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总论篇 3
第一章 灸法、灸法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3
第一节 灸法、灸法学的概念 3
第二节 灸法学的研究内容 3
第二章 灸法的源流与特征 5
第一节 灸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5
第二节 灸法的特征与优势 16
第三章 灸法的作用和适宜病症 26
第一节 灸法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26
第二节 灸法适应病症的现代研究 27
第四章 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研究 33
第一节 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研究概况 33
第二节 灸法对机体各系统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38
第三节 艾灸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研究 46
第四节 艾灸抗炎免疫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53
第五节 灸法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58
第五章 影响灸效的关键因素研究 62
第一节 灸材 62
第二节 施灸方法 66
第三节 灸量 71
第四节 灸治部位 76
中卷 临床篇 81
第一章 灸法治疗内科疾病 81
第一节 灸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81
感冒 81
慢性支气管炎 86
支气管哮喘 93
附:灸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机制研究进展 102
第二节 灸法治疗循环系统疾病 108
原发性高血压 108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16
附:灸法治疗循环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120
第三节 灸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123
胃炎 123
消化性溃疡 128
胃下垂 135
肠易激综合征 138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144
克罗恩病 153
功能性消化不良 160
附:灸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机制研究进展 166
第四节 灸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170
面神经炎 170
坐骨神经痛 178
中风 184
附:灸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机制研究进展 192
第五节 灸法治疗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196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196
高脂蛋白血症 204
肥胖症 212
附:灸法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机制研究进展 220
第六节 灸法治疗血液系统疾病 222
紫癜 222
白细胞减少症 230
贫血 239
附:灸法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机制研究进展 245
第二章 灸法治疗骨伤科疾病 247
第一节 腕管综合征 247
第二节 肱骨外上髁炎 250
第三节踝关节 扭伤 255
第四节 膝关节炎 259
第五节 颈椎综合征 265
第六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274
第七节 慢性腰肌劳损 281
第八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286
第九节 强直性脊柱炎 293
第十节 类风湿关节炎 300
附:灸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机制研究进展 312
第三章 灸法治疗妇科、男科疾病 317
第一节 痛经 317
第二节 闭经 327
第三节 月经不调 332
第四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337
第五节 盆腔炎 343
第六节 女性尿道综合征 350
第七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354
第八节 妊娠呕吐 363
第九节 胎位不正 367
第十节 不孕症 372
第十一节 阳痿 377
第十二节 遗精 385
第十三节 慢性前列腺炎 390
第十四节 不育症 397
附:灸法治疗妇科、男科疾病研究进展 403
第四章 灸法治疗儿科疾病 419
第一节 小儿腹泻 419
第二节 小儿遗尿 426
第三节 小儿厌食症 434
附:灸法治疗儿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440
第五章 灸法治疗皮肤科疾病 442
第一节 湿疹 442
第二节 带状疱疹 446
附:灸法治疗皮肤科疾病研究进展 454
第六章 灸法治疗五官科疾病 456
第一节 神经性耳鸣、耳聋 456
第二节 变态反应性鼻炎 461
第三节 慢性咽喉炎 469
第七章 灸法治疗传染病 475
第一节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475
第二节 艾滋病 480
第三节 流行性出血热 495
第四节 肺结核 505
附:灸法治疗传染病研究进展 509
第八章 灸法保健、延缓衰老 512
第九章 其他 524
第一节 戒毒 524
第二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 529
第三节 桥本甲状腺炎 535
第四节 抗肿瘤放、化疗毒副反应 544
第十章 痛证 553
第一节 内脏痛 557
第二节 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痛 560
第三节 癌痛 564
附:现代医学对灸法镇痛机制的认识 566
下卷 特色篇 571
第一章 医家灸法特色 571
第一节 承淡安灸法特色 571
第二节 周楣生灸法特色 576
第三节 谢锡亮灸法特色 589
第四节 廖方正灸法特色 593
第五节 韩世荫灸法特色 594
第六节 王玲玲灸法特色 597
第七节 吴焕淦灸法特色 609
第二章 特色灸法 622
第一节 雷火灸与太乙灸特色及临床应用 622
第二节 严氏化脓灸特色 625
第三节 隔药饼灸特色 634
第四节 隔蒜灸特色 638
第五节 热敏灸特色 643
第六节 保健灸特色 651
第七节 铺灸特色 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