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双程路怎样走?&卢玮銮 1
代序:现代中国文化人的终极关怀&戴天 1
第一程:新文化的断层 3
断层一:新诗 3
《中国学生周报》、《大学生活》——最初参与文艺活动的经验(1) 3
《金线》——最初参与文艺活动的经验(2) 6
《华侨文艺》——最初参与文艺活动的经验(3) 10
“联合书院”的新文艺气氛——最初参与文学活动的经验(4) 14
参加《现代中国诗选》编选 17
编选《现代中国诗选》时的诗观 20
为什么《现代中国诗选》出版后又编《中国新诗选》 24
断层二:文艺思潮的讨论 26
两岸开放办《八方》: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再讨论 26
《新晚报·风华》:巴黎通讯——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 29
断层三:中国电影 32
五六十年代的迷惘 32
左翼人士办中国电影回顾展 33
1978年香港电影文化中心的中国电影回顾展 35
香港中国电影学会——从更多的影片、更高的角度看中国电影 37
断层四:上海沦陷时期的新文化 45
张爱玲、苏青、胡兰成的年代 45
对左翼文学的反思:载道与言志 49
雅俗问题与中国气派 53
第二程:创作与传承 59
诗观 59
“诗作坊” 62
创作 63
《备忘录》 69
话剧的创作与昆剧的改编 70
翻译 79
第三程:现实、历史与文化的回归 89
现实的回归 89
爱荷华经验 89
保钓运动——对中国政治的重新思考 93
《中国学生周报》历史角色的终结 100
《盘古》——保钓后的新发展 103
《盘古》、《文美》与左倾 107
为什么会办《文美》 112
留法经验:近距离观察法国的民主历程 115
历史的回归 122
从法国的民主想到中国的民主 122
《文化焦点》——香港文化发展的新可能 130
横跨两岸到《汉声》 137
文化的回归 154
民间文化——一个辽阔的天地 154
昆曲为什么值得推广与研究 162
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文化回归比政治回归更重要 179
《明报月刊》——香港人的身份、中国文化新论述、全球化问题的探讨 188
后记&熊志琴 204
附录 209
附录一 前卫艺术与社会主义的一次握手——“巴黎·巴黎1937—1957”大展 209
附录二 中国电影回顾展座谈会 216
附录三 文化回归的理念与实践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