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科举与文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祝尚书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01063899
  • 页数:576 页
图书介绍:在我国古代,国家采用科举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所谓科举,本来就是“以文章取士”,这个“文章”包括了诗赋及骈、散各体文。所以科举自身就是取士制度与文学的结合体,而将“科举”与“文学”联系起来进行交叉研究,唐、宋时代的学者便已肇其端;以现代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则始于上世纪。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在唐代科举与文学研究现在已有了很好的成就。作者受他们启发,于是对宋代的宋代科举与文学进行研究,数年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书从科举制度研究、科举文体研究、科举与各种思想文化之关联互动研究、科举与文学之关系研究等四个方面,分十九章进行论述,资料详实,分析具体,有很好的学术价值。

绪论 1

第一章 宋代科举的科目设置 7

第一节 科目概述 7

第二节 诸科的置罢 8

第三节 制科的置罢 15

第四节 词科的设置 30

第二章 宋代进士科的考试 43

第一节 由诗赋策论之争到诗赋经义之争 44

第二节 “诗赋优越论”与“经义优越论” 46

第三节 诗赋经义之争由对立到调和 52

第四节 诗赋经义之争平议 62

第三章 宋代诸科、制科与词科的考试 66

第一节 诸科的考试 66

第二节 制科的考试 72

第三节 词科的考试 88

第四章 宋代科举考试的糊名与誊录 98

第一节 糊名誊录制的由来与确立 99

第二节 糊名誊录的程序 103

第三节 宋人对糊名誊录制的争议 104

第四节 糊名誊录制的利弊得失 109

第五章 宋代科举的发解试 113

第一节 宋代考试周期的变迁 114

第二节 发解制度述略 116

第三节 徽宗时的学校升贡 130

第四节 发解试贡院 133

第五节 发解中的锁厅试与别头试 137

第六节 发解中的“解额”问题 143

第七节 发解中的“寄应”问题 148

第八节 宋代发解制度的得失 152

第六章 宋代科举的省试 157

第一节 举子赴省 157

第二节 省试条制述略 163

第三节 省试机构、知举官及考试流程 167

第四节 省试的奏名数额 185

第五节 省试录取不均与“五路法” 189

第七章 南宋的四川类省试 195

第一节 类省试:兵戎中的权宜创制 195

第二节 四川类省试的制度变迁 199

第三节 四川类省试进士的待遇 205

第四节 四川类省试的地位与作用 209

第八章 宋代科举的殿试 214

第一节 殿试制度的由来 214

第二节 殿试的程序 218

第三节 殿试中的“特奏名” 238

第四节 宋代的“赐第”与“宾贡” 241

第五节 殿试的历史作用 244

第九章 宋代的科举时文:诗赋 247

第一节 科举诗赋及其程式演化 248

第二节 宋代科举诗赋的命题 252

第三节 宋代科举诗赋的声韵 257

第四节 宋代省题诗的作法 261

第五节 宋体律赋的作法 267

第六节 宋代科举诗赋的评价问题 275

第十章 宋代的科举时文:策论 284

第一节 策论及其在宋代科举考试中的地位 284

第二节 策论的命题 289

第三节 宋代的试论 292

第四节 宋代的试策 303

第五节 括套与试策 310

第六节 策论考试的利弊与影响 314

第十一章 宋代的科举时文:经义 321

第一节 现存宋人经义考 322

第二节 宋代经义的分期与程式 324

第三节 庆历嘉佑时代的经义:以苏轼为例 328

第四节 熙丰时代的经义:以张庭坚为例 332

第五节 徽宗时代的经义:以刘安节为例 334

第六节 关题、合题与南宋经义 337

第七节 经义的流弊 344

第十二章 宋代科场的作弊与革弊 350

第一节 “作弊”概念的界定 350

第二节 宋初的进士行卷 352

第三节 宋代科场的举子作弊 355

第四节 宋代科场的官吏作弊 360

第五节 两宋朝廷的革弊对策 364

第六节 宋代科场弊坏的历史教训 369

第十三章 宋代进士的恩例与庆典 372

第一节 皇帝的恩例 372

第二节 进士的期集庆典 381

第三节 有司注官授职 388

第四节 恩例庆典与科举的公正性问题 392

第十四章 宋代的科举用书 397

第一节 宋代科举用书的编纂 398

第二节 宋代科举用书的刊行 402

第三节 类编类科举用书 406

第四节 时文类科举用书 412

第五节 文法研究类科举用书 417

第六节 宋代科举用书的利弊 422

第十五章 宋代科场的学风与文风 426

第一节 北宋前期:怪僻与庆历“太学体” 427

第二节 北宋中后期:道德性命之学 439

第三节 南宋初中期:由诀候回归欧苏 453

第十六章 宋代理学与科举 470

第一节 绍兴中:理学开始介人科举 471

第二节 孝、光间:理学在科举中时占上风 475

第三节 庆元中:科举厉禁理学 479

第四节 宋末:理学占领科举阵地 482

第五节 理学对科场时文的影响 486

第十七章 宋代科举制度下的社会心态 492

第一节 宋代科举制度下的士人命运 492

第二节 “科名前定”文献及分类 496

第三节 科名主宰神:文昌梓撞帝君 507

第四节 “科名前定”与士子求神问卜 513

第五节 “科名前定论”的历史成因 517

第十八章 宋代科举制度对文学发展的促进 520

第一节 科举带动了教育的蓬勃发展 521

第二节 应试化教育训练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功 528

第三节 科举制度是宋代文学家成长的沃土 532

第四节 科举搭建了诗文创作的宽广平台 539

第五节 科举是小说戏剧取材的富矿 545

第十九章 宋代科举考试与文学发展的悖反 549

第一节 有司较艺与文学规律的悖反 550

第二节 举子程文与文学精神的悖反 557

第三节 从进士改习与元初废举看“悖反” 563

第四节 宋代科举考试与文学悖反的影响 570

后记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