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章 村庄变迁和自然环境 15
第一节 位置境域 15
一、位置 15
二、境域 15
第二节 村名溯源及沿革 15
一、古代至新中国成立前 15
二、新中国成立至联产承包责任制 17
三、进入新时期的村庄 17
第三节 自然环境 18
一、地形地貌 18
二、水文环境 18
地表水 18
地下水 18
三、气候 19
四季 19
日照 19
温度 19
霜期 19
降水 19
风 19
四、地质环境 19
五、土质土壤 20
六、动物植物 20
动物 20
植物 21
第二章 人口与民风 23
第一节 人口溯源及变化 23
一、人口迁移 23
二、古代人口 24
三、现代人口 24
第二节 人口的构成 25
一、性别构成 25
二、文化程度 26
三、行业、职业构成及各行各业人口 26
四、民族构成 26
五、姓氏构成 26
六、姓氏起源 27
第三节 方言俗语 29
一、时间 29
二、畜禽鸟虫 30
三、植物 30
四、方位 31
五、别称 31
六、称谓 31
七、身体部位 32
八、喜丧事 32
九、食物 32
十、丝织品 33
十一、曲艺游戏 33
十二、秉性 33
十三、嗜好行为 33
十四、称呼 34
十五、数量 34
十六、副词 34
第四节 习俗节日 34
一、习俗 34
传统节日 34
法定节日 36
二、礼俗 37
婚姻习俗 37
生育习俗 39
故寿 39
丧葬习俗 39
第五节 家庭和生活习俗 41
一、家庭 41
二、称谓 41
第六节 村民生活 42
一、旧社会 42
二、新生活 42
三、消费 43
衣着 43
饮食 43
住宅 44
四、交通工具 44
五、家用电器 45
六、通讯 45
七、生活变迁 45
第三章 村庄建设 47
第一节 原村庄基础设施 47
一、民居 47
二、街道 48
三、供水 48
四、供电 48
五、通讯 49
电话 49
手机及互联网 49
六、交通 50
古道及古桥 50
公路交通 50
桥梁 51
铁路 51
第二节 新村建设 51
一、决策背景 51
二、规划选址 51
三、规划论证 53
四、规划批复 53
五、施工建设 54
前期工作 54
勘探设计 54
开工奠基 54
施工建设 54
六、上级关怀 55
第三节 新村新貌 56
一、新村概貌 56
二、户型结构 56
三、公共建筑 56
四、基础设施 57
村内外道路系统 57
村内绿化系统 57
供水、供电、供气系统 58
通讯和有线电视系统 58
五、祥苑小区建设 58
第四节 乔迁新居 59
一、制订方案 59
成立机构制订草案 59
征求意见确定方案 59
二、宣传发动 61
三、办理手续 62
四、拿号分房 62
五、乔迁新居 63
第五节 服务与管理 63
一、综合服务公司 63
红事会 63
白事会 63
超市 63
卫生室、幼儿园 63
新村娱乐中心 64
安全保卫 64
用水、用电 64
二、老年协会 64
三、社区服务管理协会 64
第四章 党政群团组织 65
第一节 党的组织 65
一、党员 65
二、党员结构 65
三、组织机构 65
四、党员一览表 68
第二节 村政权 73
一、保甲制 73
二、农会合作社 74
三、大队 74
四、村民委员会 74
五、历届干部任职表 75
六、小队 77
七、村民小组 84
第三节 村民代表大会 84
一、村民代表标准 85
二、村企代表产生 85
三、村民代表职责 85
四、村民代表大会 85
第四节 村两委主要工作 88
一、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 88
二、实施民主管理 89
建立“两会”议事制度 89
实施“双评、双审、一核”制度 89
民主管理实施事例 89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91
夯实综治基础 91
“平安村”创建活动 91
信访稳定工作 92
四、便民服务工作 92
五、计划生育工作 93
六、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94
第五节 群团组织 95
一、民兵组织 95
二、共青团(少先队) 96
共青团组织 96
儿童团中国少年先锋队 96
三、妇联组织 97
四、老年协会 97
五、社区管理协会 98
第五章 重大事件和活动 99
第一节 抗日战争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 99
一、革命战争年代 99
伏击日军 99
牟山战役 99
豫北战役 99
二、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 99
抗美援朝 99
成立互助组合作社 99
人民公社 100
文革时期 100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至新千年 100
实施卫生改水 100
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00
兴建花园式学校 100
三街一路工程 10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102
发展村办企业 102
原种场土地归还 103
四、新型城镇化建设 104
壮大集体经济 10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04
第二节 大讨论“活动” 104
一、两委干部行为准则 105
二、党员行为准则 106
三、村民代表行为准则 106
四、村民行为准则 107
第三节 共享发展成果 107
一、国家惠民政策 107
九年义务教育 107
退耕还林 107
农税减免 108
粮食生产补贴 10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08
社会养老补贴 108
二、村集体惠民补贴 108
第三节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108
一、服务全市工业生产 108
二、服务全市商业发展 109
三、服务支持部队建设 109
四、服务支持全市农业发展 109
五、服务全市交通事业发展 109
六、服务支持水利工程建设 109
七、服务支持民政事业发展 110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110
一、结对帮扶活动 110
二、“十星文明户”评比活动 110
三、“好媳妇、好婆婆”评选 111
四、典型事迹 112
勇救落水儿童 112
支援地震灾区 112
抗洪救灾 112
第六章 经济发展 113
第一节 种植业 113
一、土地资源 113
解放前的土地状况 113
解放后土地变化情况 113
二、粮食生产 113
三、蔬菜生产 115
四、农业机械 116
五、农田水利 116
第二节 养殖业 117
第三节 林业 118
一、用材林 118
二、经济林 118
第四节 村属企业 119
一、企业简介 119
无线电冲制件厂 119
东岭仙岭陵园 119
鹤壁市康博联合橡胶化学厂 119
鹤壁市恿协纸业有限公司 119
鹤壁市金源园艺开发有限公司 120
鹤壁市金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120
鹤壁市金达预制构件有限公司 120
鹤壁市新宝建材厂 120
鹤壁市裕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120
鹤壁市新达煤炭物流有限公司 120
鹤壁市祥隆废旧回收责任有限公司 120
鹤壁市同发投资有限公司 120
二、企业负责人一览表 121
第七章 科教文卫 123
第一节 科技推广与培训 123
一、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 123
粮食生产 123
蔬菜生产 123
二、企业岗位技能培训 124
三、委培大学生和专业人才 124
第二节 教育 125
一、幼儿教育 125
二、小学教育 125
三、初中教育 127
四、尊师重教 128
五、荣誉 130
第三节 文化 131
一、文化娱乐 131
广播 电视 131
电影 戏曲 131
文化书屋建设 131
二、民间艺术 131
武术队 132
背阁 132
舞狮子 132
旱船 132
花挑 132
秧歌 133
跑驴 133
花车 133
腰鼓队 133
大头人 133
猪八戒背媳妇 133
三、民谣 133
四、民间传说与故事 133
荡源县迁移的传说 133
薛氏先祖趣谈 134
唐门兴旺的传说 134
恩赐翰林 135
小麦一个穗的由来与村西北河饮马潭的传说 135
胡大海血洗故县 136
凤凰山的传说 136
“解手”的由来 136
舅舅说了算 137
杂烩菜的由来 137
民间六月“送羊”的由来 138
五、历史遗迹 138
赵国古都遗址 138
故县战国冶铁遗址 139
薛家古建筑 139
唐氏祠堂 140
古石狮 140
胜业寺 141
胜业寺碑记 142
关爷庙 143
第四节 卫生 143
一、医疗机构 143
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44
第八章 人物与荣誉 145
第一节 人物 145
一、历史人物 145
二、参加革命军人简介 145
三、故县籍干部民兵参战牟山斗争名录 146
四、故县村革命烈士名录 147
五、故县籍在外名人 147
六、老寿星简介 151
第二节 荣誉榜 152
一、模范人物 152
二、区、乡党代表、人大代表名表 153
三、故县村先进个人名表 153
四、故县村集体荣誉名表 157
五、村属企业荣获先进单位名表 160
附录 161
一、部分姓氏家谱摘要 161
二、中牟故地初探 165
三、故县战国和汉代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和农具范 173
编纂始末 175