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科技的社会功能》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贺善侃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0472438
  • 页数:2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对社会的影响极为深刻,极为广泛。

前言 1

导 论 现代科技的社会化 1

一 现代科技的社会化本性 1

二 现代科技的社会化功能 7

三 现代科技的社会化价值 16

第一章 推动社会经济 22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2

一 人类历史上信息技术领域的五次革命 22

二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24

三 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特征 26

四 “信息化”概念界定 28

第二节 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 31

一 C.弗里曼等人的“技术经济模式”理论 31

二 信息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 36

第三节 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42

一 现代信息技术在推进社会经济结构演变中的具体表现 42

二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特征 48

第四节 对当代中国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53

一 关于我国信息化发展道路问题 53

二 关于“数字鸿沟”问题 55

三 关于全民信息意识问题 56

第二章 拓展社会交往 60

第一节 前信息社会科技发展与交往形式的历史演变 60

一 人类交往形式历史演变的一般规律 60

二 前信息社会人类交往形式的演变历程 62

三 前信息社会的社会交往与科技的互动 67

四 前信息社会科技影响交往发展的特征 71

第二节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网络交往新形式 72

一 现代信息技术促成网络交往形式的形成 72

二 网络交往形式的新特点 79

三 现代信息技术促成交往形式变革的新机制 82

第三节 网络交往推进社会文明发展 85

一 交往的社会功能 85

二 网络交往的社会作用 89

三 现代科技推进交往发展趋势展望 91

第三章 推进法律更新 93

第一节 科学技术发展影响法律理论和手段 93

一 科学发展影响法律理论和观念 93

二 现代技术发展影响法律手段 97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推动法律更新表现种种 98

一 推动立法的发展 98

二 推动司法、执法的发展 103

三 推动法律意识的进步 106

四 推动法学研究方法的更新 111

五 科学技术发展影响法律的复杂性 113

第四章 促进社会转型 117

第一节 社会技术形态: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117

一 社会形态与社会转型 117

二 技术发展与社会技术形态变迁 120

三 社会技术形态变迁推动社会转型 125

第二节 信息技术引发的社会转型 130

一 信息技术促成信息化社会的形成 130

二 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当代社会转型的内在机制 142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技术形态转型 145

一 当代中国的社会技术形态 145

二 中国社会技术形态转型之路 148

第五章 开阔认识领域 153

第一节 基于经典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认识主客体关系论述 153

一 古代哲学对认识主客体关系的论述与古代科学 153

二 近代哲学对认识主客体关系的论述与近代科学 157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主客体关系的论述与近现代科学发展 164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对认识主客体关系的新揭示 167

一 主体性原则的加强 167

二 关注主客体之间的双向建构 173

三 主客体交互作用中理性与非理性统一的新揭示 177

第三节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人类认识领域的新拓展 180

一 认识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强化 180

二 虚拟实践形式的出现 183

三 知识共享思想平台的构建 187

四 沟通“三个世界”快捷通道的形成 189

第六章 提升决策水平 192

第一节 理性决策的演进与困惑 192

一 全面理性决策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92

二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95

三 理性决策优化条件分析 198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决策的完善 201

一 信息技术支持决策现状 201

二 信息技术何以支撑决策 205

三 信息技术的非完备性 210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认知的拓展 213

一 信息技术与主体认知 213

二 信息技术与主体实践 217

三 信息技术支持决策的未来展望 223

第七章 强化人文关怀 226

第一节 科技发展中人文忧患表现及其实质 226

一 科技发展中人文忧患表现 226

二 科技时代人文忧患成因及实质 236

第二节 科技的本性:科技与人文的统一 241

一 科技统一于人文 241

二 人文离不开科技 247

三 认识的误区:割裂科技与人文的缘由 253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文忧患的现实途径 257

一 确定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新视野 257

二 确立协调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新途径 261

余论 凸现科学家社会责任 267

一 凸现科学家社会责任的缘由 267

二 科学家应当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271

三 正确看待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 279

主要参考文献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