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作为权利表达的网络舆论 17
第一节 “华南虎”风波:众声喧哗下的理性表达 18
虎、虎、华南虎! 18
“正龙拍虎”的失败与“网络民意”的胜利 23
第二节 中国网络舆论的兴起 26
“孙志刚事件”的标本意义 26
“如果没有网络&” 29
网络问政:风生水起 32
2003年:爆发的“沉默的大多数” 34
第三节 权利如何表达:主体、机制与运行 37
问题的提出 37
“看不见的人群”是谁:网络舆论能否真正代表民意? 39
网络舆论的形成 43
第四节 网络讨论的“阿喀琉斯之踵” 48
网络讨论的“想象之中”与“预料之外” 48
“匿名”的绊脚石 51
“平等性”的真相 54
男女有别与话语方式 56
第二章 互联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59
第一节 公私分野 60
两种自由的理路 60
汉娜·阿伦特的理想状态 66
哈贝马斯的承继与发扬 71
公私再审视 74
第二节 网络如何公共? 77
否定性批判 77
网络空间与公共精神之契合 83
第三节 媒体形态与种类 90
后吉布森时代的网络空间 90
Web 2.0形态下的网络应用 94
它们改变了什么? 103
第三章 网络公民社会的崛起 111
第一节 公民意识的觉醒与网上的自我 112
从网民到网络公民 112
权利之源及其展开 121
呈现和认同之辨 128
第二节 网络公共事件全解析 137
践行民主诉求新策略 137
网络舆情的发生逻辑 142
异化与消解 146
第三节 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 154
原则的提出 154
保持开放与平等 156
鼓励对话与慎议 157
营造归属与融合 159
第四章 网络空间的规制及其实践 165
第一节 铁笼抑或乌托邦 166
科技的反扑 166
互联网的自由与秩序之争 169
三个故事文本 173
第二节 规制架构 179
控制是一连串的事 179
何人在规制? 182
如何规制? 185
规制的三个主题 190
第三节 中国网络规制现状评析 194
必要的交代 194
规制现状 197
开放代码对现有规制的限制 204
第四节 规制的前景与出路 208
来自美国模式的启发 208
政策建议与立法完善 213
赫胥黎们没有意识到的 218
第五章 在线革命——互联网改变中国? 221
第一节 自由表达的障碍与伏击 222
别了,谷歌!来了,“网络特区”? 222
“实名”之惑 228
网络整风 237
第二节 网络监督的失范与规范 244
监督缺陷的“三重门” 244
完善网络监督及其政府应对 248
第三节 结语:中国网络“舆论场”的愿景与未来 254
后记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