粉昆虫种类、数量及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202
三、传粉昆虫访花行为研究技术 203
四、影响昆虫访花行为因素的研究方法 205
五、传粉昆虫传粉效率、授粉效果研究技术 208
六、传粉昆虫的利用 211
参考文献 213
第八章 杀虫剂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实验技术 214
第一节 化学杀虫剂的室内生物测定 214
一、生物测定标准试虫 214
二、农药浓度稀释的计算 215
三、杀虫剂的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215
第二节 昆虫病原体的毒力测定 222
一、虫生真菌的毒力测定 222
二、昆虫病原细菌的毒力测定 227
三、昆虫病原病毒的毒力测定 228
四、昆虫病原线虫的毒力测定 229
五、昆虫病原原生动物 229
第三节 植物源农药的生物活性测定 230
第四节 杀虫剂的联合作用与评价 230
一、杀虫混剂联合作用测定与评价 230
二、联合毒力的计算与判定 231
三、杀虫剂对虫生真菌的增效作用 231
第五节 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的统计分析 231
一、毒力表示方法 231
二、室内生物测定结果的统计分析 232
第六节 杀虫剂田间药效实验及评价技术 234
一、农药田间药效实验设计 234
二、药效实验调查与记录 239
三、杀虫剂田间药效的评价方法 242
参考文献 267
第九章 天敌利用效果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269
第一节 生物防治法概述 269
第二节 利用寄生率、捕食量的间接评价法 270
一、田间观察 270
二、实验室饲养观察 271
三、田间采样 273
四、捕食率/寄生率的获得方法 273
第三节 利用害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评价法 278
一、主要的调查方法 278
二、局限性 278
第四节 生命表的分析 279
一、生命表的类型 279
二、构建生命表的参数及计算 279
参考文献 282
第十章 昆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 284
第一节 抗体技术 284
一、单克隆抗体技术 284
二、多克隆抗体及其制备 289
三、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比较 294
第二节 电泳技术 295
一、酶电泳 296
二、在农业昆虫学和生态学应用的酶电泳 296
三、免疫电泳技术 298
第三节 DNA技术 299
一、线粒体DNA 299
二、核糖体DNA(rDNA) 300
三、处理DNA样本的一般方法 305
第四节 抗药性检测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306
参考文献 307
第十一章 昆虫种群生态学数学模型构建 309
第一节 从现实对象到数学模型 309
一、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309
二、数学模型分类和一般建模方法 311
三、昆虫生态学与数学模型 313
第二节 昆虫种群生态学常用建模技术简介 314
一、基本种群增长模型 314
二、具有空间结构的种群推测模型 326
三、非线性模型 329
四、基于布尔逻辑关系的模型 340
参考文献 341
附录 343
附录Ⅰ:随机数表 343
附录Ⅱ:拉丁方设计表 347
附录Ⅲ:平衡分格设计(BLS)基本设计表 348
附录Ⅳ:死亡率概率值换算表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