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输血治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会友,陈小伍,于新发主编;田赵嵩主审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30355676
  • 页数:5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输血治疗学》姊妹篇,两者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由原班作者根据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对输血知识和输血技术的实际需求情况而撰写,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共分二十六章,包括各种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肿瘤科及重症医学科的输血,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输血,血液保护,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和输血护理等。

第一章 输血前相容性试验 1

第一节 重视血液标本 1

一、血标本采集要求 1

二、血标本的储存要求 4

第二节 坚持正反定型 4

一、ABO血型的鉴定 4

二、RhD血型的鉴定 5

三、疑难血型鉴定 6

四、紧急情况下ABO和RhD血型鉴定 7

第三节 做好抗体筛选与鉴定 7

一、抗体筛选 7

二、抗体鉴定 8

第四节 严格交叉配血 9

一、交叉配血的内容 9

二、常用的交叉配血方法 10

三、交叉配血不合的解决方案 12

四、交叉配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12

五、交叉配血试验的局限性 13

第五节 认真对待疑难交叉配血 13

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14

二、大量输血和紧急非同型输血 14

三、其他特殊情况 15

第二章 临床输血的基本程序 17

第一节 输血前准备 17

一、输血前的评估、知情同意与输血申请 17

二、患者识别与血标本采集 19

三、输血前相容性试验 20

四、血液的发放和领取 21

五、血液的院内运输与临时保存 22

第二节 血液输注 23

一、输血前的核对 23

二、输血通路 23

三、输血过程的管理 25

四、输血后注意事项 27

第三节 计算机在临床输血程序中的应用 28

一、先进的自动识别技术 29

二、自动化血型检测系统 30

三、电子交叉配血系统 31

第三章 全血和红细胞的临床应用 33

第一节 全血和红细胞的功能 33

一、全血的生理功能 33

二、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34

第二节 全血和红细胞的保存 35

一、红细胞保存液和添加剂 35

二、全血和红细胞的储存、运输及有效期 37

三、影响保存的因素 38

四、储存损伤 40

五、储存红细胞的质量检测 41

第三节 全血和红细胞的临床应用 42

一、全血的临床应用 42

二、红细胞的临床应用 43

第四节 各种红细胞制品的临床应用 45

一、悬浮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添加剂红细胞) 45

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46

三、洗涤红细胞 48

四、辐照红细胞 48

五、冰冻红细胞 49

六、年轻红细胞 50

第四章 粒细胞的临床应用 51

第一节 现代粒细胞采集技术 51

一、采集程序和方法 51

二、单采获得的粒细胞的功能 52

三、保存、输注剂量与方法 53

第二节 粒细胞的临床应用 53

一、预防性粒细胞输注 53

二、治疗性粒细胞输注 54

第三节 粒细胞输注的疗效评价及常见并发症 56

一、疗效评价 56

二、常见并发症 56

第五章 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59

第一节 血小板制品分类和制备方法 59

一、制品分类 59

二、制备方法 59

三、制品性质、储存和运输 60

第二节 血小板输注 61

一、适应证 61

二、相对禁忌证 64

三、剂量与用法 64

四、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 65

五、血小板输注易被忽略的问题 67

六、血细胞比容与出血、止血的关系 68

第三节 特制血小板 68

一、去除大部分血浆的血小板 68

二、去白细胞血小板 69

三、洗涤血小板 69

四、冰冻血小板 70

五、交叉配血相合的血小板 70

六、HLA配型的血小板 70

七、辐照血小板 71

八、添加剂血小板 71

九、病原体灭活血小板 72

第四节 血小板输注无效 72

一、发生机制 72

二、处理措施 73

三、预防措施 75

第五节 血小板储存损伤 75

一、概述 75

二、储存损伤 76

第六章 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 78

第一节 输注含白细胞血液成分的副作用 78

一、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79

二、引起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80

三、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 80

四、引起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81

五、引起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 81

六、传播病原体 82

第二节 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的制备 82

一、制备要求 83

二、制备方法 83

三、质量控制 84

第三节 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的临床意义 85

一、普遍去除白细胞引发的争议 85

二、临床适应证 85

三、不良反应 86

第七章 血浆和冷沉淀的临床应用 88

第一节 概述 88

一、血浆种类 88

二、新鲜冰冻血浆 88

三、冰冻血浆 90

四、冷沉淀凝血因子(冷沉淀) 90

第二节 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 91

一、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 91

二、应用FFP需要注意的问题 94

第三节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 95

一、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 95

二、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96

第八章 血浆衍生物的临床应用 98

第一节 因子Ⅷ浓缩剂 98

一、制备方法 98

二、制品性质 99

三、适应证 99

四、剂量和用法 100

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01

第二节 凝血酶原复合物 101

一、制备方法 102

二、制品性质 102

三、适应证 103

四、剂量和用法 103

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04

第三节 纤维蛋白原浓缩剂 104

一、制备方法 104

二、制品性质 105

三、保存期 105

四、适应证 105

五、剂量和用法 106

六、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06

第四节 抗凝血酶Ⅲ浓缩剂和蛋白C浓缩剂 107

一、抗凝血酶Ⅲ浓缩剂 107

二、蛋白C浓缩剂 108

第五节 白蛋白 110

一、制备方法 110

二、制品性质 110

三、适应证 111

四、剂量和用法 112

五、不合理应用 112

六、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13

第六节 正常人免疫球蛋白 114

一、制备方法 114

二、制品性质 114

三、适应证 115

四、剂量和用法 116

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17

第七节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118

一、制备方法 118

二、各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118

第八节 纤维蛋白胶 121

一、制备方法 121

二、制品性质 121

三、手术中的应用 122

四、使用方法 123

五、并发症 124

第九章 血液代用品的临床应用 126

第一节 血浆代用品 126

一、羟乙基淀粉 126

二、明胶制剂 129

三、右旋糖酐 131

第二节 红细胞代用品 133

一、血红蛋白类氧载体 133

二、全氟碳化合物 135

第三节 血小板代用品 136

一、血小板膜类代用品 136

二、胶原纤维类代用品 137

第十章 造血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 139

第一节 红细胞生成素 139

一、生理作用 139

二、产品介绍 140

三、适应证 141

第二节 髓系造血生长因子 143

一、生理作用 143

二、产品介绍 143

三、适应证 144

第三节 血小板生长因子 145

一、生理作用 146

二、产品介绍 146

三、适应证 148

第十一章 自体输血 150

第一节 概述 150

一、自体输血分类 150

二、自体输血优点 151

三、自体输血缺点 152

四、自体输血适应证 153

五、自体输血不良反应 154

第二节 储存式自体输血 155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55

二、优点与缺点 156

三、患者的选择 156

四、采血方法与采血量 157

五、血液储存与取血 159

第三节 稀释式自体输血 159

一、血液稀释的理论依据 159

二、血液稀释对机体的影响 160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162

四、优点与缺点 163

五、稀释方法 163

六、注意事项 165

第四节 回收式自体输血 166

一、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分类 166

二、回收血液的血液学特性 167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168

四、回收方法 169

五、注意事项 169

第五节 自体血小板临床应用 170

一、自体冰冻血小板 170

二、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 171

三、自体血小板胶 172

第六节 自体富含生长因子血浆 174

一、作用机制 174

二、制备方法 174

三、临床应用 175

第七节 自体纤维蛋白胶 177

一、作用机制 177

二、制备方法 177

三、临床应用 178

四、优点和缺点 179

第十二章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 181

第一节 治疗性单采术的技术与方法 181

一、单采方法 181

二、置换液 182

三、抗凝剂 183

四、置换量和频度 184

第二节 治疗性单采术的适应证和术前准备 185

一、适应证 185

二、术前准备 190

第三节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 191

一、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 191

二、治疗性红细胞置换术 192

三、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 194

四、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 195

第四节 血浆置换术 195

一、治疗血液系统疾病 195

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200

三、治疗肾脏疾病 202

四、治疗风湿性疾病 204

五、治疗其他疾病 205

第五节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206

一、静脉穿刺部位血肿 207

二、过敏反应 207

三、枸橼酸盐中毒反应 207

四、循环超负荷 208

五、凝血功能障碍 208

六、低血压 208

七、反跳现象 209

第十三章 内科患者的输血治疗 211

第一节 贫血概述 211

一、氧供生理机制 211

二、贫血的生理代偿机制 212

三、影响输血疗效的因素 213

第二节 急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 214

一、病因 214

二、病理生理特点 214

三、输血指征 214

四、治疗原则和方法 215

第三节 慢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 216

一、病因 216

二、病理生理特点 217

三、治疗原则 217

四、输血治疗 217

第四节 红细胞疾病患者的输血治疗 218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18

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222

三、地中海贫血 223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 223

五、造血原料缺乏性贫血 224

第五节 白细胞疾病患者的输血治疗 224

一、白血病 224

二、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227

第六节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输血治疗 228

一、止血和凝血的病理生理 228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29

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29

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30

五、抗凝药物过量 232

六、血友病 233

七、血管性血友病 234

第七节 非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输血治疗 235

一、消化系统疾病 235

二、呼吸系统疾病 238

三、循环系统疾病 239

四、肾脏疾病 239

五、败血症 241

第十四章 外科患者的输血治疗 243

第一节 外科输血的现状、风险及避免输血的措施 243

一、外科输血的现状 243

二、输血的风险 244

三、避免输血的措施 246

第二节 成分血在外科的应用 248

一、红细胞输注指征 248

二、红细胞在外科的应用 249

三、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在外科的应用 250

第三节 创伤患者的输血治疗 251

一、严重创伤的输血治疗 251

二、创伤性休克 252

三、创伤性凝血病 255

第四节 大出血患者的大量输血 257

一、概述 257

二、大量输血的定义 257

三、大量输血的策略 258

四、紧急情况下ABO和RhD非同型输血 261

五、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263

第五节 烧伤患者的输血治疗 264

一、烧伤患者的特点 264

二、烧伤患者的血液学特点 265

三、烧伤患者的输血治疗 266

第十五章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 269

第一节 概述 269

一、血液保护的必要性 269

二、血液保护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269

三、免输血外科 270

第二节 血液保护的术前策略 272

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272

二、术前贫血的危险性与治疗 273

三、术前凝血功能异常的诊断与治疗 274

四、开展自体输血 276

第三节 血液保护的术中策略 276

一、外科技术 276

二、术中止血药物和材料的应用 277

三、控制性低血压技术 279

四、术中体位调整及保暖措施 284

第四节 血液保护的术后策略 284

一、术后出血的处理与回输 284

二、术后避免不必要的采血 285

第十六章 妇产科患者的输血治疗 287

第一节 概述 287

一、妊娠期血液及相关系统的变化 287

二、输血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289

三、成分血在产科的应用 289

四、RhD阴性孕产妇的输血 291

五、Rh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检查和预防 292

六、习惯性流产的输血治疗 296

第二节 妊娠合并症的输血治疗 297

一、妊娠合并慢性贫血 297

二、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 298

三、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300

第三节 产科出血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输血治疗 301

一、产科出血 301

二、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07

第四节 妇产科手术的自体输血 310

一、异位妊娠的自体输血 311

二、妇科肿瘤手术的自体输血 311

三、产科自体输血 312

第五节 胎儿宫内输血治疗 312

一、宫内输血发展简史 313

二、输血目的和指征 313

三、输血途径和方法 314

四、成分血的选择 315

五、输血量 316

六、胎儿监护 317

七、并发症 317

第十七章 儿科患者的输血治疗 319

第一节 概述 319

一、小儿血液学特点 319

二、成分血在儿科的应用特点 320

第二节 小儿贫血 323

一、小儿贫血概述 323

二、早产儿贫血 326

三、新生儿失血性贫血 327

四、缺铁性贫血 328

五、感染性贫血 328

第三节 新生儿溶血病 329

一、发病机制 329

二、血清学检查与早期诊断 330

三、输血治疗 330

第四节 出血性疾病 332

一、新生儿出血症(低凝血酶原血症) 332

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333

三、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 334

第五节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340

一、地中海贫血 341

二、镰状细胞贫血 342

三、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343

四、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344

五、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344

六、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345

第十八章 重症医学科患者的输血治疗 346

第一节 贫血与输血 346

一、贫血的常见原因 346

二、贫血时血流动力学改变 347

三、输血指标的选择 347

四、不同人群的输血指征 349

五、输血的风险 350

六、减少输血的方法 351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与输血 351

一、病理生理特点 351

二、早期诊断与监测 352

三、治疗方案 353

四、复苏的终点与预后评价 355

第三节 严重感染与输血 356

一、严重感染时血液系统的改变 356

二、输血及相关治疗 357

第四节 创伤性凝血病与输血 359

一、发病机制 359

二、监测指标 360

三、诊断标准 360

四、创伤性凝血病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61

五、与其他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因素的鉴别 362

六、治疗方案 363

第五节 特殊治疗与输血 365

一、特殊治疗过程中血栓形成的机制 366

二、特殊治疗过程中抗凝方案的选择和应用 366

三、出血并发症的原因 367

四、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368

五、血液成分在特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370

第六节 侵入性操作的出血险评估与预防性成分输血 371

一、出血风险的评估指标 371

二、预防性成分输血的利与弊 372

三、主要侵入性操作的出血风险 373

四、合理的预防性成分输血 374

第十九章 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及细胞免疫治疗 377

第一节 输血与免疫抑制 377

一、输血诱导免疫抑制的机制 377

二、输血与肿瘤复发 378

三、避免输血引起免疫抑制的措施 379

第二节 肿瘤患者的输血治疗 380

一、成分血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380

二、造血生长因子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383

第三节 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 386

一、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386

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389

三、树突状细胞疫苗 393

第二十章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的输血治疗 395

第一节 输血对器官移植免疫学的影响 395

一、致敏反应 395

二、诱导免疫耐受 397

三、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398

四、血浆置换术治疗抗-HLA介导的移植器官排斥反应 399

第二节 器官供者传染性疾病的检测 400

一、供者血液、器官和组织传染性疾病的检测 400

二、详细了解既往输血、输液史的重要性 401

第三节 肝移植与输血 401

一、肝移植的特点 402

二、肝移植术中止血与凝血功能监测 402

三、肝移植的输血 403

四、ABO血型不合肝移植 405

五、肝移植中的红细胞同种免疫 407

第四节 心肺移植与输血 407

一、心肺移植输血的特点 408

二、输血治疗 409

第五节 肾移植与输血 410

一、肾移植的特点 410

二、输血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 411

三、输血有益效应的机制 411

第二十一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血治疗 414

第一节 概述 414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 414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 416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并发症 417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期及输血原则 417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分输血 419

一、红细胞输注 419

二、血小板输注 422

第三节 血液成分的特殊处理 422

一、减少巨细胞病毒感染风险 422

二、去除白细胞 424

三、γ射线辐照 424

四、紫外线照射 425

五、洗涤 425

六、病原体灭活 426

第二十二章 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和治疗 427

第一节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427

第二节 输血导致的免疫性不良反应 428

一、溶血性输血反应 428

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433

三、过敏性输血反应 435

四、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436

五、输血后紫癜 439

第三节 输血导致的非免疫性不良反应 440

一、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440

二、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442

三、空气栓塞 443

四、输血相关性低血压反应 445

五、血栓性静脉炎 446

六、类似输血反应的非免疫性溶血 447

七、输血相关性急性疼痛反应 448

第四节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449

一、发病机制 449

二、病理学改变与临床表现 450

三、诊断 452

四、治疗 452

五、预防 453

第五节 大量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455

一、低体温 455

二、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 456

三、凝血功能障碍与出血 456

四、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457

五、枸橼酸盐中毒 459

六、微聚物引起的输血反应 459

第六节 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处理 460

一、临床特征与鉴别要点 460

二、调查、处理和预防 462

第二十三章 红细胞同种免疫及其处理 466

第一节 红细胞抗原 466

一、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 466

二、红细胞抗原免疫原性不同的原因 467

三、红细胞抗原的相对免疫原性 467

四、红细胞抗原的免疫特性 468

第二节 红细胞抗体和受血者出现红细胞同种抗体的频率 469

一、红细胞天然抗体 469

二、红细胞同种抗体 470

三、受血者红细胞同种抗体 471

第三节 红细胞同种免疫的预防和处理 474

一、红细胞破坏的机制 474

二、红细胞同种免疫的预防 476

三、红细胞同种免疫的处理 476

四、红细胞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的鉴别 478

第二十四章 输血传播性疾病与病原体灭活技术 480

第一节 输血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480

一、艾滋病与输血 480

二、病毒性肝炎与输血 482

三、人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与输血 487

四、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输血 488

五、EB病毒感染与输血 489

六、西尼罗河病毒感染与输血 489

第二节 输血传播的梅毒、疟疾和弓形虫病 490

一、疟疾与输血 490

二、梅毒与输血 492

三、弓形虫病与输血 492

第三节 朊毒体病与输血 493

一、疾病特征 493

二、克雅病与输血 494

三、新型克雅病与输血 494

四、预防措施 494

第四节 血液制品病原体去除与灭活技术 495

一、有机溶剂/去污剂法 495

二、亚甲蓝光化学法 496

三、S-59光化学法 497

四、S-303处理技术 498

五、PEN110处理技术 498

六、核黄素光化学法 499

第二十五章 临床输血的质量管理 502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 502

一、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502

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503

三、过程管理 504

第二节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和输血科(血库)的管理 505

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505

二、输血科(血库) 506

第三节 临床输血过程管理 506

一、错误输血概况 506

二、错误输血的对策 508

第四节 患者在输血安全中的作用 511

一、患者对输血的认识与态度 511

二、患者参与输血的可能性 511

第五节 血液预警系统 512

一、预警系统组成 512

二、输血反应、献血反应的分类和分级 513

三、信息报告内容 516

四、预警系统的作用和贡献 517

五、国际合作 518

第二十六章 输血的护理 520

第一节 护士在输血治疗中的作用 520

一、护士在输血实践中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任职要求 520

二、护士在输血安全中的作用 521

第二节 血标本的采集与血液的领取 521

一、交叉配血血标本的采集步骤 521

二、采集交叉配血血标本的要求 522

三、采集交叉配血血标本的常见错误及应对策略 523

四、血液的领取与发放 525

第三节 静脉输血 525

一、静脉输血步骤 526

二、各种血液成分输注要点 527

三、血浆衍生物输注要点 529

四、特殊输血的护理 530

五、护士在输血中的不良操作及应对策略 532

六、输血的注意事项 533

七、输血辅助装置的使用 535

八、输血通路常见问题及处理 538

第四节 疑似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 540

一、疑似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步骤 540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文件记录 542

第五节 护士在输血实践中的职业防护 542

一、输血相关的职业暴露原因 542

二、职业防护措施 543

索引 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